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6日 · 歷時十年製作、由名導演張婉婷執導的英華女學校重建記錄片《給十九歲的我》,掀起紀錄片倫理爭議,正式上畫踏入第四天(5日)叫停公映。 《香港01》整

    • 2022年8月21日︰電影節首映
    • 2023年1月26日︰首見負評
    • 2023年2月5日︰煞停公映
    • 2023年2月9日︰獲《金像獎》三項提名
    • 2023年3月7日︰順利進行《金像獎》第二輪專業評審團
    • 2023年3月8日 ︰《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頒獎禮》
    • 2023年3月16日︰《香港導演會年度大獎》

    給十九歲的我》為英華女學校前校長李石玉如於2011年委託導演張婉婷攝製,紀錄該校6名女生由舊校舍轉到新校舍的經歷,側寫年輕人如何面對社會轉變。電影於《第四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上作世界首映,反應不俗。

    文字工作者吳芷寧,在個人社交平台發表評論,表示該片雖好睇,「但就係有啲唔舒服」,並指出是導演在戲中擔任旁白,其口吻和態度令人頗不舒服,更提出拍攝手法及對權力關係的質疑。 給十九歲的我︱張婉婷加入推廣香港新優勢小組 有網民籲杯葛作品

    《明周文化》刊登戲中兩位受訪女生(阿聆及阿佘)自白,分別是阿聆親撰的萬字長文,以及阿佘的專訪,內容質疑紀錄片在拍攝時,涉操手問題,並對公映表達不滿。並透露早於2021年12月1日,學校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的校內首映活動時,部分同學對內容有爭議,校方隨即作多次了解,而主角之一阿聆一直表明反對作公開放映。又指去到2022年1月,校方草擬一份新的同意書給六位主角簽署,當中五位陸續簽署,唯阿聆拒絕。 同日下午,單車運動員李慧詩在社交平台發文公開斥責劇組,指在2016年1月日本亞洲場地單車錦標賽受訪片段,未經她同意下成為電影內容,事件立即引起極大迴響。同日下午,張婉婷在出席謝票活動時,便宣布翌日(6日)起暫停公映,並舉行臨時記者會交代事情。 《給十九歲的我》監製發信澄清 採訪李慧詩有表明攝製隊身份 張婉...

    《第四十一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宣布提名名單,《給十九歲的我》在爭議聲中獲最佳剪接、最佳導演及最佳電影三項提名。名單宣布不久,英華女學校便發出聲明會退出「最佳電影」遴選。同時間,金像獎主席爾冬陞回應要跟董事局討論處理方案。而導演張婉婷亦立即表示不會出席頒獎禮,但會接受另一導演郭偉倫的意願,繼續候選三個獎項。

    《香港01》收到獨家消息,指所有獎項已進入第二輪評選,而大會向選民寄出的「第二輪專業評審團」選票中,電影《給十九歲的我》仍然在「最佳電影」候選名單上,各會員仍可投票予該片。大會以書面回覆《香港01》指︰「本會已回函校方解釋金像奬參選機制並非採取片方報名制度,亦無退出機制;電影作品在香港正式公映且達到規定入圍門檻便會自動納入候選片單之中。」 獨家|《給十九歲的我》未能退選 金像獎回應︰無權禠奪提名資格 同日,英華女校稱,校方經過審慎考慮,亦先後與6位參與拍攝的校友、製作團隊和金像獎進行了深入的溝通,探討有關放映事宜,惟最後未有達成共識,故未能向金像獎提供影片放映。該校指已將有關決定通知6位校友、製作團隊和金像獎。

    《第二十九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舉行頒獎禮,早於1月宣布獲最佳電影的《給十九歲的我》,未有撤回獎項,並由郭偉倫導演出席並領獎。他在台上表示︰「由開機第一日到今日所有事情都冇得預設,到你以為部戲完時,背後仲發生緊更大的事,我們會繼續觀察事件發展,我們責務旁貸,亦都義無反顧、問心無愧。我們冇強逼學生拍攝,我相信香港仲係一個公道的社會,一個講道理的社會,有機會再向大家交代咩係事實。」 《給十九歲的我》導演郭偉倫領電影獎︰有機會向大家交代咩係事實

