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膝蓋痛運動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8年10月11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膝蓋痛可以用幾個方法先簡易判斷位置前側外側內側深部後側)、觸摸摸得到的摸不到的)、年齡年輕人稍長的)、深層的奇怪的明明就會痛但摸不到找不到)。 這篇教你膝蓋痛的自我檢查判斷方法以及治療方式大家要善用喔。 真的有疑問還是要找醫療人員諮詢。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最新發展: 肌腱、韌帶跟筋有什麼不一樣? 受傷時該如何物理治療? 1年前. Tags: 膝蓋. 肌腱. 膝蓋痛. 鵝掌肌.

    • 坐姿膝打直
    • 坐姿墊腳勾腳
    • 站姿墊單腳腳尖
    • 直腿後抬
    • 延伸閱讀

    鍛鍊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先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腳底踏平於地面。慢慢靠著股四頭肌收緊,讓膝蓋打直,而使右腳腳底抬離地面,整隻腳平行地面,但不要讓膝關節有鎖住鎖死的感覺。過程中手可以自然垂放,也可以扶住椅子兩邊。連續練習8-12次之後再換腳練習。

    這個動作墊腳尖時鍛鍊小腿肌肉,勾腳的時候鍛鍊大腿後側的火腿肌群,同時也可以讓踝關節活動度變好。先坐在椅子上,膝蓋彎曲,腳底踏平於地面。腳跟勾起來,讓腳尖離開地板,感受大腿後側的肌肉收縮,停留一下,再改成墊腳尖。過程中雙手可以平放在大腿上方。可以兩腳同時練習,也可以一次練習單腳。

    這個動作可以鍛鍊小腿肌肉以及大腿後側的火腿肌群。站直身,兩腳約與肩同寬。勾起左腳讓左膝蓋彎曲約90度。手輕輕扶著椅背,讓右腳腳跟離地,墊起右腳腳尖,停留一下再放下右腳。過程中左腳維持勾起九十度的狀態。連續練習8-12次之後再換腳練習。如果覺得單腳練習有困難,可以先練習雙腳著地的墊腳尖。 接下來的四個動作也可以叫做「髖部四部曲」,其實就是往四個方向訓練髖部,記得,髖部的穩定對膝蓋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希望減少膝蓋痛的時候,我們也要花點時間鍛鍊臀中肌、臀小肌、縫匠肌、髂徑束等圍繞在髖部附近的肌肉群。

    身體站直,兩腳距離約與肩同寬。右手扶著椅背,收縮臀部肌肉,左腳打直往後側抬起。連續練習8-12次之後再換腳練習。 如果膝蓋曾經受到外傷,很容易突然就腳軟,或是目前膝蓋非常痛、完全動不了、目測看來膝蓋非常腫,就先不要勉強練習。不然,都可以利用這些最簡易的活動,來增加膝蓋附近肌肉的強度。 1. 搜尋附近的診所:西醫一般科、家庭醫學科、骨科、復健科 本文經照護線上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3. 2024年3月17日 · 在膝蓋上我們可以先強化膝蓋周圍的肌肉力量完全沒有疼痛感時再混合高強度的運動讓肌肉變得更加結實但是疼痛的時候保護休息和恢復是最重要的

  4. 2018年11月3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跑者膝需要系統性全面性的矯正各種不利膝蓋的因子將各種成因逐一克服跑步時才能不再感到疼痛。. 但我必須再強調一次不是只有跑者會得到跑者膝喔。. 首先先有個概念有關跑者膝的醫學治療如下:. 檢查項目:X光、超音波 ...

    • 正確使用器材,選擇適當運動。運動首重安全,不要沒練到腿部肌肉反而受傷臥床。因此要運動前,先根據想從事的運動找到適當的鞋子。如果想從騎腳踏車練起,還是戴個安全帽吧。
    • 精進技術,了解極限。「公司要辦運動會,大家都得下場跑大隊接力!」看到消息後,阿華想著:「跑步嘛,有什麼難?」每想到兩個月過後,阿華下場跑大隊接力,一接到棒子後,跑沒幾步就跌倒,站起身再跑,又再跌倒。
    • 適當休息,保持不脫水。人體組成中水分佔了6成,運動時大量水分會從汗水、呼吸中喪失,人容易脫水,缺水後則會影響身體的運作。適當地在運動前、運動中、運動後補充適量水分,才能維持生理機能,減少運動後頭暈頭痛 發作機會。
    • 收操拉筋不要少。運動後花個5到15分鐘做點收操,你可以輕鬆走一下,伸展今天運動的肌肉。記住,如果你好好訓練的時候,肌肉是緊繃、收縮變短的。但肌肉變太僵硬就容易受傷。
  5. 2018年9月21日 · 介紹這些常見的膝蓋受傷方式不是要大家自行學會診斷是肌腱韌帶還是骨頭出了問題而是知道膝蓋很容易受傷且受傷方式還有不同種類另外要提醒大家如果膝蓋受傷時還有以下的情形一定要盡早就醫檢查。 文:白映俞醫師. 膝蓋是個設計複雜的關節還是個很大的關節。 主要由骨頭、軟骨、韌帶、肌腱這四個部分組成。 在膝蓋,骨折、脫臼、扭傷、韌帶斷裂等傷勢都可能發生。 Tags: 膝蓋. 骨折. 扭傷. 韌帶斷裂. 脫臼. 半月板. 肌腱炎. 介紹這些常見的膝蓋受傷方式,不是要大家自行學會診斷是肌腱、韌帶、還是骨頭出了問題,而是知道膝蓋很容易受傷,且受傷方式還有不同種類。 另外要提醒大家,如果膝蓋受傷時還有以下的情形,一定要盡早就醫檢查。

  6. 2020年9月26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經驗者可以嘗試長距離健走運動式健走」,提升健走的時間與距離但因為強度較高絕對不能忘記熱身與收操保護膝蓋關節讓每一次的健走不僅有效又健康根據統計台灣有高達55.2的人有健走的習慣你是否曾有健走的經驗但卻因健走而感到腰痠膝關節不舒服? 聰明健走能減少不必要腰痠與膝蓋痛,可以讓健走更有趣,帶來健康與快樂。 聰明走、安全動,掌握健走要領才能避免運動傷害,來一起看看如何才能健康健走。 Tags: 健走. 運動式健走. 膝蓋. 鞋子. 熱身. 收操. 運動健身專欄. 有經驗者可以嘗試「長距離健走」或「運動式健走」,提升健走的時間與距離。 但因為強度較高,絕對不能忘記熱身與收操,保護膝蓋、關節,讓每一次的健走不僅有效又健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