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標靶藥價錢高昂副作用低,惟此癌症治療費用之高令不少人需申請資助,一般用於第四期癌症治療。新一代標靶治療可令癌症存活率提升至高達六至八成。標靶藥較化療、電療副作用細,MoneyHero為大家整合香港標靶藥物費用表,了解私人及政府癌症治療費用

  3. 2021年6月22日 · 標靶治療是癌症治療方法之一,透過干擾令癌細胞快速生長的點,包括突變基因和蛋白,減慢癌細胞生長及擴散速度。按此了解標靶治療的原理、成效及副作用等資訊。

  4. 2023年8月30日 · 雖然標靶治療藥物的毒性較傳統化療藥物為低,但標靶治療都可引起明顯的副作用包括:感覺噁心嘔吐腹瀉及傷口較難癒合等,當然副作用的嚴重程度要視乎每種藥物而定,也因人而異,效果可以差異甚遠!

    • 疑問一:所有標靶治療都會造成皮膚不適?
    • 疑問二:接受標靶治療後,多久後會出現皮膚癢、出疹的副作用?
    • 疑問三:頭皮丘疹後結痂,該不該用清潔劑洗去?
    • 疑問四:洗頭洗臉部時,到底該用溫水還冷水?
    • 疑問五:防曬乳的防曬係數要多少才夠?
    • 疑問六:買防曬衣有效嗎?
    • 疑問七:防曬品、乳液與藥膏,哪個該先擦?
    • 疑問八:預防皮膚乾燥、龜裂副作用,該怎麼做?
    • 疑問九:手指甲溝炎很嚴重時,可以做家事嗎?

    台大醫院醫師余忠仁說明,分子標靶在攻擊癌細胞的同時,多少會損害正常細胞,這與化學治療的原理相同。 「並非所有的標靶藥物都會造成皮膚副作用,」余忠仁說,臨床上造成皮膚副作用,以第一代及第二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制劑、多重激酶抑制劑、哺乳類 Rapamycin 標的抑制劑等 3 大類藥物最為常見。此外,只要是藥物就有機會引起過敏反應,這些反應也可能表現在皮膚外觀上。【推薦閱讀:乳癌治療的標靶藥物有哪些?第一、二、三代的差別在哪裡?】

    由於藥物是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任何會影響表皮生長的細胞(如皮膚、消化道黏膜等),都會受到影響。副作用發生時間通常在服藥後 1 ~ 2 週左右,最早是以皮膚癢、丘疹、膿疹、手足皮膚反應等狀態呈現,2 個月後則是甲溝炎、皮膚乾燥等。只要使用標靶藥物,副作用就會持續出現,

    台大醫院皮膚部醫師朱家瑜提醒,切忌因頭皮發炎、滲液、發癢而天天洗頭,反而加重頭皮發炎,建議改成 2 ~ 3 天洗一次頭;結痂部分,請交由醫師處理。至於急性期則應避免使用任何的頭皮保養品,更別染髮或燙髮。 罹癌前,癌友可能習慣每天洗頭或多次沖澡。然而,在使用第一、二代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時,個人衛生習慣得做些調整。

    清潔應掌握一個大原則——儘量減少皮膚的負擔。例如,洗臉時,先用清水輕輕潤濕臉部,再將沾濕的棉質毛巾垂直輕壓臉。林旻憲說:「臉部發炎嚴重時,儘量不要用手來回搓揉洗臉,」還有洗頭時,以指腹輕輕按摩,不要用指尖。 清潔時最好只利用清水,至於溫水、冷水都可,唯獨不要用太熱的水溫。如果真的要使用沐浴產品,以洗臉而言,一週使用 1 次洗面露就足夠;洗髮精因含有界面活性劑、薄荷、乳化劑等各式成分,很傷頭皮,單純用溫水清潔是較好的方式,非得要用,應選擇溫和洗髮精。【推薦閱讀:如何緩解、避免化療帶來的皮膚狀況?】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說,根據研究發現,表皮生長因子受體抑制劑引起的表皮發炎反應(Cutaneous inflammation),其路徑與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相同。因此,使用標靶藥物的同時,每天務必做好嚴格的防曬措施,即便在家中、室內,也要防曬。「因為採光好就會有紫外線,紫外線會穿透玻璃,在家看報紙一樣要擦防曬乳。」 在挑選防曬乳液方面,柳營奇美醫院皮膚科醫師林旻憲建議,應選擇無香精、潤色成分的防曬產品,以 SPF 大於 30 及 PA+++ 或 PPD8 ~ 16 為必備條件。使用單純的防曬乳時,不需刻意卸妝,因卸妝產品含有「界面活性劑」會加重皮膚負擔,只要用清水清潔就可以。

