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陈兆焯_百度百科. 收藏. 查看 我的收藏. 0有用+1. 陈兆焯.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正生书院创立人. 陈兆焯香港出生致力服务戒毒后更新的青年1999年曾入选香港十大杰出青年。 中文名. 陈兆焯.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960年. 出生地. 香港. 目录. 1 基本资料. 2 人物简介. 3 参加电视节目. 基本资料. 播报. 编辑. 图片. 姓名:陈兆焯.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0年. 国籍:中国. 时代:现代. 籍贯:香港. 民族:汉族. 身份:公益人物. 人物简介. 播报. 编辑. 图片. 陈兆焯(CHAN Siu-cheuk,Alman,1960年代-),香港出生。

    • 概览
    • 简述
    • 地址
    • 艰难历程
    • 装潢

    坐落于岭南的建筑

    陈家书院是坐落于岭南,是集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建筑代表,有很浓重的岭南地方特色。在国际上享有盛誉。

    陈家书院正是集岭南历代建筑艺术之大成的典型代表,包括前院、西院、东院及后院,占地一万五千多平方米。走进书院,漫步于古朴幽雅的庭院,穿越过笔直秀美的连廊,耳畔传来轻柔动听的丝竹乐,游客们无不惊叹于岭南人们的艺术创造。那庄严瑰丽的造型,生动流畅的线条,错落严谨的结构,典雅美妙的组合和富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装饰艺术,给人以无限的遐思和美的享受。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德、英、日等国的建筑专著《世界建筑艺术》、《中国南方建筑》中,便盛赞她为中国南方建筑艺术的典范。1959年,郭沫若以一位考古学家和文物鉴赏家的慧眼,写诗赞道:“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胜读十年书。”

    坐落在广州中山七路尾段,有一座集书院与祠堂两种功能于一身的建筑物,这就是岭南民间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州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

    陈氏书院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100多年来,历尽劫难。其中最大的有两次。第一次是在抗日战争期间,那时陈家祠曾遭受驻兵扎营的破坏。1940年-1941年曾进驻了一个日伪特务连。他们对陈家祠肆意破坏、盗窃变卖、长久不修等种种摧残:把神龛四周极为精美的木雕人物、动物、植物最精彩的部分砍掉,使这些木雕故事断头缺尾,面目全非。造成整座建筑物瓦崩地裂,门破墙危。更有一次,日寇飞机空袭,一颗炸弹不偏不倚,正好落在后座神龛上,谁料这颗罪恶炸弹却居然没有爆炸,而使陈家祠幸免于难。

    第二次是在1966年7、8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肩负着“彻底砸烂旧世界”使命的红卫兵,杀气腾腾地“兵困陈氏书院”,他们贴出大标语,声言要对这一“封资修藏污纳垢之处”,“砸到片瓦无存”!幸好该书院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此险境中挺身而出,找着这队红卫兵的“司令”,痛说它的可宝贵、可珍视的大道理,以至声泪俱下。按照古语所说:“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况且又是“文革”这一非常时期,但不知为何,这位并非“秀才”的工作人员,却居然能在鼎镬当前的险境中,讲清了道理,而那位“司令”呢,也居然幡然觉悟,下令“退兵”,而且宣布将陈氏书院划入自己这个组织的“势力范围”,不准其他派别、组织染指。

    砖雕

    陈家书院的砖雕数量多、规模大、做工细,代表了广东清代砖雕的最高水平。广东砖雕是选用上等青砖,根据图案所需逐块雕琢,然后按部位拼接,镶嵌于墙上而成的。主要用于装饰门楣、墀头和檐墙等。砖雕是一种色彩朴实而又高雅的墙体装饰艺术。陈氏书院保存完好的墀头砖雕最能体现出广东“挂线砖雕”的风格特点。其平面多以各种线条处理,线条密集苍劲、纤细均匀,垂直如线,雕工精湛,故有“挂线砖雕”之称。

    石雕

    陈家书院的石雕主要采用花岗岩石材,多为建筑承重及易受风雨侵蚀部位构件之用。陈氏书院石雕纹饰繁复,造型秀丽。它融合了圆雕、浮雕、镂雕、阴刻等技法,经艺人精心锤打雕刻,厚重的石雕承重物件变得轻巧典雅,更显示出南方石雕精巧秀气的风格特点。

    木雕

    陈家书院建筑内部,几乎所有的构件均以色泽深沉、雕工精美的木雕为装饰。这些木雕用料庞大优质,雕工精细考究,内容包罗万象,图案繁缛富丽。其中十六扇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双面镂雕屏门挡中,被誉为“民间艺人运用木头和钢刀雕就的历史故事长廊”。

  2. ISBN. 9789628996643. 目录. 1 内容介绍. 2 作者介绍. 内容介绍. 播报. 编辑. 这 个 月 来 , 全 港 民 望 至 高 的 大 概 是 基 教 正 生 书 院 上 下 师 生 。 如 果 媒 体 报 道 已 叫 你 的 心 融 化 , 那 麼 你 一 定 要 看 看 他 们 亲 手 写 的 文 字 。 这 本 小 书 收 录 了 十 多 位 正 生 同 学 的 分 享 , 是 少 年 人 的 告 白 。 经 过 梅 窝 的 洗 礼 , 他 们 所 得 著 的 是 : 「 这 是 从 来 没 有 见 过 的 事 , 一 个 陌 生 人 也 对 我 有 期 望 , 我 觉 得 很 感 动 。

  3. 1872年美国基督教宣教士校祖那夏理女士于广州创立真光书院,开南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已有一百三十多年历史。1935年至1973年间先后在港开办香港真光小学及中学、九龙真光中学、香港真光中学及真光女书院。1975年坚道校舍开办香港真光英文中学,1995年迁校鸭洲,1999年改名为香港真光书院,2010 ...

  4. 圣若瑟书院(英文:Saint Joseph's College)是香港一所天主教男子学校,创校于1875年,设有幼稚园、小学及中学,为香港补助学校议会22所补助学校之一。中学校舍位于半山区坚尼地道7号,校舍北座(教学楼)及西座(科学楼或教堂楼)被列为法定古迹。

  5. 1963年,新亚书院、崇基学院和联合书院正式合并组成香港中文大学 [3-4]。当时各成员书院之教学及行政均为独立,大学中央仅负责统筹与全校有关的行政事宜。1973年,新亚书院迁入沙田香港中文大学校园。1976年,香港政府建议中大改制,将学科教学的工作统一归由大学中央办理,书院仅负责学生 ...

  6. 陈家祠堂又称“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十九年(1893)落成,是广东省各地陈氏宗族共同捐资兴建的“合族祠”,为陈氏宗族子弟赴省城备考科举、候任、交纳赋税、诉讼等事务提供临时居所。陈家祠堂是现存规模最大的广府传统建筑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