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2月1日 · 新個稅法首次引入綜合徵稅,將原先分別計稅的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進行綜合徵稅,至於其他所得(如經營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等)仍採分別計稅。 減除費用從每月人民幣3,500元提高至5,000元,意味著所有工資階級都能享有減稅優惠,以前不用繳個人稅的工薪族,未來依然不用繳交,以前須繳交少量個稅的,則可能不用再繳;然而,過去分開計稅的項目將合併計算,對於領有多重收入的臺籍在陸員工,可能因此落入較高稅率級距,使整體稅負增加。 稅率級距調整,減輕民眾個稅負擔. 新法減稅,擴大3%、10%、20%等3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而30%、35%、45%等3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56期.

  2. 2024年1月1日 · 我認為保險公司將來開發的商品方向,以及在市場上主要銷售的商品會有5大走向:1.高CSM(合約服務邊際)、2.低資本耗損、3.保證少、現金流短、4.資產負債易匹配、5.非投資成分(投資成分少、儲蓄比重低)。 保險公司販賣愈多高CSM的商品對於未來財報上的獲利表現愈有幫助,不過這樣高獲利的商品,往往銷售的難度也會更高;未來ICS 2.0上路後,嚴格的資本要求會增加保險公司的資本負擔,低資本耗費的產品,如短期低保證、投資型保單等,能降低資本負擔;資產負債易匹配的商品則有助於提列資本及避免財務波動,如外幣保單;而由於將來保險公司透過保單收取大量的現金,作為儲蓄使用而非風險移轉,對於收入及績效不會帶來幫助,因此會聚焦在開發非投資成分(投資成分少、儲蓄比重低)的保單。

  3. 2018年2月1日 · 答案是可以的。 還記得小時候,父母親鼓勵我們把銅板,還有偶爾在特別日子裡才會收到的生日紅包或聖誕節禮金存在一隻小肥豬裡嗎? 還記得當時心情有多興奮? 後來又為了自己想買冰淇淋,把撲滿裡的錢挖出來,被母親阻止時生氣的模樣? 但是之後能夠買到真正想要的玩具,是多麼感謝當初媽媽不讓自己打破小豬撲滿? 小豬撲滿的概念就是一則古老的智慧。 在現代,這概念好比學生帳戶或是銀行首開帳戶,即是只有在需要時才能打破的存錢工具。 父母首先要認知自己的消費或儲蓄習慣可能需要稍微調整,因為自己就是孩子們的最佳示範,如果沒有將賺到的錢存下任何一分而全都花光,孩子們長大後也將如法炮製。 萬一負債了,不僅在死後債留子孫,同時也在下一代面前立下壞榜樣。

  4. 2023年11月9日 · 2019年,CIA500領導人峰會創會主席梁天龍先生隆重推出了第一屆CIA500世界學府。 2023年,第二屆CIA500世界學府亦如約發佈。 發佈現場,梁天龍先生用5個關鍵詞概括了推出CIA500世界學府的目的,這5個關鍵詞分別是 教學相長 、 攜手共進 、 預約成長 、 共享榮耀 、 同業共好 。 他表示,CIA500世界學府不僅在倡導同業共好的理念,還會提供切實的方法,以幫助同業真正走向成功。 何謂CIA500世界學府? CIA500世界學府是引領世界華人保險業共同成長的學習平台。 CIA500世界學府的導師都是世界華人保險業的典範人物,他們本著促進行業健康繁榮發展的滿腔熱忱,特別撥冗參與,期許學員能夠互相扶持、持續成長,在來年達成CIA500目標。

  5. 2018年5月1日 · 報稅季即將來臨,財務顧問通常有許多中小企業主的客戶,這些企業申報營利事業所得稅時,常遇到許多問題,其中一點就是負責人常會詢問公司費用認列的狀況:公司還有多少交際費可以認列? 捐贈費用超限了嗎? 公司支付各項費用除了需取得合於稅法規定的憑證外,稅法針對某些費用及損失項目,有認列金額的上限,如超過稅法規定的限額,於申報所得稅時就必須將超出的部分調整剔除,因此造成課稅所得額變高,繳的稅也就變多。 瞭解這些在稅法上有限額規定的會計項目,除了可以省下稅金外,對於公司的整體營運規劃,費用控制等亦有幫助。 以下介紹常見的限額項目: 旅費:國內差旅費、國外差旅費及停車費、通行費、汽油費、計程車資等. *限額:

  6. 2019年11月1日 · 這是規劃財富傳承中,最常見也是最大觀念及認知落差,最好的財富傳承規劃方案必須要保障到2個部分:第一點是保障資產的收入,第二點是保障資產,其中資產又包含2種,一種是人力資源,一種是實質物產。 「人」是創造實質物產價值的主體,所以在規劃財富傳承方案時,計算和評估人的價值是關鍵之一。 此外傳統上,我們認為「資產累積、資產保值、資產分配」是最重要的3件事,卻沒看清本質。 許多高資產客戶都面臨「富資產、窮現金」,當面對事故需要現金周轉或度過難關的時候,而被迫出售心愛的資產,變現支付各項費用,這就是沒有連續收入所產生的問題,可見收入比財富的影響更加重大。

  7. 2018年5月1日 ·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就好比在職場中,30歲進入公司從基層開始做起、35歲當上了基層主管、40歲坐上了部門經理、45歲可能當上協理或副總經理,到了50歲時掌握了公司很多的決策權,身邊的人基本上都沒有換,共同決策者幾乎都是同一群人,但是面對的客戶卻是一直改變。 決策者看不到下一個世代的樣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