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5月5日 · 從心理學看分手後的情侶到底能不能成為真的好朋友. 簡單心理 2017-05-05.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到底跟前任該不該做朋友? 是吵非常非常久的問題。 也許你覺得心中沒有鬼,跟前任當朋友哪有差,但如果你的另一半跟前任還有聯繫,你不免心裡還是會憤慨:「分了就分了,幹嘛還藕斷絲連。 這篇文章也許能解除你心中的疑惑!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 | 丸子. 分手後還能做朋友嗎? 小編的好朋友覺得這不是廢話嗎,仙女坦蕩盪,分個手就老死不相往來才不是她的處事風格。 就算做不了情侶,她也並不想失去一個認識七年的好朋友。 所以她和前任分手之後,雙方都同意以好朋友的身份繼續相處。 結果事情的發展並沒有如她所願。 他們不僅沒當成朋友,還因為不停翻舊賬,連之前戀愛時的美好回憶都破壞了個遍。

    • 不再示愛。如果你的情人不再抱抱你、親親你,也不再說愛你,那肯定有什麼地方變調了。
    • 他們不再在乎自己有沒有吸引你。雖然說以最舒適的姿態待在對方身邊,是一種情感穩固的象徵,但是如果你的情人不再在意自己有沒有吸引到你,你們可能更像朋友一些。
    • 浪漫的示愛變得有點勉強。如果你的情人覺得那些鮮花美酒有些彆扭,甚至覺得有點虛假,那可能代表你在他的心目中不再是那麼浪漫的存在。常用 APP 購物,卻沒發現吸引我逛最久的原因是這個!
    • 不再熱衷性愛關係。蜜月期過後,對性愛關係冷淡下來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太明顯的冷淡,那可能要注意了。
  2. 2018年1月9日 · 最常見的定義分歧莫過於「等一下」,當男朋友在你家樓下要接你去約會時,你可能會跟他說:「等一下哦,我馬上下去。」,這時,你男朋友理解到的「等一下」可能是五分鐘,但你的「等一下」可能包含了你梳妝打扮挑選衣服的時間,加起來可能是 ...

    • 三觀不一致,怎麼在一起?
    • 相似性是在一起的全部前提嗎?
    • 兩塊拼圖不一樣,卻也彼此契合
    • 延伸閱讀

    心理學研究者支持”相似相吸”。雙方共同點越多,就越喜歡彼此。這種共同點包括,態度、價值觀、性格、人格特質、處事風格等等。 如果你是一個悲觀的人,那麼可能更願意與同樣悲觀的人待在一起,而不是那些整天積極陽光滿嘴正能量的人。 但也有人會覺得,也有很多差異很大的情侶,在一起也很幸福啊。如何解釋這些情況? 之所以人們認為「相異相吸」,有可能是因為人與人之間相似性起作用的方式很巧妙,導致它誤導了人們相信:我們互相吸引,是因為我們不一樣。 1. 知覺到的相似 研究顯示,相比於真實相似(actual similarity),知覺到的對方和自己的相似程度(perceived similarity)無論是在第一次見面時,還是長遠來看,都能夠更好地預測親密關係的成功,以及關係滿意度。 在某種程度上,人們似乎是和...

    電影《單身動物園》虛構了一個反烏托邦世界,在這個世界中,婚戀受到嚴格的規定控制,並且有強硬的價值判斷:單身是有罪的。夫妻是要匹配的。 單身的人被集中在一個酒店中,他們有 45 天來尋找配對的伴侶。不然就會被強制轉化成一種動物。(單身的人的噩夢成為了現實:單身真的會變成狗。) 最諷刺的是,這個世界規定,可以結為夫妻的兩人必須有”相同之處”。而被認可的匹配都是些非常膚淺、表面的共同點:都會流鼻血、都瘸腿、都近視…… 一位男士為了與天生體病、經常流鼻血的女伴盡快結婚,每天需要撞桌子來故意讓自己也流鼻血。太拼了,沒有 match 創造 match 也要配。 電影無疑是荒謬的,但現實生活的人們又何嘗不是五十步笑百步,世俗規定家境、學歷、收入般配,是否是荒謬的呢? 有些相同點並不是外人可以看到、可以評頭...