    除了擦防曬乳,還應搭配物理性保護措施。如出門撐傘、戴寬邊的帽子、口罩、穿長袖、抗UV服飾等,並儘量避免早上 10 點到下午 3 點外出。深色衣物比淺色衣物來得更有防曬效果。深色衣物能吸收紫外線,現在也有業者製作有防曬係數的「防曬衣」,在衣服外面塗一層防曬塗料,例如高爾夫球衣,即便是淺色衣物也能達到防曬效果。不過,隨著洗滌次數增加,防曬塗料也會隨之流失,防曬能力會逐漸降低。 此外,不論晴雨天,紫外線無處不在,所以每天白天出門前一定要塗抹防曬乳液,而且最好每隔 2 ~ 3 小時就補擦一次。【推薦閱讀:乳癌療程副作用:可以靠中醫來輔助緩解嗎?】

    先擦藥膏。讓藥膏的成分直接作用於皮膚上,隔 20 ~ 30 分鐘後再擦上防曬品,才能發揮最佳效果。若先擦防曬再擦藥,藥物成分會被防曬隔離於皮膚之外,無法發揮療效,等於白塗藥膏了。 擦藥膏前不需刻意事先清潔抹藥處,反而應避免經常清潔皮膚、洗掉保護皮膚的油脂等成分,讓皮膚更加乾燥。而且藥膏塗抹後會被皮膚吸收,甚至因皮膚摩擦而流失,若到下次擦藥膏前仍覺得有藥膏的殘留感,要想是不是「藥膏擦太厚了」,酌量減少分量。 至於乳液和藥膏,哪個應該先擦?朱家瑜和林旻憲兩位皮膚科醫師都提醒,要看藥膏與乳液的成分。原則上水性擦第一層,油性放於第二層。但若處於急性期,擦藥膏即可,因為藥膏含有 90 % 以上的乳液成分。

    臨床研究統計,使用標靶藥物約 6 個月後,幾乎所有的癌友都會有皮膚乾燥、龜裂的困擾。最好的預防方法,是在使用標靶藥物第一天就開始持續使用保濕產品。若等到皮膚出現紅疹才想到保濕,為時已晚,有紅疹就得靠藥膏治療。 洗澡後的 10 分鐘是「保濕黃金救援期」,因這時候肌膚柔軟、水氣未散,可以更好地吸收護膚成分,將水分鎖住。因此,洗完後輕抿水滴,快快塗上乳液,是重要且必要的保養動作。 當然,保濕產品不見得只能在洗完澡後使用,隨時補充才是重點,臉部、身體、手腳也不能忽略。 林旻憲建議,凡士林是很好的保濕產品,不過略為油膩。「不妨將凡士林混搭在水性的保濕乳液裡,不僅擦起來舒適,也保有不錯的保濕滋潤效果。」至於保濕噴霧,使用之後一定要再擦上保濕乳液,否則只會愈噴愈乾。

    應儘量避免。一般甲溝炎約持續 3 ~ 6 個月,嚴重者甚至會持續到 1 年以上才會好。治療期間除了少碰水、少做需手指或腳趾施力的事,都能加速甲溝炎痊癒。 有甲溝炎的癌友如果經常碰水,可能加重病情。因為自來水並非無菌,甲溝炎會在皮膚表面造成傷口,可能在碰水時受到感染,加上指甲溝不斷沖水,會造成保護膜蒸發,加重發炎程度。 如果一定得做家事,可選擇較不需施力的家事,例如洗碗。但記得戴上 2 層手套,第一層內層是材質柔軟的布手套,再於外面套上防水手套,也要注意減少手指用力。 ※編按:此文為 2018 年發表,文中人、事、情境可能已有調整、變動,造成不便還請見諒。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

  5. 2018年6月28日 · 標靶藥物因為可以根據癌細胞「量身定製」,讓癌症治療的精準度大幅提高,也比較不會傷害健康的細胞,減少副作用。但其實標靶作用的副作用也不少,除了噁心嘔吐之外,還可能有高血壓、頭痛,甚至影響肝、腎功能。 標靶藥物的抗癌路徑

  6. 2017年1月12日 · 口服劑型的標靶藥物取代了過去病友必須到醫院使用針劑給予治療的不便,也提高患者服藥的方便性與順從性。. 目前國內核准的口服標靶藥物,如表1。. 口服標靶藥物常見的副作用與處理方法. 愛瑞莎 (Iressa)與得舒緩 (Tarceva)藥物主要是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 ...

  7. 2011年3月1日 · 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定義:標靶藥物的藥理機轉是針對某種已知並且確定的細胞標靶,或是介入訊息傳遞途徑,當拮抗這些標靶,或者是降低相關途徑活性後,可以減緩、甚至消除癌細胞及其惡化的進程。 換句話說,標靶藥物就像精確導彈,只鎖定攻擊癌細胞上特有標的或機制,比方特殊生長因子、特殊抗原、特殊蛋白、或者阻止阻斷腫瘤血管生成等。 如果沒有特定目標,再厲害的導彈也無用武之地。 還好,台灣人發生率最高的前五大癌:大腸直腸癌、肝癌、肺癌、乳癌、頭頸癌等,現在都有標靶藥物可用,幫病人爭取更多生機。 廣告 - 內文未完請往下捲動. 但即使有藥可用,標靶治療也還不能撼動三大治癌方式(手術、化療、放療)的地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