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1日 · 2024 年 3 月 1 日. 0. 4904. 為什麼有許多保險業務員不斷與客戶聊天、面談,卻總是難以發現客戶的需求和痛點,與成交隔著咫尺之遙? 安聯人壽鋒鼎通訊處業務經理施雨倫在面談時透過「數據」勾起客戶的憂患意識,使用「故事」分析實際的規劃作法,理性與感性兼具地為客戶服務,打造客製化的服務方式。 「經營客戶時,我發現客戶很喜歡分享,最討厭別人左右他的人生。 」施雨倫談到面談簡報的經驗時如此說道,她認為銷售時的重點是要多花時間找到客戶真正的需求,因此會藉由報章、雜誌、各大平臺所製作的報告手冊,以及公司提供的調查資料來開啟話題,引起客戶興趣。

  2. 2024年2月1日 · 永權在幾年前就已經看見了數位品牌銷售的趨勢,因此在他的學習計畫中,特別著重於深入學習相關知識,並且透過各種自媒體與短影音,向外擴散自己的個人品牌與保險的價值。 「單一的發文或短影音,效果當然不如面對面拜訪、進行量身訂做的面談來得有效,但是效率與數量可以彌補這一切。 」永權表示,通常業務員1天最多4、5訪,但是透過自媒體,無論發文或者短影音,都能在短時間內達到數十次觀看。 如今光是透過自媒體的日常經營,就足以達到1天N訪的效果。 以量取勝還有一個優勢,就是能夠透過長期、大量的發文或短影音,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因此如今會主動找到永權的客戶,基本上都已經確定要購買,只等永權用他的專業能力為他們做好具體規劃內容。

  3. 2023年8月1日 · 800. 許多初入保險業的業務員,在還沒有確認客戶需求的情況下,就拿出保單說明書,滔滔不絕地講解起產品內容,原以為優秀的產品能引起客戶的興趣,誰知道繁瑣的內容卻使得客戶昏昏欲睡。 究竟保險業務員該怎麼吸引客戶注意? 又該怎麼引發客戶共鳴? 全球人壽潮昇通訊處區經理黃菀認為:「善用故事來行銷,能夠拉近與客戶的距離,還能夠將客戶帶入情境中,反思自己的保障規劃。 」如果保險業務員在銷售時,總是將保單條款或是專有名詞掛在嘴邊,雖然代表著業務員有足夠的專業知識,卻也在無意間用無形的知識塑造了一道看不見的鴻溝。 原因在於,客戶很可能聽不懂你在說什麼,即使聽懂了,往往也因為沒有共鳴而難以引發興趣。 因此,善用故事進行銷售,目的就在於「拉近距離(講客戶聽得懂的話)」和「帶入情境(創造需求,引發共鳴)」。

  4. 2022年9月1日 · 2022 年 9 月 1 日. 396. 0. 有句俗語說「嘴上無毛,辦事不牢」,其實不只是年長者對年輕人的輕視,即使年輕人也不免會對同樣是年輕人的業務員感到無法信賴──這麼年輕的人,真的已經具備足夠服務於我的專業嗎? 香港宏利人壽分行經理龍允浩今年25歲,18歲入行便在當年成為國際龍獎IDA得主的他,其實一路上也遇到過許多障礙,但他克服了客戶的質疑,並且成功與他們拉近關係,無論面對年長還是年輕的客戶,都能夠順利成交。 用情感建立關係,用專業穩定關係. 自最初從業開始,龍允浩的客戶便來自各個年齡層,從年輕到年長都有,該如何與這些客戶相處? 龍允浩表示,先拉近關係經營感情,讓客戶願意支持你、挺你,後續才有專業規劃能力的發揮空間。

  5. 2019年2月1日 · 二 一八年共有9支團隊達標百人IDA團隊,共計1,280位IDA會員,其代表著一個團隊正向發展的成果、堅持的理念及奮鬥不懈的結局。. 國際龍獎IDA自一九九八年創設以來,從業人員除了追隨銅龍獎、銀龍獎、金龍獎、白金獎及雙白金獎等標竿獎項外,更有多位IDA會員 ...

  6. 2023年8月1日 · 三商美邦人壽1558通訊處處經理麒蘋已投身保險行業22年,為了精進自身專業,選擇攻讀逢甲大學EMBA管理學系,並參與大學的微學分教學,她在重返校園的期間接觸了不少年輕朋友:「我接觸的年輕朋友裡,理財觀念可以很明顯的分出2派,一派非常保守,另一派則非常積極。 涇渭分明的理財方式,很可能是受到家庭環境的投資經驗影響而致,若上一代對理財的想法較少,又或者曾看過親友在股災中受過傷,就會認為投資市場的風險極大,因此灌輸子女「儲蓄」和「工作」才是累積財富的最佳選的想法。 而另一派積極投資的年輕人,在大學過程中就開始接觸到各種投資商品,麒蘋認為,由於網路的興起,各種投資方式都很容易在網路上找到,因此這類積極投資的年輕人很容易涉獵到零股交易、虛擬貨幣、NFT、公司債權等風險較高的投資方式。

  7. 2022年4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2 年 4 月 1 日. 0. 2998. 在嚴格的監管面前,正規經營、拒絕退佣是尤為重要的一環。 因為退佣在保險業不僅屬於違法違規的行為,而且還會敗壞行業風氣。 那麼應如何看待退佣? 又應如何良好應對? Q1:退佣對行業、團隊及業務人員的危害性主要為何? Ans: 1. 最直接的影響是行業的定著率。 保險為無形契約產品,其銷售難度、勞動強度,尤其是所承受的心理壓力遠超過一般行業的銷售人員。 有些保險商品看似佣金數目不低,但用業務人員所付出的時間、精力乃至金錢的投入來衡量,所得到的實際報酬遠不像帳面上的那麼風光。 因此,退佣現象會平添業務人員的從業壓力,進而讓他們失去從業信心,最終導致流失。 2. 讓客戶質疑整個保險業的誠信。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