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中銀兌換外幣 電話 相關

    廣告
  2. 所有全新客戶貴金屬及外匯孖展交易點子回贈賞高達港幣20,000元,MyLink客戶額外加賞20,000積分! 優惠受條款及細則約束。投資涉及風險。

搜尋結果

  1. 1 種語言. 香港繁體. 工具. 中國銀行外匯兌換券 (英語: Bank of China Foreign Exchange Certificate ),俗稱「 外匯兌換券 」、「 外匯券 」,為 中國銀行 發行,曾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 境內流通、特定場合使用,面額與 人民幣 等值的一種特定 貨幣 ,但不是另一種貨幣。 分為1979年和1988年二個版本,外匯兌換券自1980年4月1日開始流通,1995年1月1日停止使用。 背景 [ 編輯]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着 中華人民共和國旅遊業 的發展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活動的不斷增加,來中國大陸的 非中國大陸籍人士 、 華僑 日漸增多,專門為他們服務的 賓館 、 商店 及其他服務部門也相應增加。

  2. 中国银行外汇兑换券. 中國銀行外匯兌換券 (英語: Bank of China Foreign Exchange Certificate ),俗稱「 外匯兌換券 」、「 外匯券 」,為 中國銀行 發行,曾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 境內流通、特定場合使用,面額與 人民幣 等值的一種特定 貨幣 ,但不是另一種貨幣。 分為1979年和1988年二個版本,外匯兌換券自1980年4月1日開始流通,1995年1月1日停止使用。 背景.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业 的發展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活動的不斷增加,來中國大陸的 非中國大陸籍人士 、 華僑 日漸增多,專門為他們服務的 賓館 、 商店 及其他服務部門也相應增加。 由於中國大陸實行統一的人民幣市場,禁止 外幣 在國內市場流通。

    • 歷史
    • 改組
    • 業務
    • 香港首批虛擬銀行
    • 中銀全數轉讓南商、集友銀行之股份
    • 鈔票
    • 總部
    • 公司治理
    • 慈善活動
    • 賀年慶祝活動

    中銀集團

    中國銀行起初是中國在清末民初官商合辦的銀行,北洋政府垮台後將官股全部賣給董事會內商股持有人,中國銀行成為純商辦的銀行,在1930年代初宋子文代表當時政府強行逼迫中行借錢給政府,又用這筆錢強行購買中國銀行大部分股份,中國銀行又變成一家以國家資本為主,商股為輔的銀行。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成立於1917年,主要為當時在港中國大陸機構提供融資和兌換外匯服務,後來成為殖民地銀行系統的一員。其他銀行很快加入,比如1918年的鹽業銀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香港有15個國有銀行的分支機搆,還有9個分支機構是大陸的公司制聯合企業銀行。與此同時,中國政府於1949年及1950年分別在香港成立寶生銀行和南洋商業銀行。 1952年,9家公營及私營銀行(包括新華銀行、中南銀行、金城銀行、國華商業銀行、浙江興業銀行、鹽業銀行、南洋兄弟銀行集團、華商銀行以及中國工業銀行)組成「聯合銀行聯合辦事處」。1954年,上列的最後三家銀行根據中央政府決定,關閉香港分行。1958年,其餘六家銀行的管理事務,移交給中國銀行香港及澳門分區辦事處。中國銀行繼而接管廣東省銀行、華僑商業銀行與交通銀行在香港的銀行業務。 1...

    重組與上市

    1998年4月14日,交通銀行香港分行脫離中銀集團,回歸交通銀行總行管理。1999年,中銀集團開始重組銀行業務,準備公開配股上市。除了集友銀行外的所有小股東股份,都被中國銀行全數購入。正式的重組計劃於2001年1月獲得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並向外公佈。 重組計畫將大陸聯合集團的業務分割開,併入了寶生銀行,並很快更名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南洋商業銀行和集友銀行成為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的分支機構。合併需要通過立法來實現,因為在香港,合併事宜不能像在美國般只靠注資來實現。《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合併)條例》在2001年7月12日獲香港立法會通過,至10月1日完成合併。所合併的銀行共有10間,屬中銀集團旗下,大部分有70至80年的歷史。2002年7月25日以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的名義於香港交易所掛牌上市,納入恒生指數成份股。2003年底,被中國人民銀行委任為香港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次年2月25日在香港推出人民幣清算服務。除2008年因金融海嘯引發的雷曼迷債事件而沒有派發末期息外,每次皆有派發。計及2012年上半年所派的中期股息,每股累計派息合共8.014元,即當年以招股價8....

    到了2015年5月中,中銀香港計劃出售南洋商業銀行100%股權,原因是需要配合審視集團業務及資產組合情況,同時收購中國銀行(母行)東協地區部分機構業務及資產。 2016年6月30日中銀香港分別31.2億元及37.6億元,總共涉資68.8億元向母行中國銀行,收購中銀泰國以及中銀馬來西亞之全部已發行股本。

    中銀香港與其他商業銀行一樣,向零售商和大公司客戶提供各種金融產品和服務。最主要的是利息收入業務(將銷售商的存款貸放給企業),但是已開始提供非利息收入業務,如個人貸款、資產管理及其他金融服務。中銀香港在香港擁有最大的分行網絡(約260多間分行),自動櫃員機則有1000部。 中銀香港是香港最大的二手按揭銀行,而恆生銀行為最大一手按揭銀行。中銀香港二次出售事故保險、人壽保險、強制性公積金及其母公司中國銀行機構的各種資產管理服務。 在中國大陸,中銀香港有14個分支機搆(至2005年1月)獨立於其母公司。中銀香港在中國大陸被視為外資銀行(境外銀行),因為處於香港,所以其交易規則不同於大陸。 於2009年8月1日起,南洋商業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全面收購中銀香港的大陸業務,並全面易名為南洋商業銀行經營。...

