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30日 · 我們正在謀劃和實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持續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為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各國企業提供更廣闊發展空間。 」現在看來,習近平說的謀劃「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正是對應二十屆三中全會的會議主題。 今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在公布三中全會時間與主題時還強調,「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全黨必須自覺把改革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解放和增強社會活力」。 1949年以來的新中國發展歷史表明,實事求是地推進改革,將中國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強烈願望轉化為源源不斷的活力與創造力,是中國崛起的關鍵。

  2. 2020年11月26日 ·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逆全球化趨勢更加明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面臨重大沖擊,風險加大。 「十四五期間在努力打通國際循環的同時進一步暢通國內大循環提升經濟發展的自主性可持續性增強韌性保持中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第三大國經濟的重要特徵就是必須實現內部可循環並且提供巨大國內市場和供給能力支撐並帶動外循環中國經過改革開放以來40多年發展從需求潛力看已經形成擁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群體的全球最大最有潛力市場隨着向高收入國家行列邁進規模巨大的國內市場不斷擴張。 從供給能力看,中國儲蓄率仍然較高,擁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和完善的配套能力,擁有1.3億戶市場主體和1.7億受過高等教育或擁有各種專業技能的人才,研發能力不斷提升。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3年11月30日 · 3.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5年紀念改革開放的最好方式是將深刻改變國運的改革開放往前推進尤其是在近年來中國面臨內外複雜形勢經濟增速下滑階層嚴重分化和三年新冠疫情中美博弈疊加衝擊大量企業和民眾信心不足對未來充滿疑慮的背景下許多人期待中國能通過新一輪改革開放來宣示決心和凝聚人心從改革開放以來的慣例來看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被認為是一個恰當的時間窗口。 自1978年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啟動改革開放以來,三中全會往往在中國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風向標意義。

  5. 2024年5月17日 · 二十大報告在歷代領導層探索的基礎上將中國式現代化豐富為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這是非常宏大和艱鉅的目標任重道遠在迄今為止的人類歷史上從未有一個大型經濟體實現二十大報告定義的中國式現代化內容中國能創造發展奇蹟嗎? 目前尚難以斷言,但這無疑是令人嚮往的目標,要付出非凡的努力。 第三,二十屆三中全會有可能推出凝聚人心的改革大動作。 從1978年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到現在,歷屆三中全會通常都會作出重大決定,多數時候與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問題相關。 比如,十二屆三中全會讓中國經濟改革從農村走向城市,十四屆三中全會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築「四梁八柱」。

  6. 2016年3月2日 · 中國經濟改革成兩會其中一個重點關注議題。 (路透社) 政協大會首場新聞發布會周三下午三時召開會上回答了多條經濟問題。 (新華社) 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但政協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表示中國經濟肯定能保持中高速增長放眼全球來看增速仍然是鶴立雞群」。 他回應多條有關中國經濟的問題時用詞肯定態度明確或顯示當局有意藉兩會的機會一次過掃清外界對於中國經濟的擔憂並有望釋放更多利好消息。 外界預期,兩會期間中國將設定GDP增速在6.5至7%之間。 有意見認為,中國面臨經濟下行壓力,GDP保6.5亦非易事。 在政協大會開幕前的首場新聞發布會上,來自全球的記者熱烈提問(雖然獲得提問機會的外國記者只得一位俄羅斯與一位尼日利亞記者,其餘皆為國內記者)。

  7. 2024年2月28日 · 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必須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為最大的政治在黨的統一領導下團結最廣大人民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 上海浦東開發開放的實踐,說明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新華社) 今年農曆春節後,李強在國務院第三次全體會議上表示,「多做有利於提振信心和預期的事,保持政策制定和執行的一致性穩定性」,「堅持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勇於打破思維定式和路徑依賴」。 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強調,「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個重要年份」,「要科學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聚焦妨礙中國式現代化順利推進的體制機制障礙」。

  8. 2020年2月25日 · 在新冠疫情最初確認武漢決定封城中國全國啟動國家一級應急相應之後物資尤其是醫療防護物資和民生物資的生產和供給便成為抗擊疫情保障經濟的核心關鍵。 從1月24日起,第一波「復工潮」,在包括口罩在內的防疫物資生產首先緊急啟動。 在確保防疫的基礎上無條件復工,有能力的企業緊急轉產,從1月24日至2月10日,短短16天,中國的湖北、河北、湖南、河南、山東、福建、浙江、廣東等省份的服裝企業、汽車企業(汽車企業擁有熱熔織物的生產設備)、化工企業、醫藥企業等三千餘家企業80%完成復工。 僅醫用防護口罩產能一項,從1月29日的每天約生產800萬隻,10天內就迅速增長到每日約2,000萬隻,截至2月24日,中國口罩產量再次提高到每日5,477萬隻,口罩產能25天提升6.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