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个人介绍. 欧阳炳强是香港轰动一时的跑马地纸盒藏尸案凶手。 1974年12月11日,清洁女工林嫂在跑马地发现一具被弃置在电视机纸盒内的女尸,死者全身赤裸,后被证实是16岁的女中学生卞玉英。 警方经过3个月的侦查,怀疑案件与当晚在附近雪糕店当班的店员欧阳炳强有关,并发现卞玉英指甲中的衣物纤维与欧阳炳强的西装吻合,最终以科学鉴证技术成功将欧阳炳强定罪。 这是香港司法史上首宗法庭接纳在没有目击证人的情况下,以“科学鉴证”将凶徒定罪的案件。 此案之所以名列香港十大奇案之一,除了死者是中学生外,还因为嫌犯欧阳炳强从头到尾都不承认有罪,作案动机和过程始终成谜。 欧阳炳强的妻子也相信丈夫是无辜的,先后4次为他上诉,官司一度打到了伦敦枢密院。

    • 概览
    • 简历
    • 夫人
    • 使命感
    • 履历
    • 感动中国
    • 紫荆勋章
    • 个人文章

    香港树仁大学创始人兼校监

    展开2个同名词条

    胡鸿烈,男,浙江绍兴人。巴黎大学法学博士、英国大律师,曾任香港树仁学院校监,现任香港树仁大学校监。获太平绅士和DBE勋衔。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第八、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多年来,他关心祖国和家乡的各项建设事业,推动香港与内地的教育、文化合作与交流,扶助贫困地区办学,支持创办绍兴大学(绍兴文理学院),并在绍兴一中、绍兴文理学院、绍兴职教中心设立了专项奖学金。2001年被绍兴市人民政府授予“绍兴市荣誉市民”称号。2007年度入选感动中国人物。2008年获颁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

    胡鸿烈,浙江绍兴人。巴黎大学法学博士、英国大律师,曾任香港树仁学院校监,现任香港树仁大学校监。少时就读于省立绍兴中学、省立杭州高中,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中央政治大学外交系,毕业后任职国民党外交部亚西司、驻苏联塔什干总领事馆。1952年获法国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55年定居香港任执业大律师,历任香港联合书院(香港中文大学创校成员之一)董事、院长,香港市政局副主席、立法局非官守议员,香港房屋协会执行委员,香港社会服务联合会主席,香港革新会副主席。1971年与妻子钟期荣倾囊所有,创办了香港私立大专树仁学院(2007年2月14日正式更名为香港树仁大学),任校监。华侨大学董事。1998年曾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的紫荆花奖。发现于2001年9月10日,编号为34778的小行星被命名“胡鸿烈”。

    夫人钟期荣1920年7月生于湖南长沙,抗战爆发不久,她考入国立武汉大学法律系。1944年,她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夫妇二人青年时代已经是民国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1953年两人回香港后,一直是执业律师。因感于许多年轻人没钱上大学,1971年他们自筹资金创办树仁学院,钟期荣女士任校长,胡鸿烈任校监。35年来,钟期荣、胡鸿烈夫妇为学校拼尽心力,生活非常节俭。胡鸿烈更不惜以迟暮之年,回律师楼工作,出入法庭打官司,为学校大楼挣工程费。据估算,两人创立树仁学院,奉上毕生积蓄估计至少4至5亿元。

    胡鸿烈的强烈使命感:“要对青年和国家有交代”

    他是香港资深大律师,树仁学院校监,曾连续多年担任香港市政局、立法局议员,从1987年起,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常委。他觉得,他要做的,是对青年有交代,对国家有交代。

