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日 · 炎熱的環境不利於食品的保存,華氏40~140 (約攝氏4~60 )的環境病菌會快速繁殖,建議在室溫下的食物應盡速食用,且進食前後都要留意手部的清潔,若身體有任何不適或是有食物中毒症狀,應第一時間就醫。

  2. 2022年5月1日 · 理想狀態下,血液中的LDL-C最好在130mg/dL以下,而HDL-C則要在40mg/dL以上。. 三酸甘油脂又稱為中性脂肪,人體多餘攝取的熱量會轉變成三酸甘油脂,儲存於肝臟或是脂肪細胞中,若長期堆積,可能會導致肝硬化、急性胰臟炎、肥胖,甚至併發糖尿病及 ...

  3. 2020年10月1日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呼籲,要防治高血壓,定期量血壓是一大基礎,18歲以上民眾應至少一年量一次血壓,並且從年輕時就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若民眾有高血壓家族病史,或生活型態不佳,除了應定期量測血壓、注意自身健康外,也建議投保相關醫療險、壽險、長照險等保障,以避免因高血壓引發中風等疾病時,造成家庭的經濟負擔。

  4. 2019年6月1日 · 高血脂盛行率為22.56%(男性:25.42%,女性:19.87%),估計罹患高血脂約435萬人。. 而臺灣10大死因中,與三高相關的疾病包括第2位 心臟疾病 、第4位 腦血管疾病 、第5位 糖尿病 、第8位 高血壓性疾病 及第9位 腎病 ,死亡人數總和(二 一六年5萬3,725人 ...

  5. 2021年11月1日 · 由於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糖尿病等重大慢性疾病的共同危險因子,國民健康署建議18歲以上的民眾,每年至少要量一次血壓,如果本身屬於肥胖體型,同時又有高血壓的家族史,更應培養定期測量血壓的習慣,同時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

  6. 2023年1月1日 · 衛福部的衛教資訊則指出,若是高血壓患者每日攝取的鹽分可以低於6克,則血壓平均可以下降2~8毫米汞柱,相當於每天服用1顆長效型的抗高血壓藥物,可見鹽分的控制與健康息息相關。 建議民眾在選購食品時,除了留心營養標示外,也可以選擇減鈉或是低鈉的產品,或是外食時請餐廳提供客製化的少鹽食品,別讓美食的調味變成健康的隱憂,同時也應購置足額的醫療險,在相對不可控的飲食與健康風險下,有一個確定的保障。

  7. 2020年3月1日 · 877. 現代人的飲食文化、生活習慣不良,以及缺乏運動等,導致體內脂質缺乏良好代謝途徑,形成高血脂。 高血脂與許多身體疾病息息相關,若沒有控制得宜,很容易引起其他慢性疾病。 高血脂也容易因為先天性缺陷,或是總熱量攝取過多、總脂肪攝取過多、酒精攝取過量,以及其他疾病引起併發症。 根據二 一三~二 一六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19歲以上國人血脂肪異常的盛行率平均為17.2%,等同於全臺灣約350萬人有血脂肪異常的情況。 究竟何謂血脂肪異常? 是指血液中膽固醇、三酸甘油脂等指標出現異常。 美國流行病學雜誌指出,血中總膽固醇濃度愈高,罹患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機率愈大,同時高血脂對於心臟血管疾病是重要危險因子,每增加1%,會增加2%罹患心臟病的危險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