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肺炎只是重感冒。事實上,一般感冒是病毒感染,通常不需要緊急治療,自行休息調養就好。但肺炎是肺部受到細菌、病毒或真菌(包含黴菌)感染,情況比感冒嚴重多了,需要就醫治療。
    • 天冷才會得肺炎。並無證據顯示居住在熱帶的人得肺炎的機率較小,罹患肺炎的可能性與氣候的關聯性很低,真相是,人們在冬天傾向於待在室內,多人聚集的室內,反而成為肺炎病原體傳染與影響免疫系統的理想環境,這也是為什麼肺炎會突然大流行的原因之一。
    • 健康的人不會感染肺炎。一般認為免疫系統較差的人或已罹患疾病的人,才會因為併發肺炎而死亡,事實上,每個人都可能感染肺炎,有很多身體強健、甚至是職業運動員也染上肺炎的個案,因此別忽視您的症狀,即使您認為那些症狀很輕微,但對治療肺炎來說,及早就醫並獲得確診是很重要的。
    • 肺炎無法預防。事實上,有很多方法可以預防這種呼吸道疾病,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在感染初期即搭配抗生素治療,若是嬰兒,在出生後的前6個月完全餵母乳,提供完整的營養、保持衛生,並避免二手煙或室內烘烤及使用壁爐,還有施打疫苗等,這些都是對兒童與成人遠離肺炎危害的有效方法。
  1. 2023年8月10日 · 社會新聞. 新冠肺炎多地爆EG.5變種病毒株 港4月已錄得 專家:毋須驚慌. 撰文:呂穎姍. 出版: 2023-08-10 16:33 更新:2023-08-10 21:23. 10. 新冠肺炎逐漸平穩惟世界衛生組織WHO昨日9日宣布將新冠變異株EG.5列為須留意的變種病毒株」,似乎再有新一波的疫情來襲。 衞生防護中心早在4月已報告本港有帶有EG.5病毒株的個案出現,而上周其病毒株佔整體個案為5.3%。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表示,EG.5其實亦是XBB的變種病毒株演變出來,而暫時沒有證據亦顯示相關病毒株會增加重症,只是傳播性較其他以往的病毒株高。 他續指,現時難以評估其病毒株會否在港掀起新一波的疫情,市民毋須過度驚慌,而現時的口服藥亦對病毒有用。

  2. 2021年8月2日 · 根據英國Zoe Covid Symptom研究新冠肺炎的資料顯示自5月起感染肺炎的患者會更多出現頭痛其次是喉嚨痛流鼻涕及發燒咳嗽變得罕見而嗅覺喪失幾乎已不再見 。 有專家擔憂指會有患者誤會患上的僅是重感冒而非新冠肺炎,耽誤治療及增加傳播他人機會。

  3. 2020年7月9日 · 冠狀病毒肺炎的病徵在某些人身上較輕微或完全無病徵但與出現症狀的患者一樣可釋放病毒這情況之前已引起專家擔心將引發新一輪疫情大爆發。 BBC報道 引述世界頂尖學術期刊自然》(Nature) 3月20日發表的文章指輕症或者無症狀感染者可能佔所有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數的60%。 報道又指,愈來愈多感染者並沒有確診病例密切接觸史,也沒有到過疫情爆發地。 他們症狀較輕,未致於求醫地步,並且也可能會躲過如體溫檢測之類篩查,這種現象的嚴重程度,以及在病毒傳播中的作用難以捉摸。 在不能全部人皆接受檢測情況下,大家都有機會是隱形病人而不自知,故此不要自覺沒有病徵,就鬆懈下來。 如何做好防疫措施(按圖): + 5.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3分鐘看懂20個抗疫須知 症狀、治療及飲食防疫全集.

    • 口探、耳探、肛探較準確
    • 新冠肺炎:有下呼吸道症狀
    • 新冠肺炎其他病徵(按圖)
    • 醫生:劑量有限制

    從準確度來說,口探、耳探、肛探量度的是深層組織的溫度,出現的誤差會較少;而腋探及額探量度是皮膚組織的表面溫度,易受其他因素影響,如剛做運動、進食過冷或過熱的食物和飲料等,準確度較低,建議在無法進行口探、耳探、肛探時才使用。 相關文章:【發燒】37度等於發燒?體溫低增患癌風險?量度體溫6大須知 重點二:發燒之外的症狀 一般來說,如果懷疑發燒是因身體受感染,可先觀察有沒有特定區域性發炎,例如牙肉、耳朵或皮膚等有沒有發炎、紅腫;如沒有,就需觀察會否有內臟隱性發炎(如肝、肺)的症狀。