    胡校监

    “树仁”的确值得胡鸿烈骄傲。35年来,靠着自己和太太钟期荣博士一点一滴的努力,“树仁”已经成为香港高校中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很多人告诉胡鸿烈:我们就要你们的学生,因为你们的学生道德修养好一些。这让胡鸿烈非常开心。 因为他们当初创办“树仁”,就是为了要发扬中国文化,按照中国教育思想去做,在道德修养上胜人。 “树仁”的校训是“敦仁博物”。胡鸿烈说,“敦仁”是指做人的态度要积极,要学会帮助人家;“博物”是指做学问不能马虎。中国需要这样的人。而如今走过了35年,这四个字早已经成为校风,师生都非常尊重这个概念。他认为,一个大学,需要硬件,比如校舍和地址,更需要软件,校风很重要,并不是用钱就可以买到的。 1971年7月,当成和道81号亮出了“树仁学院”的牌子时,胡鸿烈把70万积蓄买下的跑马地成和道三层高的小洋房做课室。之后在开学典礼仪式上,他以校监的名义剖白了自己的心声:“目睹本港青年有志深造而失学者日众,心中不安,觉得应给予上进的机会。”他们夫妇办学,不是为了牟利,而是为了树人,为了发扬中国优良文化传统,培养出有理想有作为的人才。 但这35年的历程走得并不轻松。 “树仁”从一开始就坚持四年制,不要政府津贴。兴建一幢29层高的康乐及宿舍大楼时,胡鸿烈仍要拿出律师楼的收入。1955年他从伦敦拿了大律师资格来香港执业,初出道时,生意已很不错,小单案件收500,大的1000。而当时买一个面包也只是一、两毛。执业的第二年就可以买车买楼买别墅请司机。但夫妇俩一直不买私家车,自己走路,坐计程车;节衣缩食,每日家庭用膳不搞高标准,把多年积蓄全部“倒”在“树仁”。 目睹今日“树仁”成就,看到“树仁”学子活跃在香港各界,为香港社会的繁荣稳定作出自己的贡献,胡鸿烈只有开心:我们的教育理想终于实现了! 身份之二:胡大律师 提起胡鸿烈,人们更喜欢用另外一个称呼“胡大律师”。而老人也向记者“炫耀”:我是香港资格最老的大律师! 这个“资格老”可谓名副其实。在他的诉讼生涯中已经接手了4000多个官司。如今老人已经87岁高龄,还会代人打官司,但是很多都不要钱。采访当天,记者就看到老人手上有个发生在1970年的婚姻方面的案子,当事人今天还希望能听到他的意见。 1952年胡鸿烈顺利获得巴黎大学的法学博士学位,之后转赴伦敦考获英国伦敦大律师。1955年回到香港执业。在上世纪50年代的香港,他已经是具有相当知名度的人物,当时香港只有10名大律师,他是其中之一。他的业绩和演讲,在同业中间影响较大,1964年全英法案判例报告中,还收录了他的一些见解。他的著作,如《香港的婚姻与继承法》、《香港的少年犯罪问题》(以上为他和太太合著)、《人权与国籍》等,在香港立法的重要时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这里,记者仅转述一个半世纪前的故事。1957年的香港,纳妾还是被法律允许的。出于人权的考虑,胡鸿烈夫妇认为,妾应当享有作为人的权利,人身应当有一定法律保障。 对于当时有法律界人士提出可以比照大清律,男人可以随意休妻的主张,他们反对说,既然是家庭一员,应该与其他家属一样,享有为维持生活所必需之扶养。但胡鸿烈指出,纳妾是“封建余孽,畸形之社会制度,遗留在此而未敛迹”。 1971年,香港取消了允许娶妾的法律。 做了多年大律师,胡鸿烈对法治有自己深刻的理解,在他看来,政府立一项法规、一项禁令,需要经过充分讨论、经过一定立法程序通过了,还要有一个宣传过程,使得家喻户晓。而执法的过程,也应该是一个再教育的过程。

    胡议员

    1965年,香港市政局的议员席位共26个,其中10名是民选议员。胡鸿烈就是这10名之一。民意的推选,昭示的是他对大众利益的关注。 1964年在竞选中,胡鸿烈的重要纲领之一,就是大力提倡中文成为官方语言,因为他认为,香港居民绝大多数是中国人,香港是“中国人的社会”。1965年8月,他担任议员的第一年,就在一次市政局会议上就此提出质询:26名议员中,多数是中国人,为什么不许用中文表述自己的意见,转述中国众多居民的意见?之后他又连续几次提出建议。到1970年10月,在市政局的议席上,他的关于在市政局会议中使用中、英文的动议,终于以17人支持,5人弃权获得通过。随后他又提出,政府应在一切机构中,一切公共场合推行中、英文,二者并重,以加强政府与市民的联系。客观地说,胡鸿烈的这些提议和推动,为中文、国语在香港社会的畅行,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选市政局民选议员的第二年,在香港市政局大会上,胡鸿烈又提出一个新的问题:“香港有一个根深蒂固的社会问题,就是小贩问题,我们应当认真地合情合理合法地处理好。小贩有益于街道过客、邻近居民,大家称便,而他们自身却遇到不公的对待,轻者受罚,重则判刑,这恐怕也是香港社会的特殊现象。我在这里负责地说,这样对待他们是不公道的!” 上世纪50年代,香港“流动小贩” 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其中青少年问题尤为突出。1953年至1954年九龙裁判署判为有罪的12000多名青少年中,有11000多人的罪名是“贩卖”。而到了1963年左右,因“贩卖”罪名受罚、被判刑,仍然是青少年犯罪项目前列。 对此胡鸿烈建议,市政局应对越来越多的小贩采取合理的对策,而且鉴于青少年从业者众,小贩持有的牌照使用有效期应适当放宽,人口多的人家,可以多发几个小贩牌照。他还建议,在一定区域划出“小贩市场”,让小贩们得其所哉。这些建设性的建议,很快得到社会和政府当局的认可,而胡议员因为为众小贩说了公道话,从1974年起,担任全香港小贩政策委员会主席,1975年市政局进行选举,又以明显优势当选为市政局副主席,兼任小贩政策委员会主席。