    《香港導演會年度大獎》舉行頒獎禮,頒發2022年度八項大獎予香港電影製作人及演員。其中「最佳電影」獎由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奪得,並由監製黃慧與聯合導演郭偉倫代表接受,張婉婷導演則再度缺席。 《給十九歲的我》獲導演會最佳電影 郭偉倫:清者自清沒強迫拍攝

  2. 2023年1月21日 · 給十九歲的我》一段成長的片段,見證女生們的轉變,共度香港的社會變遷。《給十九歲的我》紀錄了六位於英華女校就讀的六位女生,包括阿佘、阿聆、馬燕茹、香港小姐、Madam、阿雀,她們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從2011年開始,她們準備迎接學校的重建

  3. 2023年4月16日 · 歷時十年拍攝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封導演希望給香港的「情書」,到被指違拍攝道德風波,一夜之間成為爭議漩渦的中心,上映四日便宣告暫停公映。 它在無數的爭論中,入圍多項電影獎項,其中在今晚(16日)頒發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入圍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剪接三項提名。 《香港01》回顧電影一路以來經歷的風波,一文看清《給十九歲的我》及其爭議。 一、拍攝前因. 《給十九歲的我》是由英華女學校前校長李石玉如2011年委約校友兼名導演張婉婷攝制的學校重建校舍紀錄片,拍攝連同製作歷時十年。 《給》追蹤該校六位性格及家境各異、千禧年代出生的女生,於校舍暫遷重建期間以至入讀大學的成長經歷。 除各女生成長變遷外,更涵蓋2019年反修例示威,另包括受訪女生及校方對2012年反國教示威、2014年雨傘運動的看法。

  4. 2023年2月5日 · 歷時十年製作、由張婉婷執導的英華女學校重建記錄片《給十九歲的我》,掀起紀錄片倫理爭議,今日是正式上畫踏入第四天(5日),亦是停映前最後播映日。 有入場觀眾剛得悉事件,認為目前的報道片面,難以判斷誰對誰錯,並讚揚該片確實可讓家長作出反思。 有大學生觀眾表示,理解不想過去的生活暴露於大眾,因此贊同片方停播的決定,「如果知情嘅話,我應該唔會睇啦。 2月5日 《給十九歲的我》暫停公映前一日 . + 2. 觀眾引述張婉婷謝票︰每部片有每部片嘅命運. 《給十九歲的我》風波愈演愈烈,雖然已宣布明日起停播。 堅尼地城高先戲院晚上6時40分上映的場次,繼續如常上映。 據觀眾表示,謝票時現場並無噓聲,導演張婉婷當時稱:「每部片有每部片嘅命運。 《給十九歲的我》影片截圖 . + 4.

  5. 2023年2月6日 · 給十九歲的我》導演張婉婷2月5日開腔回應事件。 「現階段最重要時情況,同各方一面了解一下,各人理解上落差。 」(梁鵬威攝) 事件中最多人討論的,是英華女學生一方簽署的同意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片中六位英華女學生10年前由父母代簽署拍攝同意書,阿聆於萬字文中表示,拍攝原意是製作校方DVD,而不是於戲院放映;而第二張公開放映同意書中,5位主角都有簽署,唯獨阿聆堅持不簽。 張婉婷導演與《給十九歲的我》一眾女學生(右起):阿佘 (佘麗薇)、雀仔(倫凱頤)、Jenny馬燕茹、Madam(羅曉淳)及Shirley(陳可兒),左一則為拍攝期間時任英華女校校長李石玉如女士。 (陳順禎 攝) 林作稱首張家長同意書:絕對有法律效力.

  6. 2023年2月6日 · 給十九歲的我》為英華女學校前校長李石玉如於2011年委託導演張婉婷攝製,紀錄該校6名女生十年的成長,由2022年9月30日開始上映優先場,並於2023年2月2日正式上映,並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 不過,紀錄片主角之一阿聆於2月4日親撰萬字文,表示由始至終不同意以任何形式公開放映,並未有簽署電影上映前的同意書;李慧詩亦於2月5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指,片中她接受訪問的片段未經同意便被剪輯入紀錄片,引起網民關注。 自2月5日起,電影相關的社交平台帖文討論度急升。 社交平台上多個專頁發文回應電影爭議,其中,李慧詩2月5日發文指未獲知會訪問作電影用途的帖文最受關注,互動量達5.2萬,影響力最大。 其次是電影宣布暫停公映,以及主角公開表態一直反對公映的帖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