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24日 · 今年1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專題研討班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金融強國應當基於強大的經濟基礎具有領先世界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同時具備一系列關鍵核心金融要素擁有強大的貨幣強大的中央銀行強大的金融機構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強大的金融監管強大的金融人才隊伍。 這「六個強大」,是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底氣所在,也是香港發展新質金融的努力方向。 05月21日 04:13:00. 重振香港電影業 主動出擊拚經濟. 在第77屆康城影展中,由港產小說漫畫改編成的動作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入圍「午夜展映單元」。

  2. 評論 - 文匯報 - 香港文匯網. 有為政府結合高效市場 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經脈. 本港具備優秀的基礎科研能力,但過往在科研成果商品化、產業化方面比較滯後。 特區政府去年宣布設立100億元的「產學研1+計劃」,加強激勵成果轉化落地的力度,完善創科生態圈。 昨日公布的首批獲計劃資助24個項目,涵蓋健康及醫藥科學、新材料及新能源、人工智能及機械人、電機及電子工程和中醫藥等範疇,這些領域都是當前科技發展的前沿和熱點,完全切合本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的發展方向,可望促進香港創科「從一到 N」的成果和產業轉化,推動香港新質生產力發展。 21小時前. 科研. 協作應急救援 共建安全宜居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灣區須深化社會治理合作,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置機制,建立大灣區應急協調平台。

  3. 社評. 激活「演唱會經濟」 唱好「盛事之都」美名. 音樂既是藝術娛樂,也可製造經濟價值。 有經濟師估算,美國樂壇天后Taylor Swift在新加坡舉辦的6場演出,為當地帶來39億港元的巨額收益;周杰倫今年4月杭州開唱吸引場內場外50萬觀眾,直接帶動了杭州文旅消費13.16億元人民幣。 軍演懲戒「台獨」妄想 彰顯祖國統一決心. 05月24日 04:13:00. 主動介入加強罰則 消除舊樓消防隱患. 05月23日 04:13:00. 發掘提升香港特色 辦好盛事促進繁榮. 以新質金融賦能香港 貢獻國家金融強國建設. 重振香港電影業 主動出擊拚經濟. 完善預報指揮機制 應對極端天氣保障市民. 政商民攜手打造香港旅遊新景象. 香港要致力產業多元創新發展. 評論.

  4. 香港文匯報 - 文匯社評. 0年0月0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社評. 2023年所有新聞. 按年查詢: 2023 | 2022 | 2021 | 2020 | 2019 | 2018 | 2017 | 2016 | 2015 | 2014 | 2013 | 2012 | 2011 | 2010 | 2009 | 2008 | 2007 | 2006 | 2005 | 2004 | 2003 | 2002 | 2001 | 2000. 首頁. 往上. 文匯網是香港文匯報全資附屬網站,面向全球華人,溝通兩岸三地,每日提供大量及時準確的新聞及資訊。

  5. 文匯 社評 more. 新聞排行. 1. 2. 3. 4. 5. 6. 7. 8. 9. 10. 文匯 評論. 來論 論點匯萃 解惑篇 冷眼向洋 明辨是非 志強時評 東張西望 世紀風雲 西方走廊 頂天立地 指點江山 雪泥鴻爪 書生意氣 止戈為武 政經多面體 藍天說地 資治薄識 田園快語. 解惑篇 more. 資治薄識 more. 冷眼向洋 more. 明辨是非 more. 志強時評 more. 東張西望 more. 世紀風雲 more. 西方走廊 more. 自留地 more. 最新評論 more. 來論. 頂天立地. 指點江山. 雪泥鴻爪. 書生意氣. 止戈為武. 政經多面體. 藍天說地. 田園快語. 今日文匯,香港文匯報。

  6. 評論 - 評論 - 香港匯網. 垃圾徵費雖暫緩 推動減廢要持續. 政府宣布採納環境局局長的建議,暫緩執行垃圾徵費計劃,並指出會進一步檢視工作進度,明年再到立法會匯報相關工作。 「先行先試」計劃反映了垃圾徵費所存在的問題,包括廢物回收機器選址不夠便民,執行機制欠完善等。 特區政府選擇暫緩執行,進一步優化配套設施,是務實且負責的做法。 不過,推動減廢並不能半途而廢,特區政府須採取更多有效措施,讓更多市民身體力行支持環保。 7小時前. 回收. 打造大灣區自貿區促深度融合.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經過5年的實踐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由於大灣區存在「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在深度融合方面仍然存在不少規則、機制方面的障礙。

  7. 2022年11月1日 · 文匯社評發展基層醫療 各方受益共贏 - 評論 - 大公文匯網. 2022.11.01 08:41:41. 今年施政報告提出,考慮要求公立醫院醫生要在公營體系服務一定年期才能離開。 港大醫學院院長劉澤星昨日出席電台節目表示,可將基層醫療及家庭醫生納入公營體系,以鼓勵不接受醫管局專科培訓的畢業生成為全科醫生,一樣可服務市民。 發展基層醫療,在社區提供從疾病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到管理的 「一條龍」醫療服務,既可減輕公營醫療系統壓力,亦為市民提供優質高效醫療服務,特區政府、醫療業界應攜手合作,早日建立規範化、質素好的基層醫療機制,達至各方受益共贏。 減輕公立醫院負荷的問題一直備受關注,今年第五波疫情公營醫院「爆煲」,減輕公立醫院壓力更顯迫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