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來 ALPHA Camp 之前,Joseph 才剛從香港科技大學畢業,是三人裡面最年輕的,才 22 歲的他,思考顯得自由而不受拘束,大學時雖然唸的是 information system,但其實課堂上並沒有接觸很多寫程式的部分,大四時花了一年的時間和同學一起設計一個 app產品,希望能促進留學生和香港本地學生的交流。 雖然參加比賽有拿到名次和獎金,但是因為技術不夠紮實,團隊成員在發展方向上又有意見分歧,就這樣到了畢業的時間點,大家就決定各自找工作,自然解散。

    • 想出國工作?先瞭解需求與想法
    • 出國工作,怎麼準備與開始?
    • 怎麼決定去哪裡?海外軟體工作怎麼選?
    • 海外軟體職涯,怎麼規劃?
    • 海外工作心得、日本職場觀察
    • 職涯規劃方法 1:設定目標、時間要用在最有價值的事
    • 職涯規劃方法 2:累積帶得走的能力
    • 如何維持工作熱情?工作中覺得最棒的事?

    Andy 說,出國工作最大的優勢,就是能有非常多的機會探索自己,也更有機會能找到人生的熱情與樂趣。能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職涯才能走得長久。 想要出國工作,可以用「4W1H」先問問自己下面這些的問題: 1. Why:為什麼要出國? 2. What:想要得到什麼?哪個產業?做什麼工作? 3. Where:去哪個地區?哪個城市?哪間公司? 4. When:何時出發?預計待多少? 5. How:如何準備?如何寫履歷、面試?有無替代計畫? 進一步,可以再問自己、以下幾個關於工作與生活的問題: 1. 工作上在意的是什麼?薪水、學習、職稱、簽證難易度、還是? 2. 生活上在意的是什麼?氣候、飲食、生活成本、還是? 3. 文化上在意的是什麼?喜歡多元、討厭歧視、還是? 4. 人際/伴侶關係在意的是什麼?離家...

    出國工作感覺好難,我做得到嗎? Bible 說,出國工作不是神話,最大差別就是語言能力的需求或要求。其他部分,一樣也是從目標公司的 JD 內容,來開始準備。 所以,準備階段的重要工作,也就是更新 Linkedin、開始看當地求職網站 (例如日本 japan dev: Tech Jobs in Japan)。除了主動投履歷,也可以透過獵頭找工作。但獵頭品質可能不一,自己要做功課,要能掌握客觀資訊、並能做判斷。 無論任何事,最困難的其實都是「開始」。Bible 鼓勵也建議大家,有出國工作念頭後,一定要嘗試和行動。不用準備好才開始,現在就可以開始了。先丟履歷,拿到 offer 再來煩惱與考慮,也都沒問題啊。 想轉職、出國工作?你可以做這3個準備!

    Andy 建議,可以從這 3 個面向,來幫自己判斷與選擇。 1. 市場與企業佈局:目前世界經濟體規模的大小,排名順序是:1. 美國;2. 歐盟、新加坡、澳洲;3. 日本 (下降中,但內需仍然很大) 2. 各國發展與文化:你想去的國家,他的經濟發展、或文化特性,有沒有跟你想要的方向吻合? 3. 從產業演進:你知道未來幾年,那些產業會起來嗎?你現在選工作,要去追風口嗎?你又知道,哪些科技巨頭或企業,已經在凋零了? Andy 也分享他選擇工作的分析因子,包括:公司總部在哪、規模(員工數)、對該區域市場的定位,主要職缺工作重點、職缺數、薪水、台灣人會有什麼優勢。

    Q. 以初階工程師來說,如何加強海外職涯的下一步?

    Bible 說,職涯跟打造產品很像,沒人知道產品最終會變成什麼樣子。大部分都是邊做邊調整,從市場與使用者獲得回饋後,再逐步優化。 所以在職涯上,你可以先找到一位 role model。確認你想要跟他做一樣的事情、有跟他一樣的思維。再來,瞭解你跟他之間、在技術或是思維上的 gap。再依此設定目標,一步步嘗試與前進。 最後建議,接收回饋、調整的循環時間,要越短、越快。不要等到全部都準備好才開始,因為到時,市場可能已經改變了。

    Q. 對於非本科、非本地人的轉職軟體工作,有什麼建議?

    1. 不需要太在意文憑。 2. 刻意去練習自己最沒有信心的事情,例如英文、用英文講 coding。 海外工作攻略:沒留學過的台灣人,如何找到英國軟體工程師工作?

