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6日 · 憂鬱之島中的他比港豬核心一點會參與六四燭光晚會會承擔政治檢控的案件但卻因着六四一刻不能磨滅的創傷依然擁抱着支聯會口號中的各種不及時宜的理想重演他的也是熱血的香港學生在反送中運動中被捕遭檢控後更 ...

  2. 2017年6月22日 · 最近看了長3小時的紀錄片《天安門》(The Gate of Heavenly Peace),影片由在中國土生土長的美裔製作人韓倞(Carma Hinton)及其夫Richard Gordon執導。 相較一般在港所見對六四的論述,這部片有兩點頗突出:第一、影片將六四放到二十世紀中國一系列政治運動的脈絡裏;第二、影片不是強調屠殺慘劇,而是關注到事件的不同面向與不同階段。 包含少見細節. 《天安門》從「五四」時期學生渴望國家變革自強,追求民主與科學說起, 點出世紀末的天安門學運不是無端而來,而是上承五四青年的求變之心。 然後電影陸續提到中共建國初期的幾次重要政治運動、文化大革命、四五運動,仔細勾勒出1989年急激的風潮是在什麼前因下形成。

  3. 2022年6月22日 · 天安門事實上是一部精心結構的紀錄片從歷史出發上溯五四運動的精神再輔以中國近代尤其是共產黨的政治發展史並從政治及文化上呈現天安門這個地方的抽象意義然後在當中安排了六四事件的整個過程並訪問了王丹侯德建丁子霖梁曉燕劉曉波韓東方呂京花等人從學生敎師工人家長的角度來審視這次事件因此影片並非一面倒的集中在學生身上也照顧到當年曾經支持學生的工人及知識分子的觀點。 從這樣客觀的方式入手,《天安門》除了陳述歷史之外,還有深切的省思,其中王丹的訪問叫人難忘。 在誠懇的語調中,王丹表示當年應更盡力說服同學復課,態度感人。 而丁子霖在「六四」中失去兒子,呂京花敍述與女兒的分離等,都流露出感性的一面。

  4. 2022年6月22日 · 首頁簡介作者. 《天安門》 搜尋. Google. 卡瑪韓丁的紀錄片《天安門》,以長達三小時的篇幅探討整個民主運動的前因後果,在提出她對八九年六四事件的看法之餘,其實也向觀眾提供了另一重的思考空間。 影片中針對的,主要是西方傳媒對六四事件的天真簡化,不求甚解的報道。 韓丁認為,在敍述事實之際,人們往往很容易墜入一個陷阱,在還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前,便將牽涉的各方面歸類,是非黑白,好人壞蛋,全部井井有條的分類。 可是這種人之常情卻又往往將真相隱藏。 西方傳媒在報道六四事件時,正好說了這種傾向,大家一面倒地認為這是強權欺壓公理的活生生例子。 這或許是事實,可是,這是否就是全部的事實呢? 自小在中國長大,對中國文化有一定了解的韓丁認為並非如此。

  5. 2021年5月31日 · 本片的導演卡瑪・韓丁和李察・哥頓花了五年時間,在資金左支右絀的情况下,通過大量的資料捜集,訪問大量跟六四事件有直接和間接關係的人士(包括 所有我們熟悉的民運人士)整理出這部長達三句鐘的電影。 雖然這樣長,奇怪的是,在整個觀影過程中,我從未覺得沉悶或不耐煩。 完全的客觀是不可能的,但並不就表示我們可以就以這爲藉口去扭曲、歪曲現實。 《天安門》中,導演盡量將官方、民間、民運人士(無論在國內或國外的)的不同意見都給予適當的篇幅和時間。 也許韓丁夫婦是那種所謂「熱愛中國文化」的老外,對中圖有莫名其妙的感情,可能一面倒地接受一切官方的說法,像一些美籍華裔女作家。 不過從電影中所見,他們很努力將這種感情化處理「盡量降低」,而用一個按時間順序來看整個六四事件的前因後果。

  6. 2017年6月28日 · 此片拍於六四事件之後導演舒琪以此事為脈絡採訪了多個處境不同的華人在八九後的故事包括葉德嫻張堅庭侯孝賢流亡倫敦的詩人多多還有他自己的二哥等

  7. 2017年6月25日 · 李良以為自己秉行上帝的呼召,以殺人作為救贖,但他其實不過是典型的精神病患者,最為跟隨字面釋義的信徒。 在其背後操控的,是自殺網站的網主,是李良的辯護律師,是第一位被殺害者的兒子︰一切都是他精心策劃,以網絡操控如精神病患者「虔誠」信徒李良,殺害虐兒虐妻的父親,並獲得一大筆保險金。 這類精神操控的橋段在香港文化產品中或不多見,但在日本的文化產品如漫畫、電視劇和電影中都隨處可見。 對於有涉獵日本文化的人,《第六誡》只是簡單的作業,片中的懸疑只有一點,若看穿辯護律師是幕後操控者,所有疑團就完結。 然而,最叫人摸不著頭腦的並非在劇情中,而是在戲之外。 首先,片名《第六誡》其實是大有問題的。 基督徒很自然的把第六誡聯繫到「不可殺人」。 但其實在基督教神學中,十誡的分段是有不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