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6月22日 · 首頁簡介作者. 《何者》求職現形記 . 搜尋. Google. 年輕人的成長,一向是電影故事的靈感來源之一,諸如校園生活,以至升學就業等人生轉變的關口,都是常見的題材。 日片《何者─我們都想成為「誰」? 》的故事,亦是以年輕人的成長為主題。 這類關於年輕人的故事,往往是採用創作者事後回望的視點,或多或少有點美化懷舊的色彩。 在這點上,改編自朝井遼同名小說的電影《聽說桐島退社了》顯得頗為特別,原作者發表作品時還是一名大學生,其生活貼近作品中的中學生世界,當時這部電影橫掃日本多個電影獎項。 四年之後, 又一部改編朝井遼小說的電影─《何者─我們都想成為「誰」? 》推出。 這部電影的世界跟隨作者的成長,講的是大學生求職的故事。 五大學生取態不一. 《何者》的故事,在五個正在求職的大學畢業生之間展開。

  2. 由香港電影評論學會主辦的「第三十屆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於2024年3月6日(星期三)下午假香港電影資料館電影院舉行了頒獎典禮。今年頒獎嘉賓為著名編劇兼導演韋家輝先生,由他頒發五項大獎給各位得主,包括最佳導演李子俊(《第八個嫌疑人》)、最佳編劇祝紫嫣(《但願人長久 ...

  3. 2015年7月10日 · 據《呃錢帝國》(Inside Job)描述,美國次級按揭是一條表面風光內裏榨乾的不歸路,愈多人因為手持的債券而贏大錢,市場便愈接近一個正在倒數的時鐘,時間一到,炸彈就爆,以當時雷曼兄弟的情形來看,明顯是原子彈。

  4. 2010年10月8日 · 片中杜拉拉(徐靜蕾飾)的故事就是眾內地職場女性的寫照,她本人在外資公司工作,漸漸適應外國公司文化的過程,其實正以自身的故事書寫內地改革開放,面對外國文化輸入時的境況。 任何人到新環境,或多長或少都有適應期。 杜拉拉這位受內地文化薰陶成長的女性,在外資公司工作,身處其中受不同文化旋渦攪動撞擊,彷彿不需要時間適應全新的工作文化,天生輕而易舉就能駕馭排山倒海的工作。 她融入新環境期間,因中西文化有異所引起的趣事奇聞,原本是本片最值得討論的地方,奈何本片點著了藥引,卻爆炸不出深刻富啟發性的火焰。 甫工作不久她被委派做剪報冊,而鏡頭一轉突然得到老外行政總裁公開稱讚,預示了她短時間內晉升為人事部經理。 她的升職來得理所當然,一切衝著她而來的疑難,氣也未呼下一口就迎刃而解,全片沒有交代過她解決問題的方法。

  5. 2017年6月22日 · Google. 日本名作家森村誠一有一部短篇小說《虛無的標的》,以日本上班族「跑數」的背景寫推理小說。 在商業世界,追求無止境的銷售指標增長是一個由來已久的現象,所以像日本這類社會在經濟高度成長的時期,出過不少批判商業社會運行邏輯的作品,其論點多是這種遊戲規則對人性的傷害之類。 像這類批判商業社會的作品,如果以「華麗」之類的名字形容,那十不離九是一種反諷的態度。 杜琪峯導演,張艾嘉編劇兼主演的電影《華麗上班族》,改編自同樣由張艾嘉自編自演的舞台劇。 該劇曾在兩岸三地多個城市演出,劇中的時空背景抽象,改編成電影,一樣沒有明確交代故事具體發生的地方,只是普通話、粵語混雜的對白,地下鐵路的「大中環」站名,股市的玩法等,都讓人聯想到香港。

  6. 2024年2月27日 · 走一遭文藝片中的崎嶇典故──《閒尋舊蹤跡》書評. 拿到蒲鋒新書《閒尋舊蹤跡》,我沒有按部就班從序言開始,反而先讀完〈《茶花女》與華語文藝片的基調〉和〈不斷復活的《復活》〉兩篇。. 作者 喬奕思 2022-07-12.

  7. 「電影新人類」徵稿啟事 | 香港電影評論學會. 為鼓勵更多有潛質的新一代影評人發表評論文章,本網站特設「電影新人類」徵稿,歡迎踴躍投稿。 字數不限,電影不限,不接受已公開發表之評論(包括網上發表),來稿請寄: project@filmcritics.org.hk 。 文章如獲刊出,將致薄酬以作鼓勵。 投稿如在兩周內未獲採用通知,作者可另行處理。 Film Critics description.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