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6月1日 · 當業務人員創造出自己的銷售SOP後,銷售就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業務人員可以運用「人生圖──3大階段、4大問題」,闡述每個人都會面臨到的人生3大階段及4大風險,用這樣的概念讓客戶知道自己為何需要購買保險?透過互動瞭解客戶的恐懼,業務人員所提供的建議就是解決方案。

  2. 2019年7月1日 · 國泰人壽商品部協理翁建勳指出,因本次22項嚴重特定傷病標準化定義僅調整部分文字及檢測項目,實質理賠範圍影響不大,對保險市場衝擊有限。 且特定傷病險種的商品設計架構仍以疾病的保障項目個數及給付方式不同(如有無身故保障)為主要區分依據,客戶可依需求選擇所需商品。 癌症定義標準化. 癌症部分,在本次定義標準化前,各家業者多以嚴重性將癌症區分為低侵襲性癌症及侵襲性癌症。 定義標準化後,主管機關將癌症調整為「初期」、「輕度」、「重」癌症3區塊,商品架構轉變較特定傷病部分來得大。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63期.

  3. 2023年4月1日 · 根據壽險公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投資型商品的保費收入大幅衰退38%,總保費收入與2021年相比則衰退20.3%(見表)。 當民眾在看這些保險數據的相關新聞時,應該要從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並思考背後的成因,而不是單就排名的下滑就認為臺灣保險市場的競爭力與其他國家相比不如過往;保險滲透、保險密度皆與保費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排名下降的其中一項原因就在於臺灣的保費收入減少。 另一方面,世界其他國家的保費收入結構與臺灣未必相同,受疫情、戰爭影響程度也不一樣,這些都會影響到排名的變動。 「我們不需要這麼糾結排名上的變化,而應該去思考臺灣保費結構所代表的現象。

  4. 2019年5月1日 · 業務人員在與民眾溝通時,應該先為民眾建立保險的價值,以及醫療險種「前、中、後」3區塊保障的觀念,讓民眾真正理解風險與需求,才能引導民眾接受真正足以保護自己的保險規劃。. 許多民眾在購買保險時,往往有2種迷思:一是「有就好」,輕忽了風險 ...

  5. 2019年7月1日 · 而現今20~29歲的客戶群已全面進入九 後,象徵另外一個世代即將興起,對比所謂「八 後」和「九 後」所經歷的保險環境,詹禕齡認為,現今網路科技所造成的資訊氾濫,加上九 後的客戶群早已習慣在購買前上網作足功課,造就出現在人對於保險的認識,其實比過往的世代都來得更好。

  6. 2018年5月1日 · 保險銷售,如何不被拒絕?

  7. 2021年8月1日 · 為了表現專業,我穿上3件式的西裝,帶著黑色的文件夾,裡面裝著各種文件以及蒐集客戶資訊用的問題,特別是後者,為了盡可能蒐集詳細的資訊,我準備的問題文件是有12頁之多。 第一次見面時,做好需求分析,發現保險的風險缺口;第二次見面,提供我的建議與商品;第三次見面,後續的成交等手續都可以按部就班地完成。 這是最理想的銷售流程,但我後來發現,其實在第一個階段就會出現問題了。 想要做需求分析,首先要蒐集客戶的資訊。 今年幾歲? 結婚了嗎? 收入是多少? 支出又是多少? 我要不斷地問這些問題,但我發現,大部分的人都對我有所隱瞞。 即使我問他們幾歲,往往回答都不是真實的年齡;問他們能賺多少錢,答案往往比實際還要高;當我問到支出時,他們往往也不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或者發現花得比自己賺的還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