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19日 · 香港中風的人數越來越多,現時已成為香港主要的殺手病之一。. 中風的主因是吸煙、血壓高和血管硬化,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到底如何可以有效地預防中風?. 而最新的療法又是甚麼?. 是次講座一一告訴你!. ** 票務安排 **. 基於環保理由,由即日起 ...

  2. 首頁. 【中風】控制三高 恆常運動 嚴防中風有法 --- 盧文偉醫生. 期數: 2020年7月號. 撰文: 陳秀清. 半身不遂、言語不清、吞嚥困難,嚴重甚至昏迷或死亡……都是中風引起的後遺症。 這個由腦血管阻塞或爆裂引發的疾病,目前為本港第四號致命殺手,每年平均引致約3000多人死亡,尤其有風險因素的高危人士,更不能掉以輕心。 中風患者的年齡以50歲以上最為普遍,而肥胖、三高 ─ 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膽固醇、吸煙、高脂飲食、缺乏運動、年長等,都是引發中風的高危因素。 腦神經科專科盧文偉醫生 舉例:「例如高血壓,如患者血壓已飊升至極高水平,固然有可能引發俗稱『爆血管』的出血性中風;而血壓即使只有少許高,不予處理的話,長遠亦會令血管內壁老化。 膽固醇會在血管內壁積聚,形成斑塊,並有可能突然爆裂。

  3. www.healthaction.com.hk › html › taxonomy中風 | 健康動力

    中風為本港第四大殺手,每年平均奪去逾3000人生命。除了半身不遂、局部感覺麻木、言語不清等嚴重症狀外,輕微如視線出現重影、無故頭暈亦可能是急性中風症狀。近年數字更顯示,中風患者不止集中在50歲以上、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膽固醇)等人士,也有年輕化趨勢。

  4. 首頁 » 健康教育講座. 心風暴. 期數: 2010年03月號. 醫生: 唐俊業醫生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醫生)、梁達智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香港每十人便有一人患有糖尿病,當中以二型糖尿病佔大多數,大多由飲食失衡和缺乏運動所致。 糖尿病並非血糖升高那麼簡單,處理不善所引起的併發症,可延禍全身。 所以處理糖尿病,必須同時兼顧胰臟、心血管、肝臟、脂肪和肌肉等組織。 容易消化食物宜少吃. 了解是否患有糖尿病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對的檢測方法。 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唐俊業醫生表示,空腹血糖配合俗稱「飲糖水」的葡萄糖耐量測試,才是最理想的做法。 若單憑空腹血糖作指標,臨床經驗發現約有5 0 %遺漏。

  5. 飲食得控 腸癌可防 腸道是消化系統的一員,可想而之飲食與大腸癌的關係實在密切;有研究發現,70%之腸癌可透過飲食預防。註冊營養師周明欣引用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於2010作出的建議,解釋食物與大腸癌之間的微妙關係。「過多紅肉、加工肉類、酒精都能增加大腸癌的風險;反之,高纖維、高鈣 ...

  6. 2018年2月號. 醫生: 李家驊醫生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 及 廖敬賢醫生 (養和醫院臨床腫瘤科專科) 撰文: 鍾穎嫦. 大腸癌現時是本港的頭號癌症,如能及早檢測,在瘜肉良性時割除,有助避免發展至癌症。 如不幸確診大腸癌,醫生將會按照期數、腫瘤生長位置等因素決定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案。 隨著更多的治療選擇出現,令更多病人能得到治療,也有更多人能與病共存。 上則標題: 睡眠窒息 大人細路都要識. 下則標題: 沉默殺手 無症狀心肌梗塞. 活動回顧. » 閱讀全文. 睡眠窒息 大人細路都要識. 期數: 2018年2月號. 醫生: 陳亦俊醫生 (香港浸信會醫院駐院兒科顧問醫生) 及 陳熠醫生 (香港浸信會醫院耳鼻喉科中心主任) 撰文: 彭天諾.

  7. 生活閒情. 健康教育講座. 醫緣相聚. 《自信從「齒」開始2》—牙齒微創修復美學. 《句句有骨》— 香港大學骨科專家與你破解37個骨科迷思. 《醫與研》. 《肺癌全攻略》. 《泌尿解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