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教區中學優化法團校董會管理計劃 ── 校風及核心價值教育範疇 經驗分享會. 本處已於上年度為第三期過渡法團校董會的教區中學,安排並完成訪校支援服務。. 現邀請各校校長連同五位相關學校人員出席經驗分享會,詳情如下: 日期: 2016 年 12 月 8 日 (星期四 ...

  2. 如申請人持非本地學歷,必須先向香港學術及職業資歷評審局申請學歷評估,以確定符合相關教席的學歷要求。. 如學校邀約面試,申請人須帶同下以文件供查閱 : 香港身份證正本 學歷文件正本及影印本,如:大學畢業證書、大學成績報告單、教育學院畢業證書 ...

  3. www.catholic.edu.hk › en › schools-councilCatholic Education Office

    Catholic Diocese of Hong Kong. About Us. Catholic Education. Our News. Catholic Schools. Schools Council. Services. Diocesan Schools Recruitment. Other Catholic School Recruitment.

  4. www.catholic.edu.hk › 關於我們 › 過去,現在,未來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辦學歷史. 源流: 戰前香港辦學團體的歷史. 1841年,羅馬天主教會在香港島設立傳教區,安排西方傳教士由澳門來港照顧當時駐港英軍的牧靈需要。 傳教士除了提供牧靈服務外,也開設孤兒院和義學照顧本地窮困的孩子,並早於1843年開辦了第一所中國男童學校。 1848年,法國沙爾德聖保祿修女到港,先成立聖童之家 (今稱聖保祿幼兒園),照顧孤兒,其後於1854年開辦法國傳道會學校 (即聖保祿學校的前身)。 1860年,意大利嘉諾撒仁愛修會修女抵港,同年開辦意大利修院學校 (即嘉諾撒聖心書院的前身)。 1875年,法國喇沙會修士到港接管西環感化院及救世主書院 (1864年成立),並把後者易名為聖若瑟書院。 該會隨後於1932年創立喇沙書院。

  5. www.catholic.edu.hk › 天主教教育 › 教育與文化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導言. 『教育』與『文化』原屬兩個截然不同而又密切關連的範疇。. 本文探討『教育』與『文化』未來發展,是以『教育』作為重心,同時納入與教育相關的『文化』部份。. 在1989年「邁向光輝的十年」牧函中,胡振中樞機指出:教育、牧民及社會服務同為香港 ...

  6. www.catholic.edu.hk › 天主教教育 › 教育與文化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教育使命. 天主教教育的主要使命是:以基督為整個教育事業的根基,致力介紹福音啟示的基督博愛精神和中華文化的瑰麗精髓,藉以指導生活取向和協助青少年及學生培育智慧、修身養性、追求真理、印證價值,並發展成為崇尚人文價值、身心與靈性健康、富同情心、履行公民責任、能獨立思考、明辨是非、有道德勇氣及自力創新的人。 以上述使命為天主教學校及教育工作者全力以赴的宗旨,並以之作為每年評估的基礎。 教育制度和課程. 教育制度的檢討: 教區應發展由幼稚園、小學、中學、社區學院以至大學的完整學制,推行共同的理想,使課程更能銜接。 改革課程推行全人教育: 全人的教育應包括靈、德、智、體、群、美六育。 為了讓學生可以有更多時間接受全人教育,學校應作適當的課程剪裁和綜合,為了配合全人教育的推行,學校應採用多元化評估。

  7. 據1943年天主教會的教務統計,共有13間天主教中、小學復課,約佔當年全港學校三分之一。 日治時期,大部份神父、修女都被扣留、軟禁或被迫離港,天主教資產也被日軍大規模的破壞或接收。 在艱辛的環境下,有些修女出外打工或種菜,甚至賣掉教會資產,以維持孤兒院和學校的運作。 破立:戰後香港辦學團體的發展. 1945年香港光復後,學校紛紛復課。 寶血女修會立即擴充九龍德貞中、小學的校務,並在灣仔增設德貞第二女子中學 (即現今的寶血女子中學)。 同時也有海外及內地修會來港辦學。 由於教育經費日漸增加,多數天主教學校都接受政府財政支援及監管,成為補助或津貼學校。 戰後初期,香港教區有感當時教會所辦的中學多側重英文中學,故在1948年將堅道校舍許予南華中學,作為教會一所有規模的中文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