    胡委员

    1979年,胡博士获邀回大陆,出席中国国庆三十周年纪念,获邓小平接见,成为第一位踏足内地的立法局议员,并在1987年获委任为第六届的全国政协委员。1993年起,陆续担任全国政协第八届、九届常委会常委。16年里,他积极参政议政,对于"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正确实施,对于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以及对于引曹娥江水到绍兴河渠以整治污染等,他都发表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在多次发言中,胡鸿烈都强调要热爱祖国,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反对对中国文化传统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说:"哪个民族没有缺点?哪个国家没有缺点?儿女不能因为母亲穷,生了病就嫌弃她。我们应当爱中国,因为我们是中国人!要帮助国家解决难题,渡过难关。没有必要丑化自己的母亲,那解决不了问题!""不是说要发扬'五四'追求科学的精神吗?如果我们对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文化传统采取虚无主义,就违背了科学的精神。我常想,中国能在这个地球生存五千年,没有亡国,没有消失,与她同期诞生的几个古国却早已不存在了。我们中国靠什么支撑到现在?我想,中国的文化,中国的文明是富有生命力的。" 对这16年的政协委员经历,胡鸿烈说,这让他有机会领略祖国的秀美山河,了解祖国的发展和进步。而作为政协委员能发挥自己的作用,也让他至今引以为傲。 1991年全国政协会议港澳委员小组讨论会上,在委员们讨论大会"政治决议"初稿时,胡鸿烈极力主张在决议中有关香港问题必须加上"平稳过渡"一词。经过委员们认真、激烈的讨论,他的意见被正式反映上去。第二天,全体大会上正式通过的政治决议中加上了"平稳过渡"的表述。第二年,胡鸿烈在政协全会上再次重申:"以目前情势而论,平稳过渡,应列为对港政策之首要。"1993年,作为常委,他再次强调,"如果没有平稳过渡,香港就没有繁荣与稳定。"如今香港回归路已经走过9个年头,胡委员当年对这四个关键字的强调,更显出充分的政治智慧。 在整个采访中,有一个主角是缺席的。她就是钟期荣博士,树仁学院的校长,胡鸿烈的爱侣。几年前,她因脑出血中风。胡鸿烈记得,那时在学生饭堂,幸亏自己及时抱住了妻子,不然就"没救了"。不过,在采访中,每个故事中记者都听得出:他们各自都在对方的生命中写下了浓重的色彩。 1944年在重庆全国高等文官考试中,在外交官考试中位居榜首的胡鸿烈,结识了在司法考试中名列第一的钟期荣。第二年的11月12日两人在重庆举行婚礼。自此,从受命重庆"中央政府"到塔什干总领事馆工作,到前往法国攻读博士,再到回归香港创办"树仁学院","大律师"和"钟博士"(夫妇俩的互称)始终相携相随,给对方最大的支持和理解。 自我定位是“中国的知识分子” 当记者问,胡鸿烈如何给自己做个定位,是教育家,还是大律师,还是社会活动家?老人回答,“荣誉是别人给的,如果说我教育家、大律师、社会活动家都是,也就什么都不是了。我是中国的知识分子,爱国家,爱社会,热爱生命。我只要对青年有所交代,对国家有所交代就行了。” 而当记者听完他和钟期荣的故事,知道他们已经结婚60周年时,讲了一句“您是一个有福气的人”。听到这句话,老人笑了:“你的观察很准确,我是一个有福气的人!”说话时,钟期荣正在隔壁的办公室。虽然身体不太好,但她依然坚持每天到学院来,这里有他们共同的理想和牵挂。正如在树仁学院20周年的庆典上,钟期荣作为校长发表的感慨之文:“在香港,私人办学原非易事,办大专更是困难多多。我和外子胡鸿烈大律师为什么要自讨苦吃办出这个‘树仁’来?因为我俩均受中华文化熏陶,都是一介书生,都有一腔热血,报国无门,慕古思贤,忧时忧国,咸信兴教育,振人文,乃大丈夫应有之作为。”

    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钟期荣 胡鸿烈的颁奖词:

    狮子山下的愚公,香江边上的夫子。贤者伉俪,本可锦衣玉食,却偏偏散尽家产,一生奔波。为了学生,甘为骆驼。与人有益,牛马也做。我们相信教育能改变社会,而他们为教育做出楷模。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陈淮,对钟期荣、胡鸿烈两位老人这样评价:作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作好事,始终不渝的作好事,把一件好事做到终生!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晓晖,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他们的信仰观照了许多社会无力的角落,当我们每个人都去弥补社会缺位的时候,其实也弥补了更多缺位的人心。他们为百年树人,更树仁义于百年。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王振耀,在推荐两位老人的时候这样写:我想到了中国的武训。胡钟夫妇本为青年才俊,意气风发,但感于贫困学子,即抛家舍业,投身教育,一座树仁学院就是一座丰碑,永远感动中国。

