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9日 · 受2023年比較基數高的影響2024年1月內地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按年下跌0.8%跌幅較對上一個月擴大0.5個百分點不僅差過市場預期亦是2009年9月以來最大跌幅香港市場因此憂慮若然內地的通縮持續將影響香港本地的經濟和零售市場。 來稿作者:梁海明. 外界常說通脹猛於虎,但的而且確,把通縮形容為洪水猛獸,比通脹還讓人害怕,對經濟的傷害更大,這不是沒有原因的。 因為若然通脹是溫和的升幅,例如上漲2%、3%,雖會對經濟、民生帶來影響,但畢竟還在可控範圍內。 而且,物價即使再高一點,只要市民消費得起,間接反映出因經濟好市民賺錢多,所以願意擴大消費。 這就好像一個小孩發燒至38度,只要吃退燒藥或者用退熱貼,問題就不會太大。

  2. 2023年9月22日 · 中美關係對香港未來經濟貿易的影響. 撰文:外部來稿 (國際) 出版: 2023-09-22 17:00 更新:2023-09-22 17:00. 5. 紫荊黨主席李山日前應勞聯邀請在英才賽馬會教育中心就中美關係對香港經濟和貿易的影響發表演講勞聯主席立法會議員林振昇勞聯副主席譚志聰譚金蓮陳萬聯應儲漢松川蜀同鄉總會主席李姍珊等參加會議來自相關政團社團組織的一百多名成員和嘉賓現場聆聽並展開研討。 李山認為香港經濟和貿易發展與中美關係密切相關,中美關係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香港未來的命運。 李山對中美關係提出幾個基本判斷。 首先,短期有共識。 經過一段迷茫後,拜登政府官員密集訪問中國,雙邊關係有了更多確定性,短期出現一些穩定因素。 其次,中期要競爭。

  3. 2022年6月13日 · 深度報道. 中國萬億美元外儲有望轉移香港 股票市場流動性不成問題. 撰文:楊瀅瑋. 出版: 2022-06-13 00:00 更新:2023-08-25 13:36. 中概股退市風波突顯在逆全球化年代中國作為一個後起發展國家和年輕金融市場與美國這一發達國家成熟金融市場之間的矛盾。 而香港作為連接中西的「超級聯絡人」,難免首當其衝。 假如中美對峙持續甚至惡化,香港是危是機? 對此,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梁海明信心滿滿:「香港作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憑着互聯互通及資本自由優勢,有條件在聯繫東西方資本市場、抵抗金融逆全球化方面扮演關鍵角色。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4年3月5日 · 國際外部環境對中國發展的不利影響持續加大從國內看經歷三年新冠疫情衝擊經濟恢復發展有不少難題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加速顯現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又接踵而至政策抉擇和工作推進面對的兩難和多難問題明顯增加經過全國上下努力不僅實現全年預期發展目標很多方面還出現積極向好變化充分表明在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人民有勇氣有智慧有能力戰勝任何困難選擇中國發展必將長風破浪未來可期。 一年來,加大宏觀調控力度,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好轉。 針對嚴峻挑戰和疫後經濟恢復特點,我們統籌穩增長和增後勁,突出固本培元,注重精準施策,把握宏觀調控時、度、效,加強逆周期調節,不搞「大水漫灌」和短期強刺激,更多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用力,全年經濟運行呈現前低中高後穩態勢。

  6. 2024年3月16日 · 然而現實卻是,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新能源等新賽道遠遠超越西方發達國家、中國汽車出口量已經超越日德成為全球第一……正如中國外交部所言:中國經濟沒崩潰,反而「中國崩潰論」屢屢崩潰。 但從數據上看,確實「出口連續數月下降」、「吸引外資創歷史新低」,「消費者信心指數委靡不振」,從社會層面來說,更存在宏觀數據和微觀感受之間「溫差」。 「信心不足是目前中國經濟的一個主要問題」也是一個事實。 有人說:「微觀經濟感受才是真實,無法用宏觀數據修飾、打扮出來」。 但是,難道說5.2%仍高於大部份經濟GDP增長是「粉飾」數據嗎? 更何況需要注意是,炒作「中國經濟陷入疲態」時,年均增長仍在全球大國中領先的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已經悄然發生。 哪個才是真實的中國? 何謂好? 何謂不好?

  7. 2023年12月3日 · 環球政經變化對香港影響大 陳茂波香港須開拓新市場增市場韌性. 撰文:文睿. 出版: 2023-12-03 12:01 更新:2023-12-03 12:06. 3.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外圍政經局面變化對香港影響巨大須努力尋找新夥伴開拓新市場增強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韌性而據世界經濟論壇預測東盟將於2030年成為全球第四大經濟體故香港將竭力拓展與亞洲中東夥伴的關係吸引新資金。 陳茂波出席亞洲首隻沙特阿拉伯ETF在港掛牌上市儀式。 (網誌圖片) 陳茂波料香港和中東的合作更廣闊. 陳茂波今日(3日)發表網誌表示,環球政經局面錯綜複雜,香港作爲細小、全開放、外向型的經濟體,外圍變化影響巨大,必須努力尋找新夥伴,開拓新市場,增強經濟和金融市場的韌性。

  8. 2024年3月10日 · 這個數值事實上並不差一方面2022年增幅很快帶來的基數比較大另一方面中國2023年面臨著巨大的國際形勢變化帶來的壓力全球經濟放緩降價搶訂單等這些都有關係。 如果以美元計,中國出口美元計價同比-4.6%,但兩年復合增長0.4%,價跌量升。 這顯然是匯率造成,美元大放水所致。 2023年的中國出口成績事實上比悲觀的預期樂觀。 即便是美元計價,據世貿組織測算,2023年中國出口貿易全球占比14%,連續15年全球第一。 也就是說,中國的蛋糕份額變化不大。 巨大的出口體量讓中國不可或缺。 中國的創新動能、產業鏈完備程度、規模效應,勞動者的勤勞和高效,都讓中國商品具備了全球競爭的優勢。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