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新特區引領中國經濟三大增長極. 2014年3月16日 發改委 發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 (2014-2020年)》,除老牌的三大國家級城市群: 珠三角城市群 、 長三角城市群 、以京津冀為核心的 環渤海城市群 之外,將 長江中游城市群 、 中原城市群 、 成渝城市群 、 哈長城市群 四大區域列入國家級城市群之列 [2] ,使之成為推動國土空間均衡開發、引領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3] 國家優先開發區域. 環渤海經濟圈 包括 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 和 遼寧沿海經濟帶 ,區域內有 京津冀城市群 、 山東半島城市群 等。 長三角經濟圈 包括 南京都市圈 和 杭州都市圈 。 珠三角經濟圈. 國家重點開發區域.

  2. 中國經濟特區與外國自由貿易區、出口加工區有本質的不同,它是在中國政府管理下,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的一種形式。 經濟特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土,特區的法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的一個組成部分,特區內的企業和個人須尊重中國主權,遵守 ...

  3. 中國經濟特區的創辦,是國際與國內、歷史與現實多重因素交互作用的結果。明確經濟特區創辦的歷史背景,有助於理解建立經濟特區的歷史必然性和經濟特區創辦過程的艱辛探索與開拓創新。 經濟特區是改革開放進程的生動縮影

  4. 2018年8月10日 · 截至目前,中國共有7個經濟特區,包括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以及2015年新加入的新疆霍爾斯和喀什。 經濟特區 中國市場 請選擇文章 何謂地攤經濟?

  5. 從特征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採取特殊政策和靈活措施吸引外部資金、特別是外國資金進行開發建設的特殊經濟區域;從功能上講,經濟特區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 視窗 、排頭兵和試驗場。 這既是對經濟特區特殊政策、特殊體制、特殊發展道路的概括和總結,也是對經濟特區承擔的歷史 使命 和實際作用的概括和總結。 國家的經濟特區有:深圳,珠海,汕頭,廈門,海南。 實際上現在各個省、各個市都還有自己的開發區之類的實行特殊 經濟政策 的區域,在某種意義上也是經濟特區,只不過沒有正式的國家級名義而已。 [ 編輯] 經濟特區的起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為加快經濟發展和與世界接軌,而在一些地區設立的具有實驗性質的特殊經濟區域。 1979 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期間,鄧小平提出了辦特區的設想。

  6. 特區之」,主要是指它實行特殊的經濟政策、靈活的經濟措施和特殊的經濟管理體制,如減免關稅等經濟上的優惠待遇,提供理想的投資環境和組織完善的領導管理體制,以及增加外資投入和外匯收益,藉此促進經濟發展。. 經濟特區的概念本身涵蓋範圍 ...

  7. 2015年11月19日 · 中國就加入世貿時,在4個方面作出承諾,包括降低關稅、減少非關稅壁壘、開放農業和服務業市場。在降低關稅問題上,中國已把15%平均關稅水平下調至10%。中國並已全部取消400種進口配額,當中涉及石油產品、汽車及其零部件等,以減少非關稅壁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