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1月27日 · 近期看了兩齣精彩電影,非常推薦大家進場支持,一齣是我早前撰文談過的《白日之下》,另一齣是剛剛在金馬獎拿了最佳新導演的《年少日記》,前者說的是護老院虐老常態,後者講的是教育歪風令學童走上自毀不歸路的社會傷痕。. 兩套電影揭示了兩 ...

  2. 2023年11月27日 · 我唸書那個年代有篇文學課文叫《梅館記》,那是清朝思想家龔自珍寫的寓言,作者以梅喻人,指出那些被削枝、扭捏的梅樹盆景,形態雖美,但卻違反自然,是梅。

  3. 2023年6月5日 · 日前,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隨機斬人釀兩死駭人命案,初步調查指疑兇有精神病紀錄。. 事件引起大眾關注精神健康問題。. 有政府專家指出,本港精神健康服務存有不足,籲促政府增撥資源及培訓社工改善制度,將精神健康基層醫療服務分流,縮短 ...

  4. 2023年9月25日 · 日前,秀茂坪邨發生一宗倫常慘案,兩名分別55歲及53歲的兄弟被發現倒斃屋內,懷疑餓死。 因兩人都是智力有問題且不能自理,過去一直與母同住,由媽媽獨力照顧。 近年母親患有腦退化,今年5月更因入院,無人照料兄弟,智障兄弟不懂求助,食光家中食物後,懷疑困在家中活生生餓死。 每次社會上有駭人聽聞的死人塌樓事,大家總會第一時間問:為什麼? 誰的錯? 勞福局長孫玉菡兩次重申,政府社會福利署及其他社福機構均沒有該家庭的求助紀錄。 雖然說的是事實,但難免讓人覺得,政府又第一時間在卸責。 一個七十多歲腦退化媽媽,照顧兩個五十幾歲不能自理的智障兒子,這樣的個案全港竟沒一個社福部門或志願機構處理跟進,本身就是一個大問題。 其實,細心研究,這家庭的狀況並非無人知曉。

  5. 2022年6月29日 · 黃提及陳彥廷自13歲起除了接受精神科治療,亦有接受由精神科醫生轉介的臨牀心理學家心理治療,陳彥廷被診斷患有抑鬱症及驚恐症,需服用抗抑鬱藥、鎮靜劑及抗組織胺藥,但黃指這些藥物治標不治本,病發時可服藥紓緩症狀。

  6. 2023年9月6日 · 故事是由韓國少年法庭一位辣手釘官帶出不同案件、不同社會問題。 人人都說這位釘官不近人情,總是嚴懲少年犯,經她手的案幾乎都被判最高刑罰。 面對少年犯,很多人都會婦人之仁:「算啦,他少不更事,給他一次機會吧! 」但劇中的釘官態度卻是:年紀小小就斗膽殺人放火,如不重懲,他們不會記住教訓,長大將成為社會更大隱患。 這個道理,釘官用不同案例去演繹解說,看到最後,你會發現,案件是真的需要這樣判,孩子是真的需要這樣教。 劇中的案件幾乎都是由真實罪案改編,第一個故事,就是100% 取材自2017年震驚韓國的「仁川國小女童分屍案」。 2017年3月,兩名高中少女以極度殘忍的方式,殺害一名年僅8歲的小二女童,並將屍體內臟挖出,混和廚餘丟棄,再將殘肢切成八塊,丟進樓頂水塔。

  7. 2021年7月17日 · 嚴官指出,法庭考慮了所有因素後,決定擱置之前的緩刑命令,改判社會服務令,並增加兩項附加條件,包括精神科的定期覆診治療及情緒管理輔導,以確保她的精神健康。. 27歲被告何家欣被控於2020年5月11日,在旺角洗衣街花園之女廁內,抗拒4名執行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