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月1日 · 回顧2022、展望2023,保險業將持續面對疫情、科技、環境及人口老化的多項挑戰,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透過多個面向,分享國泰人壽在2022年的轉變,以及壽險業在2023年迎來的機會。. 回顧2022年,這一年對於國泰人壽來說格外重要:不僅是陪伴臺灣走過一甲子的 ...

  2. 2024年1月1日 · 2024 年 1 月 1 日. 0. 698. 面對銷售,人們總是會習慣性的提出拒絕,究其原因,其實是因為人們已經厭煩了強迫推銷的手法,也不太願意接觸不熟悉的事物。 知道了這些拒絕原因後,業務員便能夠對症下藥,調整銷售的方法。 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多數人對自己不熟悉的環境、事物等,具有排斥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習慣性的拒絕行為,這在保險業也十分常見。 有時,客戶的拒絕不是因為你做得不夠好,也不是因為不認同保險,而是出於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的本能反應。 具體來說,客戶的習慣性拒絕可以分為2種: 第一種:對推銷行為的習慣性拒絕. 很多時候,人們之所以拒絕保險業務員,不是因為不認同保險,而是習慣性拒絕大部分的推銷行為。

  3. 2021年6月1日 · 2021 年 6 月 1 日. 1016. 0. 在我們印象中,臺灣民眾普遍生活富足,但根據調查,其實仍有不少家庭的風險抵禦能力較低,這些民眾往往屬於經濟弱勢族群,買不起高額保險,但事實上他們更需要保險業務人員的引導,為他們規劃保障,發揮保險的價值。 近3成民眾,對風險的抵抗能力相當脆弱.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86期.

  4. 2019年11月1日 · 吳善國會跟客戶分享第二張健保卡的由來,是自己下雨天差點發生車禍時,忽然想到萬一自己失去意識,到底有誰會知道自己買了這麼多保險? 如果能有一張卡,後面除了寫上自己的緊急聯絡人外,還能詳細交代清楚自己的保險權益,進而在急救黃金時間點,客戶或其家人能不需要為醫療費用擔憂,並選擇最佳的治療方式。 所以只要是第二次見面的客戶,都會拿到吳善國為他們製作的第二張專屬健保卡,並說明:「今天您認識我,不一定要成為我的客戶,但請讓我為您和您全家人製作健保卡,為您的家庭點一盞安心的燈,這是我的理念。 」他目前發出去2,000張的健保卡,有300位成為他的客戶。 吳善國提及,大部分客戶都會在端詳卡後,主動發問:「我意外險怎麼會缺這麼多?

  5. 2018年11月1日 · 2118. 香港英國保誠資深區域經理王朱迪,以自己在保險行業九年的經驗,分享「種子決定果實──談增員與輔導」,探討如何培育新人,讓新人就如一顆種子,得到良好的培育而成長,加上新人努力紮根吸取營養,茁壯成長並結出豐碩果實。 許多人都知道勢如破竹的故事,竹子在前四年只長了3釐米,但過了四年其以每天30釐米的速度成長,僅僅用了六週的時間就長高了15米,前四年,我們看不到它的3釐米,看不到他在土壤裡紮根蔓延。 從竹子定理來看,在保險行業大家都需要紮根、儲備,然而又有多少新人沒熬過初期的3釐米而離開。 新人加入保險行業,需要經過紮實的培訓,方能勢如破竹地在保險行業發光發熱。 入行第五年才開始帶團隊的王朱迪,經過多年的經驗,因緣際會在第四年下半年有了第一顆好種子。

  6. 2023年8月1日 · 保險「理賠醫起通」,保險服務自動化躍進的可能未來.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保險商品最主要提供的功能是理賠,理賠是讓保戶「最有感的服務」,相對理賠而言,其他服務都屬於配角。. 理賠,最重要就是達到「正確」與「即時」:正確 ...

  7. 2018年8月1日 · 4362. 0. 當至親至愛倒下,我們絕對願意奉獻出自己的時間與金錢,但是若倒下的是自己,理性的你,想必不希望成為拖垮至親至愛的負擔。 風險的發生不能預測,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將損失降到最低。 二 七年,現職為遠雄人壽集祥營業處營業區經理的秦哲群,當年只是剛進入保險行業三年的業務人員。 而經過三年的磨練與學習,收入正剛要穩定的同時,秦哲群的父親卻因為腦中風而癱瘓,日常生活無法自理,需要經由專人照護。 「當時光一個月的照護費用就需要4萬多、5萬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