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8月27日 · 退休規劃|年逾七旬仍愛工作 106歲父親給他的啟示:可以做多20年. 有香港高官回應政府收緊長者綜援年齡時,曾發表「60歲是中年論」、「當大家都120歲,60歲的人便是中年」,引發社會不少爭議。. 但到近年,世界各地也開始出現類似觀點,提出隨着人口老化 ...

  2. 2024年8月8日 · 本來他為了面子而忍不作聲,直到31歲兒子察覺父親神色有異再三追問時,他才將真相告之,並尋求幫助止蝕。 原先退休生活有保障. 日本財務策劃師牧野壽和於財經新聞網《THE GOLD ONLINE》撰文,分享了這個案。 工作期間沒有投資經驗的人士,突然將大部份退休金投入其中,最終毀掉了自己的退休生活。 31歲的拓也(化名)現居於東京,而他65歲的父親與63歲的母親則居於老家。 父母過去藉着父親的薪資及老人年金(老年福利撫恤金),每月有43.5萬日圓(約2.3萬港元)維持生計。 隨着拓也父親最近退休,老夫妻合共累積306萬日圓儲蓄,將成為他們今後的主要收入; 變相兩人每月可領取25.5萬日圓(約1.4萬港元)的老人年金生活;

  3. 5 天前 · 33歲時,Clement通過房地產投資成為了千萬富翁。 如今50歲的Clement坐擁約7000萬美元(約5.4億元)的凈資產——財富給他帶來了安全感。 Clement承認財富自由能讓他在任何時間、和任何人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然而,Clement表示,自己的生活其實並不符合大多數人對於千萬富翁的想象。 財務自由仍工作︰充實的生活節奏. 為了房地產翻修事業,Clement在20出頭的年紀還做過7年的財務規劃師,因此他見識過許多高淨值人士的幕後生活。 「我很震驚這些最富有的客戶們依然堅持工作,我想我和他們不一樣,如果我有足夠的資產,我是不會工作中的。 然而,如今的Clement依然沒有退出職場,即便提前退休對於他來説輕而易舉。 他表示自己逐漸意識到「工作」的意義不僅僅是金錢。

  4. 2021年9月16日 · 凌氏夫婦計劃讓兩位女兒到海外升學,但未有確定時間表。 以到海外升讀大學為例,大女兒距離升學時間還有15年,而小女兒還有18年,所以可以充分運用複息效應,利用時間為財富增值。 因兩名孩子還年幼,目前在生活及教育上的支出比較少,所以凌氏夫婦想趁未來5至10年為他們的大學教育基金供款,假設未來每位女兒大學使費為200萬元。 至於退休計劃方面,凌氏夫婦預算最快都在60歲才考慮退休,凌先生距離60歲還有14年,而凌太太還有19年,他們估計到時能維持現時生活質素已可接受。 了解過他們目標後,Ellen建議他們要同時考慮兩個儲蓄目標的需要時間及金額,才能決定是多長年期的儲蓄或投資計劃。 【50歲夫婦擁逾3000萬資產 提早退休唔憂無錢應諗乜? : 按此】 第四桶金:長遠增值組合.

  5. 2024年8月21日 · 1. Patrick Collison 35歲. 金融科技公司Stripe聯合創辦人兼CEO. 淨資產72億美元 全球排名第373. 點擊圖片放大. Patrick Collison 1988年9月出生於愛爾蘭,父親是微生物學家,母親是電子工程師。 他曾就讀於麻省理工學院,但最終在2009年創業後退學。 2010年,他和弟弟John Collison一起創辦Stripe,2011年即獲得Elon Musk、PayPal聯合創辦人Peter Thiel、以及紅杉資本等風投公司的投資。 2020年,Stripe 籌集了 8.5 億美元融資,估值達360億美元。 2. Roy Reznik 35歲. 網絡安全公司Wiz聯合創辦人. 淨資產10億美元 全球排名第2692. 點擊圖片放大.

  6. 2024年9月13日 · 在作為財務規劃師以及稅務諮詢師逾30年後,他在2003年成立了自己的諮詢機構。 他認為,明確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是一切財務規劃的基礎,也是你一生積累財富的真正目的。 如果只是無意義地看著賬面數字增長,只會迷失在庸庸碌碌的生活之中。 關注錢的數字而非目的 人們已經迷失. 以Kinder之見,財務規劃的先決條件是放眼於「自由」,而非「金錢」。 每個人都有理想的自由生活,而其需要的金錢成本不盡相同。 若只是單純關注於金錢指標,則會徒增焦慮以及海量的額外工作。 「如果人們只關注錢,便會迷失什麼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想做的事情。 人們往往會自我懷疑:『也許直到退休、甚至這輩子我都無法實現自由人生。 所以我不想去面對一切,我只想多賺點錢。 』」Kinder向CNBC表示。

  7. 2024年4月8日 · MoneySmart的調查顯示,父母的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港人日後的理財習慣。 該調查所訪問的1000名港人中,大多數(52%)受訪者表示父母對自己的理財習慣有很大的影響。 受訪者中,父母有過度消費和衝動購物傾向的港人,在日後的生活中也常常做出同樣的行為。 自稱父母過度消費中53%的港人表示自己也有同樣的傾向——自稱父母衝動購物中54%的港人也是如此。 此外,父母曾經負債的港人中有58%表示自己也曾經為債務所困。 點擊圖片放大. 理財習慣源自兒時培養. 調查發現,成年港人在成長過程中常常模仿父母的模式和行為,52%的受訪者認為他們在財務管理上繼承了父母的好習慣。 那些父母量入為出、有儲蓄習慣或投資習慣的港人,在成年後有很大概率也會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