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要粗略計算嚴重燒傷者死亡率, 可以用一個簡單方法:就是年歲加上傷者嚴重燒傷身體面積, 傷者一隻手掌面積大概是身體1%,一個70歲20%嚴重燒傷的的傷者死亡率大約是90%, 反之一個20歲20%嚴重燒傷的的傷者死亡率大約是40%,。 如果身上著火, 要盡快將著火衣物脫去, 或用大濕毛巾將火蓋熄, 在地上慢慢滾動熄火焰也是一個方法。 奔跑只會增加火威力, 因為這情況就好像在燒烤爐吹風一樣。

  2. 心理學研究顯示,「正常化偏誤」 (Normalcy bias) 指人們在面臨非常態緊急事件時,由於慣性思維,會選擇視而不見,假裝一切都正常。 例如,當地震發生時,多數人都知道應馬上避難;但由於不知道地震會有多嚴重,故此地震逐漸加大時,還是覺得「應該要停了吧! 我不會有事吧! 」,因而輕忽危險,繼續坐著,最後錯失避難機會。 (圖片來源: capfredf.wordpress) 此外,我們亦發現大部分香港人準備,多為簡單一次性預防措施,例如在颱風來臨前張貼膠紙在窗上、或在傳染病流行期間保持個人衞生等。 這些固然有效,可是覆蓋面單一,難以預防較複雜災難情景(例如:一旦玻璃窗真破裂後,該如何應對)。

  3. 香港常被視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城市之一。 然而,隨着全球暖化加速,我們面對著更多極端天氣現象 造成災難,包括屢創紀錄熱浪、寒流以及降水量等。 承蒙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贈,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 中心(教研中心)在2014年成立, 旨在通過公眾教育及專業培訓,提升各界人士居安思危意識,從而增強香港災難應變能力。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2021年5月. 2. 市民要為可預見災害做好防備,需要了解到每一種災害發生前、當災 難已經發生期間及當災難發生後,是要採取不同應對措施

  4. 舉個例子,將傷患從水裡撈出來後,你需要將那些好心但是不安全人趕走。. 當你看到事故現場時,問題常常顯而易見:高處墜落?. 過冷過熱環境問題?. 過敏?. 等等。. 找到傷病機制,可以增加接下來判斷處理傷患效率。. 在惡劣環境或群死群傷事件中 ...

  5. 歡迎瀏覽「識者生存」網站!您將親歷險境,深入淺出地認識香港常發風災、火災或大型交通事故,以及外遊時有機會遇到地震或海嘯等,輕輕鬆鬆增強自身抗災能力!

  6.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出版物涵蓋了教研中心跟合作夥伴、顯赫學術機構研究項目,以及有關災難防護和應變其他研究與開發。 指引列出了教研中心特別揀選災難管理技術資訊、操作指引和有用工具。 博客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持份者能分享與災難有關最新動態、意見及經驗 ...

  7. www.hkjcdpri.org.hk › newsletters › issue4HKJC DPRI

    與四川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中國國家級緊急醫學救援隊和 災後重建與管理學院舉行工作會議 (2015年11月15-17日) 由香港醫學專科學院 組成十人代表團先前到訪中國四川省,與四川省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由四川省人民醫院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組成中國國家級緊急醫學救援隊、以及災後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