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17日 ·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本月16日根據香港自治法提交報告列出涉嫌削弱中英聯合聲明基本法中方義務的人士並點名列出24名遭美國制裁的中港官員包括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警務處國安處處長蔡展鵬警務處助理處長國家

  2. 2019年6月18日 · 安樂死議題具爭議性,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公開影片,採訪了一名長年為病人執行安樂死的比利時醫生。 他在影片開始介紹了瓶裝針劑,稱只要注射至靜脈內,就可令病人1分鐘內無痛離世。 他表示並不認為自己在殺人,而是在減輕病人痛苦。 影片中紀錄了醫生與病人見面情形,其中一名即將接受安樂死的82歲癌症病人就向醫生道謝,感激他讓自己能有尊嚴地離世。 Yves de Locht認為自己是在紓援病人臨終前的痛苦。 (圖片來源:影片截圖) BBC在6月14日公佈一段8分多鐘的影片《Euthanasia doctor: ‘I don’t call it killing'》,內容環繞在比利時執行安樂死的醫生Yves de Locht及他的病人訪問。

  3. 2021年8月17日 · 2021是特別的一年,新冠肺炎變種病毒危情未除,經濟環境仍不穩定,更湧來一波移民潮,對市民的精神健康帶來負面影響。 充滿危機與變數的東京奧運會,終在7月23日揭幕,這一屆港人可說由頭至尾全情緊扣,經歷一個個激動時刻。 先是張家朗摘下劍擊金牌,繼而何詩蓓連奪兩面游泳銀牌,還有乒乓女團、空手道及單車皆獲銅牌。 大家不但為運動健兒取得佳績而興奮,更受他們在賽場上的拼搏精神所鼓舞,恍若給港人的精神健康「打了兩針」──振奮士氣的強心針。 如同何詩蓓談及,希望大家一直支持香港運動員,不要只聚焦觀看比賽時那幾分鐘,或頒獎台那片刻。 我不禁想:怎樣才能把大家這陣子的運動熱情延續,繼續支持本地運動員,並投入運動? 說難非難,如一些教練勉勵運動員:「先做好自己!

  4. 2024年4月13日 · MIRROR感榮幸. 事後MIRROR分享能參與這次訪談的感受,其中Anson Lo道:「今次好榮幸上到FOX呢個節目,其實由細到大都冇諗過可以上到美國一個咁著名嘅電視節目,甚至可以喺上面表演兼且同主持玩,呢件事對自己嚟講好奇妙。 我哋以MIRROR呢個身份見識咗好多,特別係紐約,因為呢個地方真係好大,更加令我哋覺得自己好渺小,所以呢個係一個好好嘅第一步,令我哋更加有動力繼續前進。 呂爵安(Edan)亦表示:「好榮幸,冇諗過可以上喺海外嘅一個訪談節目做訪問,同時亦都好緊張,因為喺一個唔係自己熟悉嘅地方,然後要表演,仲要接受英文訪問,大家都好緊張呢次表演同訪談,但我覺得大家都好盡力做到最好。 好開心有咁嘅機會,希望未來有更加多咁嘅機會。 最新影片推介:羅子溢專訪. TOPick柴犬追星.

  5. 2022年2月21日 · Anton於個人IG限時動態、帖文中均發佈相同的文字內容,他大部份都是以英文撰文,內容是指自己兩個月未有更新IG是因為「收埋」自己、處理情緒以及生活上的事。 他表示自己在這段時間中不單止掙扎手嘅病症,也一直處於自我懷疑、自憐的情況,不論外界的人支持他與否,別人所說的話也會對他造成傷害。 Anton (取自Instagram) 然後並表示自己一個人時會哭,不論發生甚麼事都會覺得不太開心。 Anton認為自己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他又指自己撰寫這篇IG帖文時也覺得心很痛、正在落淚,也感到很疲倦,他指或者與他依然未痊癒有關。

  6. 2021年4月9日 · 控罪指,被告於2019年11月18日在油麻地彌敦道近窩打老道交界參與暴動。 第1組名被告包括梁少明、謝健樂、黃家榮、張創發、郭傑超及劉思彤,審訊排期至2023年4月3日至5月11日;其中梁少明另被控管有1個能發出鐳射光束的裝置。 第2組名被告包括蘇定楠、溫英傑、鍾景筒、唐誌崙、黃雅琳、馮文杰、張健森、張敖妍、蘇浩臻、黃羽薇、廖志文及黃冠鋒,審訊排期至2023年10月24日至11月27日。 第3組被告包括16歲男生、余柏鏗、何健聰、施銘洋、李卓朗、李永賢及梁健平,審訊排期至2023年1月3 日至2月16日。 其中16歲男生另被控管有35條索帶;何健聰被控管有索帶及扳手;余柏鏗則被控管有能發出鐳射光束的裝置。 次案涉及共20名被告,年齡分別介乎17至31歲,同被控1項暴動罪,分拆2組受審。

  7. 2020年10月19日 · 麥凱鈞說要做經眼眶全內視鏡顱底微創手術,必須是良性腫瘤或血管瘤,位置亦最好於顱底、眼後大動脈外側;而該名患婦右邊顱底的良性腦膜瘤,更令右眼骨增生得「好犀利」: 右眼凸哂出來,本身腫瘤不大僅約2厘米,但眼骨體積增生5、6倍,視力餘下3成,亦有重影。 他續指,以往病人需將頭皮瓣開,切開頭骨、撥開腦袋,才可「由上而下」清除腫瘤、增生眼骨;但新技術於眼皮開刀,從眼眶骨縫位置的最短距離介入,輔以「筷子技巧」操作內視鏡等儀器,並將眼後腫瘤、增生眼骨切除,過程只需3至6小時,較開顱手術5至8小時,甚或需大半日時間大減。 麥凱鈞醫科畢業至今未曾想過離開公立醫院,即使香港近年風雨飄搖,身為兩兒之父的他亦不欲外走,只因香港人造就了今日的麥凱鈞。 詳情請見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