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3日 ·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林冠傑提醒新冠轉陰後為調理黃金45天臨牀上很多新冠病人痰不清若處理不好會誘發百日咳長新冠症狀因此調理期首要養肺解決相關症狀如清痰),避免再着涼多休息不要急進做劇烈運動

  2. 2021年1月18日 · 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患者腸道缺乏調節免疫力的益菌令病情更嚴重即使患者康復亦未能改善腸道失衡容易出現長新冠」(即後遺症),而調查顯示本港八成康復者持續出現後遺症中大醫學院認為全面治療方案須包括增加患者腸道益菌有助病人紓緩病情及康復。 18:38報道:峰華邨曉峰樓1213室以下13號單位需撤離. 中大研究團隊今年1月,跟進30名在去年2月至4月住院的新冠病毒患者,有八成受訪者康復半年仍有後遺症,包括最常見的疲倦、記性差、失眠、呼吸困難及脫髮等。 至於腸道微生態失衡和新冠病毒的關係,研究團隊去年2月至5月,向100名住院新冠病毒患者收集糞便及血液樣本,並對比78名非患者樣本。 據總基因學及大數據分析,新冠病毒患者的腸道微生態失衡較非患者嚴重。

  3. 2024年5月7日 · 明報專訊新冠患者及時服用新冠口服藥可減重症和死亡風險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證實輝瑞口服藥Paxlovid有助減低患者心血管和呼吸道後遺症風險包括鬱血性心衰竭以及急性後post acute死亡風險即在檢測陽性21天後離世

  4. 2022年8月6日 · 明報專訊目前全球官方新冠確診人數超過5億人但至今有關長新冠的研究幾乎都沒有分析哪些病徵確實由新冠引起荷蘭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患者中有八分之一在染疫至少3個月後會出現1種或以上長新冠」(新冠後遺症症狀

  5. 2022年3月28日 · 【明報專訊】第五波疫情自去年12月爆發後,至今已有過百萬港人染疫。即使患者最終擊退新冠,病毒測試轉陰,為何咳嗽、疲倦、氣喘仍然持續多月,甚至覺得記憶力和專注力減弱?

  6. 2022年7月2日 · 愈來愈多人關注長新冠」(long Covid或稱新冠長期綜合後遺症),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註冊中醫林冠傑稱部分新冠康復者會出現咳嗽帶痰的徵狀長者和小朋友尤其要注意。 林冠傑提供「浙貝茯苓瓜蔞仁薏米湯」湯水食譜,南北杏可潤燥潤腸及化痰;茯苓、蔞仁、浙貝和淮山均有潤腸化痰的作用;陳皮加南北杏則能開胸化痰。 此湯建議餐前飲用,飲用後大便可能會增多,令痰隨之排出,因有陳皮、淮山和炒扁豆做底,未會致腹瀉。 浙貝茯苓瓜蔞仁薏米湯. 材料: 南北杏 各3錢. 陳皮 3錢. 浙貝 1兩. 茯苓 6錢. 淮山 6錢. 生熟薏米 各5錢. 炒扁豆 1兩. 瓜蔞仁 5錢. 瘦肉 2兩. 蜜棗 3粒. 水 8碗. 製法: 1. 所有材料洗淨。

  7. 2023年5月2日 · 即時熱點. 2023年5月2日星期二. 日本兒科學會調查3.9%未滿20歲患者 新冠後遺症持續逾月 (11:43) 日本兒科學會研究小組就青少年感染新冠後出現的後遺症進行調查周一1日公布結果顯示染疫的青少年患者在發病後一個月以上仍有後遺症的比例為3.9%較常見徵狀是發燒和咳嗽嗅覺障礙疲倦感等也有人要住院或無法上學。 研究小組分析了4606名未滿20歲新冠患者的資料,以2020年2月至2023年4月11日兒科醫生主動向該學會數據庫輸入的0至15歲病例為主。 其中181人在染疫一個月後仍有徵狀,發燒和咳嗽各佔30%、嗅覺障礙18%、疲倦感17%、味覺障礙15%。 嗅覺和味覺障礙在Omicron變異株蔓延的2022年以來比例下降。 其他徵狀還有腹痛、頭痛、腹瀉和嘔吐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