    钟期荣 胡鸿烈 香港教育界的传奇夫妻

    2008年获颁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

    在香港回归祖国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11周年之际,华侨大学董事会董事、香港树仁大学校监胡鸿烈先生日前获颁香港特区政府大紫荆勋章。

    母校的栽培永志不忘

    载于2009年6月23日《光明日报》

    在外地生活了很多年,对故乡的思念没有停止过,甚至可以说,与日俱增。

    多年后,当踏上氤氲着芳香水气的故土时,我的内心兴奋而快乐,就像是母亲的爱蓦然涌上心头,内中有难以名状的、复杂的感受。在这片日新月异的土地上,交织着所有我熟悉或陌生的事物。我竭尽耳目所及,捕捉着眼前的、耳边的一切,而在这所有的一切中,最牵动我的或许是那此起彼伏的乡音和一个个年轻的生命。

    走入母校――绍兴一中,一种自豪感伴随着心切与爱怜油然而生。这是我的梦想起步的地方。时迁岁移,旧时的校址已经全然变貌,新的校园坐落在了同一条街的另一端。漫步在绿草茵茵的校园,呼吸的空气中似乎也浸透着先人兴贤育才的殷殷期盼。整齐的校舍中传来琅琅的读书声,这正是我所喜悦的。

    当今,流行于中国教育界的恐怕是公办教育。殊不知,私人兴学在中国的教育史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对教育的实施和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历世历代有目共睹的。兴办私学虽不是从孔子发轫,却在孔子手中发扬传承。不以家世、门第而论,“有教无类”,凡“自行束修以上”者,即可入门求学。由贵族把持和垄断的教育圣殿轰然坍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由是渐兴。而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髓,尤其是“仁”的思想,亦作为孔子教学的主要内容在这里生根发芽,欣欣向荣。宋代,书院成为私学的灵魂。宋兴之初的白鹿洞、石鼓、应天府、岳麓四书院,培养了一代代经世济民之才,其势大、日久,时至今日,依然让人赞叹不已。而绍兴一中的建立,正可谓继承了这一朴实、爱民的传统。十九世纪末,我的故乡人徐树兰先生,视兴办学校为兴贤育材、正本清源之至计,积极筹措公款,又个人捐资千金,借古贡院之山会豫仓(大通学堂)创办了绍郡中西学堂,开创了绍兴近代教育的先声。这,就是我的母校的来历。这,与我内心的声音遥相呼应。

  2. 75年1月3日,警方到安美饮品公司搜查,当时被告( 欧阳炳强 )显得有点慌张,颈部神经不断跳动。. 随即又表现得很镇定,没有反对警方的搜查。. 警方传召两名机械技师及科学鉴证专家到场,在一个小房内搜获红色胶电线、一批纸箱、两份报纸及一批衣物 ...

  3. 2、胡鸿烈记得,当年曾探监力劝欧阳,叫他承认误杀,然后代他求情减刑。 “我对他说,误杀罪最多判监两年;谋杀罪会判终身监禁。 我还向他分析,打官司的结果,通常难以预料。

  4. 角色简介. 李弘成,电视剧《 庆余年 》中的人物,由演员 刘润南 饰演。 [1] 南庆靖王世子,为人器宇不凡,做事沉稳,心有胸怀。 李弘成虽然表面不关心朝政,但私下却与二皇子交好。 对 范若若 有意思,为了追求范若若,李弘成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 李弘成,男,电视剧《庆余年》中的人物,由演员刘润南饰演,剧中为南庆靖王世子。

  5. 中国. 出生地. 中国台湾台北市 [20] 出生日期. 1992年 [20] 毕业院校. 台北艺术大学戏剧系(肄业) [1] 代表作品. 浮世击 、 怪天气 、 不开灯俱乐部 、你是不是误会什么. 主要成就.

  6. [1] 2009年,亚当·兰伯特参加选秀节目美国偶像第八季获得亚军,正式出道;11月23日,发行首张个人专辑《 For Your Entertainment 》,并凭此曲获得格莱美最佳流行男歌手提名。 [2]2011年,提名第53届格莱美奖最佳流行男歌手奖。 [38]2012年5月15日,发行个人第二张专辑《 Trespassing 》,发行当周空降Billboard专辑榜冠军,使之成为第一位获得冠军的公开出柜歌手。 [3]2013年12月18日,荣获中国华鼎音乐奖最佳国际男歌手奖和粉丝选择奖。 [126]2015年6月16日,发行第三张个人专辑《 The Original High 》,排名当周Billboard专辑榜第三。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