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日 · 2021 年 7 月 1 日. 0. 1348. 5月開始新冠疫情升溫防疫保單詢問度與買氣大增對於民眾來說若想增添保障投保相關保單及險種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留意以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護網?. 本篇透過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系主任及中國人壽資深副總經理點出民眾 ...

  2. 2023年2月1日 · 在此建議尚未確診的民眾確保身體狀況維持在一定水平外也要施打疫苗提升免疫力確診的民眾則要留意自身的恢復情形若有長新冠症狀要及時尋求醫療協助。 更重要的是,無論有沒有確診都要購足醫療相關險種,沒有人能知道疾病將會為身體帶來多大的危害,而我們卻能用確定的保險面對不確定的未來。

  3. 2020年4月1日 · 1311. 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疾病在全球蔓延許多國家的主要城市都有病例及死亡案例發生並且進入高度警戒狀態民眾應該對疫病建立正確認知並且培養風險規避的保險觀念理性分析避免陷入恐慌。 同時臺灣各家保險公司皆以從寬認定為原則,未將新冠肺炎列為除外責任,且保戶若是確診入住負壓隔離病房亦比照加護病房認定。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往往是形容生命頑強或是麻煩事不能盡除,用作形容現在全球大流行的新型冠狀病毒事件,雖不能說是完全精準,但卻能切中許多人的感受。

  4. 2022年6月1日 · 隨著疫情的快速擴散,再加上防疫中心為了因應疫情變化,針對確診、治療、隔離等防疫政策所做的各項調整,接續發生了保險公司對「防疫保單」的緊急停售、續保紛爭、理賠申請、甚至鉅額理賠金的可能衝擊等各種議題。 對於上述議題與紛擾,主管機關、保險公司、民意代表、保戶及社會大眾或許都有各種不同見解,但身為一個保險從業人員,這些過程倒是給了我幾個啟示。 1.風險往往來的又快又大,甚至超過專業的評估. 對多數臺灣人來說,很難想到短短幾週的時間,臺灣每天的確診人數竟然從個位數,急升到好幾萬人。 人們從抱著「應該不會是我吧! 」的心情,一下子轉變成「恐怕可能會是我喔!

  5. 2021年7月1日 · 一年多來肆虐著全球各地的新冠肺炎疫情在5月狠狠地衝擊了臺灣這波疫情來得既急又猛幾乎讓我們措手不及。 看著每天確診人數及死亡人數的增加,面對警戒層級的增高及延期,除了讓人感到不捨遺憾外,更引得人心惶惶。 因為從種種跡象顯示,都可看見許多我們面對疫情準備的不夠,例如篩檢及醫療量能的不足,疫苗的欠缺,防疫行政措施的混亂等等,明顯跟不上疫情需求的暴發式增長,讓人們都歷經了一段時間的慌亂與驚恐。 所幸依靠著大家的齊心努力,百姓們展現高素質的自律,尤其是好多人不眠不休地堅守工作崗位,辛勞付出,雖然截至目前疫情仍持續著,但總算一切稍稍穩定,也感覺面對疫情處理都已逐漸有明確有效因應的措施。 而同樣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一般社會大眾在生活上的因應也都才發覺準備得仍不充足。

  6. 2022年1月1日 · 第一個是開辦遠距投保業務2021年5月中旬臺灣疫情一度升溫金管會緊急開放行政暫行措施讓保險親晤親簽可透過視訊錄音錄影完成後續也陸續核准保險公司試辦遠距視訊投保。 第二個為推動保單借款紓困方案:主管機關推動紓困4.0政策,壽險業者也響應政策啟動「保單借款紓困專案」,針對經濟弱勢保戶提供保單借款優惠利率,渡過疫情難關。 第三個是保障型保險商品平臺(基富通)上線:為協助民眾及早進行退休規劃,主管機關於2021年9月上線退休準備平臺,並透過保障型保險商品平臺(基富通),提升基本保險保障需求,讓民眾可透過平臺之投保管道,連結至特定保險公司保障型保險商品的專屬網頁,並於該公司專屬網頁完成網路投保,當中包含定期壽險、小額終老保險及重大疾病健康保險等3類簡易、實惠之保障型商品。

  7. 2024年1月1日 · 特輯內文 黃淑芬:以客戶為中心啟動變革和創新,帶給客戶超越安心的幸福 文 倪偉晟 照片 受訪者提供 揮別新冠疫情為生活及經濟發展帶來的陰霾,2023年臺灣疫情解封、全球產業也逐漸復甦。然而在美國維持升息政策及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干擾下,市場環境詭譎多變,保險成長動能也隨之放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