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痛症治療課程 相關

    廣告
  2. 中華經筋醫學研究會林會長親自教授臨床實用技術,令學員在最短時間内掌握箇中技巧。 親自編制課程。講解清晰易明。

搜尋結果

  1. 2015年9月14日 · 首頁簡介作者. 現在的孩子還需要學習電影語言嗎? 搜尋. Google. 2010年的秋天,我開始在香港一家新高中學校「教授」電影欣賞課程。 這個課程不是香港教育局規定,劃入公開試範圍的東西,勉強可説是校本課程的一部份,是這家特別注重藝術教育的學校設計出來,每星期開放兩天,每天三小時,邀請藝術家、 設計師、 評論工作者來跟同學們一起創作、 一起思考的特殊時段。 我負責向中六同學(這一批還屬於舊制,要考高級程度會考HKAL)介紹經典電影,引導他們掌握相關電影語言,欣賞、分析和評論特定作品。 我採取主題分類法。 即把要介紹的世界經典電影按主題分為數類(如友愛、 愛情、情色、 死亡、自由等),每個主題放三至四部電影。 映後重點分析該片,需要重放相關影段,或選放其他電影的影段,供同學們參考、比較。

  2. 2010年4月7日 · 藉此良機,香港國際電影節與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合辦一個名為「A-Z:五月的五堂」的電影課程,一連五個周末,接力延展影迷的光影聚會。

  3. 2021年10月18日 · 報名及詳情. 📅 計劃時間表 📅. 學員名單公佈 🧑 2021年11月尾. 電影賞析研習課 🏫 2021年12月 - 2022年3月(週三晚上、週六下午) 觀影賞析 👀 2021年12月 - 2022年3月. 視像影評習作 📼 2022年4月. 影評文章習作 🏼 2022年4 - 5月. 專題放映及映後分享 📽️ 2022年5 - 6月. 🤝 影評導師 🤝. 林瀚光 | 影評人、香港大學比較文學系講師. 曾肇弘 | 影評人、電影文化中心(香港)董事局成員. 陳廣隆 | 影評人,著有《誰是金庸小說武功第一人? 吳月華 | 影評人、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客席講師、嶺南大學視覺研究系客席講師. 安娜 | 影評人、前大館當代美術館 教育和公共項目助理策展人. 計劃分為五部份:

  4. 2023年10月29日 · 作者 editor 2023-10-29.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推出第二屆影評基礎研習計劃,為一眾影迷提供學院以外的平台,認識電影理論和賞析方法。. 計劃內容包括一系列課堂、寫作、剪接習作、放映及映後談等活動,鼓勵學員以理論為本,透過不同媒介發表影評 ...

  5. 2015年12月9日 · 電影新人類. 《百日告別》──書寫傷痛. 作者 樊詩琪 2015-12-09. 《百日告別》所以感人,在於真實。 導演林書宇所抒發的傷痛,既是如此沉默,卻刻骨銘心。 電影沒有太多情節,回憶的碎片,再三重現,都是鋒利的,都是難受的。 鏡頭多次用上柔焦效果,著實就是被淚水模糊視線的雙眼。 「傷痛」的話語權. 電影的對白很少。 苦難之中,語言是失效的。 一如那位教會姊妹以「死去的小狗」強作解事,只會是鄙陋而惹人生厭。 語言具有社會功能,它的共通性,讓人們得以「對話」,帶來溝通。 然而,苦難本身就是一道牆,帶來疏離、隔絕,無法穿越。 角色的對白都很短促,有些更是「有一搭沒一搭的」破落話輪。 相對完整的對話有兩處:林嘉欣與患有腦退化的父親的對話,以及日本婆婆與林嘉欣的對話。

  6. 2017年7月2日 · 那是一部很奇妙的電影,它描述失去摰愛的痛苦,傷心欲絕,但在穿越這種痛苦之後,它引領我們重新出發。. 《百日告別》令我想起另一部電影:《心靈觸洞》(Rabbit Hole),經歷喪子之痛的Becca (Nicole Kidman)問母親Nat(Dianne West)當年是如何熬過兒子 ...

  7. 2015年11月18日 · 香港影評庫. 首頁簡介作者. 康有為在香港. 搜尋. Google. 醫生醫病,都要四處尋找草藥,親自細嘗,而國家有病,全世界不同地方,都是它的草藥,我又豈不處處嘗嘗?. 說此話的,是康有為,經過陳耀成導演作品《大同:康有為在瑞典》的再創作,融會了舞蹈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