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月1日 · 外溢效果(spillover effect),原是經濟學上的專有名詞,意指當一個經濟行為出現,往往會影響到其他的經濟行為,如事物往一方面的發展會帶來該事物其他方面的發展,而外溢保單正是具有溢出性質的保單。 在購買保單後,除保單原本保障內容外,會透過一些獎勵機制,促使產生一些額外的效應。 如購買車險外溢保單,只要駕駛維持良好的駕駛行為,就能獲得保費降低或是保額增加等獎勵,進而產生提升交通安全的外溢效果;如購買健康險外溢保單,只要一定期間內步行的步數達到標準,或是去健身房的次數及時數達到標準,同樣也能獲得保費降低或保額增加的獎勵,因而推動產生保戶維持或養成運動習慣的外溢效果。 外溢保單原本會面臨到執行上的困難,如保戶是否有達到獎勵條件,若沒有透過合理適切的機制做確認,容易造成糾紛。

  2. 2023年1月1日 · 1. IRFS 17、ICS與永續思潮下的經營制度變革. 首先,就經營制度來說,在未來5~10年內會有巨大變化,改變的動因來自新的會計制度、新的資本適足制度,以及不斷發酵的永續議題。 IFRS 17對壽險業的影響非常明顯,不僅會影響未來商品的結構,也間接影響未來的通路發展,而一家保險公司營運的好與壞,究竟該以其保險本業,還是投資本業來看待? 彭金隆認為無論是偏重哪一個都會產生問題,以現在壽險業偏重投資的現況來說,就會有所改變。 在新一代的清償能力指標(ICS)出來後,勢必會對風險的認知以及經營資本的規劃有重大影響,例如耗資本的投資項目以及商品會被調整,未來投資標的組合、商品組合甚至各通路的配比等,都會受到新制度的影響而改變。

  3. 2023年1月1日 · 接軌國際會計制度. 推動保險公司遵循各項要求. 除了經濟情勢帶來的不確定外,保險業接軌國際制度,如IFRS 17、ICS 2.0,不論會計準則或清償能力評估均朝向公允價值方向調整,在經濟波動較大的時候,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馬君碩以採訪當時的現況舉例,「就比如最近3天,美元兌新臺幣就升值了0.9角,試想一間1兆元的保險公司,若有7,000億元的投資部位在美元,計算出來就是數十億元的未實現損益影響,這就是僅3天就產生的差距,可以知道影響有多大。 而國際會計制度的接軌,推動保險公司遵循本來就會有很大的要求,保險公司必須做出相應準備,一是準備接軌的軟、硬體要求,二是財務上的需求。

  4. 2021年1月1日 · 金融科技的範疇很廣,大致可分為──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區塊鏈及應用程式介面5大領域,彭金隆表示,保險公司在這5個領域都做了相當大的努力。 「數據是一個未來的資產。 」對保險公司而言,未來發展的決勝關鍵絕對在於數據的運用。 因為我們可以從大數據之中發掘出客戶新的需求,以及掌握客戶的習慣、消費的趨勢等;而人工智慧的應用也愈來愈普及,如在保險公司的作業流程上已經使用愈來愈多,如核保、理賠等,都藉由AI訓練師,以及透過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使流程更加快速、準確。 至於物聯網過去多是與UBI(User-Based Insurance,使用者基礎化保單)車險相關,而壽險業對於和智慧型手機或其他行動裝置結合的UBI健康保單的開發,也於2020年開始有較大的進展。

  5. 2023年10月1日 · 1.強化能力。 這類學習內容最常見的就是學習商品知識、金融資訊、銷售做法等與保險直接相關的內容,不過林千鳳強調,有些非直接相關的能力同樣也在業務員應該學習的範疇之內。 例如,曾經有位夥伴明明活動量很夠,一日三訪從不懈怠,業績依然不見起色,後來林千鳳在某位客戶的啟發之下,將這位夥伴帶去上了形象管理的課程,不久後業績果然得到很大的突破。 這類課程有時候在網路上也能找到許多資訊,但透過課程能夠系統性地學習,將內容轉化為確實能夠改變自己的做法,而非只是單純地蒐集資訊卻無從下手。 而這正是花錢系統性學習,而非在網路上隨意蒐集資源的優勢之處。 2.知所以然。 許多時候,業務員雖然會銷售商品,但要是再更深入探討相關議題,卻又因為未曾涉獵而啞口無言,前述林千鳳銷售終身壽險卻無法回答客戶疑問,便是最好的例子。

  6. 2021年7月1日 · 美國精神病理學家伊麗莎白.羅斯(Elisabeth Ross)曾有一個著名的悲傷5階段模型: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 「馬來西亞去年就是那樣,業務人員沮喪到盡頭後,對策就開始出現了。 」伴隨一次次的解封失敗,業務人員開始調整心態,激出一股巨大的雲端力量,進而改變了馬來西亞的保險業生態。 改變1:保險業科技大幅躍進. 「這1年,東南亞線上科技進步得非常快。 」陳嘉虎以今年某家保險公司全亞洲的MDRT線上3天會議為例,科技已經進步到學員可以在線上選擇想要學習的分場,且同步有多種語言翻譯的功能,讓不同國家的學員迅速找到屬於自己的聲道。 同時,線上演講也有即時回饋機制,講師可以立即得知演講中哪一段分享按讚數最多、最受市場喜愛等,下一場演講就可以即時調整。

  7. 2021年5月1日 · 1. 對保險公司的影響. 保險公司有3個利潤來源,也就是3差:死差、利差、費差。 這3差保障著保險公司的利潤。 此次的第六回經驗生命表將會使臺灣保險公司的「死差益」產生變動。 死差益是實際死亡率低於預定死亡率,按預定死亡率收取的純保費支付實際死亡成本後有盈餘而產生的利益。 保險公司過去計算保費時,高估了未來的利率,營運上有「利差損」,因為臺灣過去的死亡率被高估,許多保險公司是採用「死差益」來填補「利差損」,對此,逢甲大學財務工程與精算學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陳彥志博士表示:「這就像損害了A的利益,來填補B的缺口,但保險公司應銷售公平定價的產品,保費精算本來就應該精算正確的價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