    Q. 海外 vs. 台灣:工作環境有什麼不同?

    1. 容易遇到跟自己完全不一樣的人,能刺激自己有多很不同的思考 2. 在國際化的工作環境,因為使用英文,隨時會接收第一手資訊、較與世界接軌 3. 能累積在台灣 (小市場) 不容易有的、在大系統裡開發的經驗

    Q. 進入日本職場後的心得?

    1. Bible 說,他在日本軟體業當工程師,比較沒碰到大家對日本職場刻板印象的情況。 2. 但 Andy 說,因為他的業務會見到客戶,所以有遇過因為你是外國人,態度就明顯改變的經驗。他也觀察到,和本國同事間的關係,一開始都比較疏遠。要拉近彼此的距離,下班後跟著一起去喝酒,可能是個不錯的方法。 3. Andy 分享,日本職場文化,其實正在改變。現在日本政府開始推行新的工作型態,甚至鼓勵職員協槓呢。

    Q. 日本 IT 產業的現況如何?

    1. 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經濟體,加上很多傳統企業在數位轉型,其實有很多機會 2. 很多企業,也開始做跨境電商了,機會也在增加

    Bible 說,當發現他的學習曲線趨緩時,就會馬上尋找下一個機會。他會先搞清楚每個階段想學什麼,也會設定下一個階段的目標。但像軟實力,會需要更長的時間累積,反而需要耐心。 所以在職涯初期,學習與累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那個時候,你可能也最不需要錢。所以可以先把錢放下,專心讓自己成長。 其他一些關鍵的想法、原則與建議如下: 1. 提前做下一個職涯目標的事情 2. 找到讓自己更有影響力的事情 3. 高效工作思維:outcome first,優先做 priority 高的事情;如何用更少的時間,做更有價值的事? 4. 保護自己的時間:時間,要留來做最對自己最有價值的事 5. 找到長期職涯目標: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Andy 和 Bible 都不約而同提到,累積帶得走的能力,超級重要。帶得走的能力有像以下: 1. 寫作能力 (寫文章、技術文件) 2. 語言:英文超級重要 3. 協作與溝通 4. 快速學習新事物的能力 5. 抱持好奇心、探索本質 6. 解決問題、勇於迎接挑戰 職涯規劃怎麼做?從 3 個方向找到適合你的工作

    找到喜歡做的事情:一天至少有 8 小時在工作,沒有熱情,很難走得久
    努力滿足職涯需求與期待:Andy 分享,他選擇來日本工作,就是希望能在頂尖的企業中,與厲害、國際化的夥伴一起工作,能增加他的視野與能力
    有找到成就感嗎?成就感能幫你帶來工作的正能量循環
    遇到問題和瓶頸時,趕快找人聊。上司、朋友或諮商都可以,就是不要一個人鑽牛角尖
  2. 一、中國曾經擁有的低成本優勢不再 二、中國經濟尷尬處境:未追上歐美國家但新興市場窮追猛打 三、創新創業三大要素:打造小環境、看見需求、強化執行力 創造鼓勵創新思維的小環境 看見需求與市場 強化執行力 四、個人領悟:個人、國家都要不斷的成長

  3. 其他人也問了

  4. 除非真正那裡工作生活,否則你不會真正了解。 想了解在國外工作的感覺,就實際體驗當地生活。可以實習、遊學,或是住當地的 Airbnb ,重點是要和當地人交流,真正體驗 local lifestyle。 許多人害怕了之後,發現跟想像的不一樣,認為這是浪費時間。

  5. 2023年1月31日 · 像是 coursera 、 edX 、 Udemy 、 Hahow ,每一個我都有上過課,裡面也有問題討論區、作業批改、甚至有導師時間,但相比之下,ALPHA Camp 的作法,確實會讓長期潛水的我學習主動分享、主動問問題還有定期繳交作業。. 他們家軟體的使用方式,在學期前也花了幾篇 ...

  6. 2022年12月17日 · 不像在台灣會留給自己很多「後路」,要等到「準備了」才做。 而在 Apple 實習期間,Sean 開發了一個 Airpod 測試工具,結果真的發布為正式的檢測工作,獲得數百萬使用者!讓他見識到「的工作成果會被重視,不會因為自己的位置而受限。

  7. ALPHA Camp 邀請時間軸(Hiiir)創辦人葉建漢(John Yeh) 參與第六屆新創事業實戰營成果發表會,分享連續三次創業的故事。. 時間軸在六年內,從3個人擴張到300人,2013年被遠傳以一億元左右收購,目前負責遠傳在網路上的佈局行動應用服務,以下為演講摘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