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0日 · 因為接下來沒了藥、沒了飯,鬼蝠魟離死亡就不遠了,業者勢必得趁牠還活著時帶去海拋。 而鬼蝠魟要是不幸提早死亡,更可以藉此再炒作一波大作文章!

    • 「死亡醫生」德州精神科醫生詹姆斯.格瑞森
    • 僅依法律上所謂的「假定問題」下結論
    • 確保一定範圍內的診斷結果是準確的
    • 工具端看如何運用
    • 推薦閱讀

    要討論在法庭替人診斷貼標籤可能造成的危害,就不得不提德州精神科醫生詹姆斯‧ 格瑞森,他在大眾書籍和心理學文獻上都有「死亡醫生」的封號。 在德州,最嚴重的謀殺只有兩種刑度:終身監禁或死刑,做出有罪判決之後會再開一次庭,最後才由陪審團決定刑罰。如果判死刑,陪審員必須一致同意下列三項特殊條件: 通常,第二項條件(被告是否具危險性)問題最大。 此時輪到醫生出場。他站在證人席,聆聽有關殺人案與殺人犯的事實(他通常沒有實際診視被告,而且到了審判當天才看到被告本人),告訴陪審團,根據醫學證據,他能向他們保證,被告仍將對社會造成危險,如同第二項條件所示。然後就結束了。

    作者接著敘述與格瑞森的數次旅行,內容令人擔憂,格瑞森兩天內在三場死刑宣判會上作證,證詞讓三件案子的陪審團都決定判處死刑。任何依良心行事的研究者或精神科醫生,看到作者如何描寫格瑞森,都必然感到憂心。 他沒有仔細診察被告,僅依法律上所謂的「假定問題」下結論。檢方根據被告的犯罪紀錄及其他檔案,對犯罪者進行詳細、先入為主的口頭描述,接下來他問醫生,根據方才的描述,「基於合理的醫學可能性,你認為被告是否仍將有暴力犯行,未來持續對社會造成威脅?」 以艾倫.李.夫勒(Aaron Lee Fuller)一案為例,此人闖入一名老婦人家中行搶,毒打她致死後性侵其屍體,遭判有罪。根據羅森邦引述,格瑞森必須回答假設性問題:一名像被告夫勒這樣的殺人犯,是否會再次殺人? 羅森邦說,就這樣,這就是陪審團所需具有「醫學」和...

    假如診斷本身會嚴重影響治療方式,甚至關係到一個人的生命,我們必須確定診斷結果在一定範圍內是準確的。同時還得了解,就算真有可能做出完美的診斷(其實幾乎不可能),也還是無法準確預測未來會不會再度犯案或行凶,因為構成診斷的種種因素只不過是個人、社會、環境等因子的其中一部分,而反社會行為是上述因子交相影響的後果。 但的確有大量證據顯示,以「精神病態人格檢核表」為基礎,審慎診斷精神病態,大幅降低了刑事司法人員做出錯誤決定的風險。如果可以善加運用檢核表,便能分辨對社會幾乎沒有威脅的罪犯,以及極有可能再次犯案或行凶的罪犯。 南方某州有位法庭精神科醫生最近告訴我,他說服法庭上其他人相信,經他診斷為精神病態的客戶不必為謀殺案負責,因為「你們的研究顯示精神病態者有器質性腦部損傷」。很快我就明白,他指的是新近發表...

    「精神病態人格檢核表」是相當重要的描述和預測工具,受許多精神科醫生採用,運用於各種不同的檢查。但握有工具和善用工具是兩碼事。下面這種情況告訴我們,若無法依循適當程序運用此檢核表,後果極為危險。 法庭精神科醫生J,是知名的專業證人,在一場判決聽證會上作證,他認為一名有暴力前科的罪犯仍將為社會帶來威脅。這項判斷是根據此人的犯罪紀錄,以及J堅信此人符合檢核表上所定義的精神病態,絕不可能改變作為。正因為有J的報告和證詞,檢方才宣稱此人是危險性高的罪犯,求處無期徒刑。 在判決聽證會上代表這名犯人的是一家知名法律事務所的新進律師,J的名號如此響亮,和他交手可說是吃力不討好。碰巧這名律師認識我以前的學生,我學生轉告我此事,將J呈交庭上的報告影本拿給我看。我認為報告中有幾處有待商榷,律師便問是否可以再為這名...

    為什麼人會被控制心靈?科學家找到邪教領袖洗腦的秘密:懂得如何讓人恐懼 專家破解「理盲」根源:人會不相信科學家,是因為需要覺得自己有「控制權」 東南亞奇特的政治文化:泰國不准有錢人從政,新加坡不准窮光蛋從政 (本文書摘內容出自《沒有良知的人:那些讓人不安的精神病態者》由遠流出版社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首圖來源:thierry ehrmann,CC liscened。)

  2. 2021年3月5日 · 電影《百日告別》脫胎自導演林書宇的真實人生,當他曾在生死邊緣的掙扎,終於逃出悲傷的泥沼之後,他便寫下了這個故事。 劇情以相互呼應的雙主線進行,片中主角兩人上了山遵循宗教儀式的傳統,個別為失去的另一半送別。 在緩慢的電影節奏中,兩人不確定哀悼是否真的能帶領他們走向痊癒? 而「百日」究竟是逼著自己痊癒的期限,還是遺忘的終點? 圖片來源:《百日告別》劇照. 「但沒關係,帶著傷痕的心更溫柔;就往下走,帶著淚水浸潤過的勇敢往下走。 電影中說,做七儀式是一種對往生者的祈福,但我卻覺得更像是在提醒我們: 他們真的走了,留下一個期限,好讓我們放手。 面對死去之人的離開,勢必有無可避免的傷痛,更不確定是否痊癒。

  3. 2017年11月14日 · 在電影中馬雲和甄子丹、李連杰各自對打了 2 分半鐘,只靠兩三拳就輕而易舉打敗各路武功高手。 就連對上李連杰都能連續出拳,讓對方節節敗退、吃盡苦頭。

    • 李連杰離死亡不遠1
    • 李連杰離死亡不遠2
    • 李連杰離死亡不遠3
    • 李連杰離死亡不遠4
  4. 2016年9月21日 · 2016年是921大地震的18周年。. 18年前的夜晚,突然一陣地動山搖,接著面臨的是超乎想像的人、物傷亡損害,此事幾乎是這一代台灣人心中共同的傷痛記憶。. 如今18年了,台灣也在天災預防上獲得許多教訓,讓我們一起回顧那年你我都驚心動魄的九二一 ...

    • 李連杰離死亡不遠1
    • 李連杰離死亡不遠2
    • 李連杰離死亡不遠3
    • 李連杰離死亡不遠4
    • 李連杰離死亡不遠5
  5. 2018年7月11日 · 是一種你所愛的人將要離你而去的感覺,一種會永遠被孤立的情緒湧上你的心頭。 不論是你感覺親近的人將死亡,永遠離開家庭,或是因為想要和其他人在一起而離棄你,你多少都會產生將要變成獨自一人的感覺。

  6. 2020年8月21日 · 這一頭, 伯伯發現自己的雙腳因為腫瘤壓迫到神經, 已經癱瘓,同一天,博士兒子出國求學,上飛機前連一通電話問候也沒有。 出不了院、看不到兒子的李伯伯,老淚縱橫地躺在病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