    來解釋最初的迷思:就是有一些看起來明明不一樣的人,在一起也很幸福啊。 的確,相似很重要,但我們也承認互補性的存在。 在親密關係中,互補性(complementarity)讓看似不同類的行為共存。 互補性涉及到支配與順從,就像是 S 找到 M。一個在人際交往風格上傾向於主導的人,會希望另一半聽從自己。一個依賴順從的人,也會希望伴侶在不同場給予自己意見和支持。 因此互補的背後還是相似性,畢竟 S 和 M 也都是認可並接受 SM 的啊。兩人的核心觀念不衝突,又在行為、能力上互補。這也許是關係最佳的組合狀態。 在”尋找人生另一半”這件事上,並沒有對錯標準之分。而我們一幫單身的人在這談論擇偶標準又有什麼用,反正也找不到對象。 (簡單心理 微信公眾號:janelee1231)

    想法差很多真的無法在一起嗎?其實認為感情要磨合的人,越難遇到真正適合的人 在一個人身上耗盡心力後才懂:「磨合」跟「不適合」是不同的 適不適合很早就可以知道,不需要浪費時間:5 點教你分辨他是不是「錯的人」 (本文經合作夥伴 簡單心理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在找對像這件事上,當然是同性相吸啊〉。圖片來源:VisualHunt。)

  3. 2018年1月22日 · Pinsoul 2018-01-22. 圖片來源:《Doctor》劇照. 《VO》導讀:你是否曾經「故意」在另一半面前大量提起某位異性朋友,或在他面前跟別的異性相談甚歡? 明明有可能會傷害感情,為什麼很多人還是會忍不住想引起另一半的忌妒呢? 以下是關於「吃醋」這件事的心理分析! (責任編輯:李恬芳) 文/Pinsoul. 其實忌妒的感覺一定都不好玩,但有時候我們會把這種負面情緒的當做是在乎彼此的證明。 心理學家使用一個詞彙: ⎡妒忌誘導(jealousy induction)⎦(你也可以稱為吃醋) 來指稱我們想要讓別人(伴侶、朋友或是家人)感到妒忌的傾向。

  4. 2018年4月2日 · 我們到底是戀人還是好朋友? 這 6 種「似戀關係」讓人好迷惘. Tien 2018-04-02. 也許你身邊有一個「好朋友」,你們親密無間,跟戀人快沒什麼兩樣了。 或者你身邊切切實實有個伴侶,但無味的相處總讓你懷疑你們之間是真的有愛情嗎? 這種超過友情,又好像未到愛情的「似戀關係」關係總是叫人心裡難受。 到底友情和愛情的差別是什麼呢? 提出「愛情三角理論」(Triangular Theory of Love)的美國耶魯大學心理教授 Robert Sternberg 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愛情有三個組成要素,分別是激情(passion)、親密(intimacy)與承諾(commitment),這三要素缺一不可,不然就不符合他定義出的「完美愛情」(consummate love)

  5. 2018年9月17日 · 完美的愛情,是有個「像朋友的戀人」 其實朋友變情人是有優勢的,美國耶魯大學心理教授(Robert Sternberg)提出愛情三角理論,他認為人與人之間的愛情由三個要素組成:激情、親密、承諾。 而很多短命或不健全的愛情,就是因為這三個要素沒有同時滿足,例如只有激情維繫的空洞式愛情,或只有一張證書維繫的假面婚姻。 因此戀人如果同時可以是朋友,那就很有機會滿足三個要素。 因為友情的成立就需要兩人有一定的親密,足夠了解、信任對方,並且有心靈交流。 而且兩個人相處時間越久,彼此參與對方生活的涉入程度也越深。 人們常說「友情是愛情的基礎」,這句話所言不假。 伴侶同時是朋友的婚姻,質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