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庸俗的才子」﹖. 近年陶傑於文壇幾近形成一種才子文化現象」。 有大學文化研究學系甚至煞有介事地以陶傑作為研究對象試圖以文化理論來解讀他受香港人歡迎之原因及影響。 陶傑一方面走向大眾(或走向市場),一方面被「學院派」排斥及批評—在文化素養較高的知識份子圈裡,出現了「喜愛陶傑等於低品味」的聲音。 這種兩極化的文化現象,恰好反映陶傑的爭議性。 陶傑是我喜歡但稱不上欣賞的作家。 作為一個陶傑的讀者,「喜愛陶傑等於低品味」無疑是一種歧視。 陶傑的情況與台灣的李敖有點相似,在學院派眼中,幾乎等同「庸俗的品味」。 喜歡陶傑或李敖,也會被某些文化人看不起,想來真冤枉。 而我同時兼有兩者,加之生平最喜的就是屎尿屁、廁所、性文化、粗口文化、麻將、周星馳……看來我品味之庸俗已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了。

  2. 陶傑是著名的大才子潘國森也是。 所以書背寫著「才子逗才子」,大有「石破天驚逗秋雨」的味道。 潘國森最有名的是寫金學評論,如《解析天龍八部》、《解析射鵰英雄傳》、《解析金庸小說》、《雜論金庸》等。 前三本都值得推介,可以一邊看一邊學到不少文史知識。 另外,潘國森還研究同性戀文化,著有《解析同性戀.反常現象報告》和《透視同性戀.異常行為研究》。 潘國森學識淵博,文理知識兼備,中英文也好。 由他來挑陶傑的錯誤,合適不過。 然而,看畢全書,這本《修理陶傑》竟也有值得「修理」一下的地方。 挑錯誤比寫文章容易得多。 寫文章很難避免有錯誤的地方,尤其是那些天天寫專欄的人。 陶傑寫了十多年專欄,產量豐富,被潘才子挑出了約六十處錯誤,比余秋雨少很多,算是無可厚非。 好吧﹗不多說了,先挑一下書中錯誤。

  3. 10月10日是梅艷芳的冥壽在此分享一些文章以紀念這位在香港的流行文化方面甚有代表性的人物向香港的品牌霸權時代告別陶傑2004年1月 張國榮之死固然全港哀慟象徵了香港中產階級的自憐梅艷芳之逝全民同哭在集體意識之中

  4. 2004年04月04日 比 音 速 快 五 倍 的 飛 機 問 世 , 時 速 可 達 五 千 英 里 , 從 倫 敦 飛 雪 梨 , 只 需 兩 小 時 。 但 是 , 為 甚 麼 要 那 麼 快 呢 ? 香 港 人 都 記 得 , 很 小 的 時 候 , 從...

  5. 真佩服陶傑,他自稱每天要寫六、七篇稿子,卻從沒聽說過他曾脫稿。最為人所熟悉的是《明報》副刊上的專欄「黃金冒險號」,也有很多人知道他在《東方日報》的地盤「千禧誌」。較少人知的是他也為《東方》寫部份的「正論」及「功夫茶」。好些同學一眼就能看出哪些是他寫的。

  6. 看了一篇陶傑文章 ~ 攪笑之極 ! 副學士 - 陶傑 大 學 不 一 定 是 學 術 自 由 的 場 所 , 還 是 戀 愛 轉 型 的 金 鐘 中 途 站 。 大 學 四 年 , 本 身 是 一 個 很 現 實 的 小 社 會 。 女 24h購物 ...

  7. 2016年8月23日 · 書名︰《泰晤士河畔作者陶傑 出版社︰皇冠 希臘先哲蘇格拉底曾說「什麼事都可以看得開,惟獨面對真理。」我本身不太愛看報紙的副刊,也不愛聽收音機,原因也可能是受了這種思想感染。現在報紙的副刊水準甚低,只充斥著充滿邏輯謬誤的推論,或是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