    新冠肺炎常見症狀包括發燒、乾咳、有痰、呼吸急促,與流感類似,但醫學期刊《刺針》刊登的一篇研究就指,兩者不同的地方之一,是肺炎可能會有胸悶、咳嗽時胸骨後方疼痛、走路及講話會喘、身體燥熱、易覺冷等下呼吸道症狀。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症狀變輕微更隱蔽 病徵似流感有2點最大分別 有部分患者出現失去味覺及嗅覺的情況。有專家指出,呼吸道病毒可損害人體感知氣味的能力,故感染病毒的人失去嗅覺屬常見。除了失味覺或嗅覺外,有些新冠肺炎患者有出疹的情況,英國《King's College London》調查發現,17%確診患者,出疹為感染新冠病毒的首個病徵;而21%確診的人更指,出疹是他們的唯一病徵。 此外,世界衛生組織列出神志不清或為新冠肺炎病徵之一,甚至可能在發燒和咳嗽前出現。《CNN》報道指出,新冠患者可...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出疹發冷幻覺病徵增多 新冠病毒變出18個症狀咪睇漏 重點三:不應單靠退燒藥解決 不少人發燒第一時間會想方法退燒,坊間有不少地方都有售退燒藥,但家庭醫生莫昆洋指,服退燒藥主要是處理病徵,令患者舒服點,與疾病本身完全無關係,強調仍需看醫生找出發燒成因,兩者沒有衝突。

    不過,莫醫生提醒服退燒藥須注意劑量,「退燒藥最常見的盤尼西林(Penicillin),成年人一日最高只可服4克,以500mg一粒藥算就是8粒,不能超標」。 相關文章:【發燒】如何分辨感染新冠肺炎?處理發燒5大重點焗汗加重病情 重點四:新冠肺炎患者或有後遺症 雖然新冠肺炎患者中,有不少患者康復出院,不過,即使新冠肺炎患者「康復」,也未必如一般流感痊癒一樣,有機會留下後遺症,病毒或會攻擊不同的器官(按圖): 流感:不太有後遺症 感冒:不會有後遺症 新冠肺炎:永久損害(如肺纖維化) 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受到損害,或導致呼吸衰竭,不過,患者即使沒有死亡,部份人也可能出現永久的肺部損傷,不可復原。此外,肝臟可能受傷,而這個損傷或許是輕微且可復原,也可以是如肝衰竭等更嚴重的受損也不定。 相關文章:【武漢肺炎...

  4. 2020年2月10日 · 新冠肺炎患者一般病徵與流感相似包括發燒咳嗽疲倦乏力頭痛及喉嚨痛等究竟大家應如何分辨新冠肺炎和流感之間的徵狀呢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四波本港市民對於新冠肺炎的感染症狀大家還記得嗎以下13個有關新冠肺炎的須知有助大家加強防疫了解13個必須要知的新冠肺炎症狀按圖): + 29. 1. 初期似流感有咳及發燒. 新冠肺炎的病例,常見臨床症狀是發燒(高於攝氏38度)、乏力、咳嗽及呼吸急促等,鼻塞、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症狀雖然也有可能出現,但卻較少見。 年齡較大或有慢性疾病患者會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而現時資料顯示新冠肺炎的潛伏期介乎1至12.5天(估算的中位數為5至6日),但亦可長達14天。

  5. 2020年7月15日 ·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三波確診個案持續飆升防疫政策比早前更辣沒戴口罩更會被拒乘搭公共交通工具。 阻止打噴嚏、咳嗽、甚至說話時飛沫傳染是防感染的重要關鍵。 世界衛生組織早前發表的報告指乾咳為確診患者第二常見症狀但是否一咳嗽就代表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呢? 咳嗽又是否只得一種呢? 以下為大家解構不同類型的咳嗽。 咳嗽,其實分很多種,所以一出現咳嗽,並不一定代表已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按圖了解常見的咳嗽種類: + 18. 1. 乾咳 (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常見症狀第二位) 註冊中醫師陳曉萼指,乾咳不常帶有痰涎。 乾咳患者適宜吃百合、花旗參、麥冬等,並忌吃煎炸食物、生冷食物、凍飲。 新冠肺炎患者常見症狀,按圖: + 11. 相關文章:【新冠肺炎】世衞公布14個典型病徵 發燒最常見乾咳排第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