    2019年3月27日, 香港首批虛擬銀行牌照終於知道花落誰家,亦肯定了由2018年7月底市場傳出的中銀香港伙拍中國電商京東旗下京東金融的傳聞,而原本傳出作為此次與中銀香港合作聯手申請虛擬銀行牌的「三方聯盟」之一騰訊亦確認並未以此方式參與(後來騰訊參與創辦了另一間虛擬銀行)。據中銀香港於港交所刊發的公告,中銀香港與京東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前稱「京東金融」)全資附屬京東新程科技(香港)有限公司(京東新程)及英資企業怡和洋行集團旗下倫敦及新加坡上市公司怡和策略全資擁有的JSH Virtual Ventures Holdings Limited(JSHVV)所組成的合營公司獲得香港金融管理局所發出的虛擬銀行牌照,預期約6個月後(即約2019年9月後)正式推出虛擬銀行相關服務,即該合營公司將由中銀香...

    南洋商業銀行

    1950年在香港建行的南洋商業銀行,曾經是中銀香港完全控股的子公司,本身有41間分行。南洋商業銀行主要面向企業客戶,特別著重於中小型企業和製造業。在海外華人社會中有良好的信譽,特別是在東南亞地區。後勤作業與資訊科技系統均依賴中銀香港。 2015年12月18日,中銀香港以680億港元出售南洋商業銀行全部已發行股份給信達金控。2016年5月30日,雙方公佈交易完成,南商成為信達金控附屬公司。

    集友銀行

    集友銀行由華僑陳嘉庚於1947年創立,在香港有24間分行,主要的服務對象為香港的福建人社群。中銀香港擁有集友銀行70.49%股權。 陳嘉庚創立集友的目的,是希望建立穩定的生意,然後將利潤貢獻於廈門及福建省其他地區的教育事業。自成立以來,集友銀行投放了超過一億港元於省內的教育事業,主要透過資助集美大學及其相關的學校。 2016年12月22日,中銀香港(控股)有限公司以76.85億元,共出售集友211.48萬股集友股份,佔集友總發行股份約70.49%,其中192.94萬股(佔比64.31%)售予廈門國際投資有限公司,餘下18.54萬股(佔比6.18%)則通過私立集美學校基金,售予集美校委會;目前私立集美學校基金,亦持有集友銀行13.88%股權(41.6萬股)。相對集友資產淨值(2016年中期約67億港元)計,交易價等於市賬率約1.6倍。出售計劃已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批准及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原則性批准。

    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與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渣打銀行同為香港發鈔銀行。三間發鈔銀行是香港銀行公會的輪任主席,是香港銀行業的主要成員。 中國銀行於1994年5月1日開始,以「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的名義正式發鈔。根據《中國銀行(香港)併購條例》,重組以後,原本由中國銀行發行的鈔票和本票由中銀香港接管。2003年年尾,由中銀香港發行的鈔票正式流通。 為慶祝第29屆奧運會於北京舉行,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於2008年發發行面額20港元的紀念鈔票。 為慶祝中國銀行成立一百週年,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於2012年2月5日發行面額100港元的紀念鈔票,而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向香港市民銷售價為港幣150元。

    中國銀行香港分行的總部最初設於中環德輔道中2A號的中國銀行大廈,於1950年落成,外型仿照上海外灘的總行。直到由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位於美利樓原址興建的中銀大廈於1989年落成,並於1990年5月17日啟用,正式成為中銀在香港的新總部。 中銀大廈樓高70層(305米,連旗杆高達369米),為首座位處美國境外而樓高超過1,000英尺的建築物,也是1989年至1992年間香港及全亞洲最高的建築物。建築的整體風格吸收了竹子快速生長的特點,象徵著生機和前景。整座建築物的拐角由四根加強混凝土柱支撐,三角形框架將建築的壓力轉移到四個柱子上。外面用玻璃幕覆蓋。獨特的外型使它成為香港的地標之一。此建築當時造價只約為10億港元。 中銀大廈最初由中國銀行香港分行建造,其花園道入口仍然標著「中國銀行」,而不...

    雖然中銀香港重組的目標之一是加強公司治理和處理風險管理政策的不足之處,但該行不良管治的報導在2003年不絕於耳之餘,更在當時引起了監管機構的注意。中銀香港其後重新組織架構和加強內部控制,又通過全球招聘安排高層人事。

    中銀香港慈善基金為中銀香港屬下機構之一,曾捐助各類型慈善活動,包括興建醫院設施、贊助公益活動等。學術領域方面,則為香港城市大學設立獎學金。賑災方面,為香港紅十字會替南亞海嘯災民籌集550萬港元救濟金。 2006年,中銀香港慈善基金協辦中銀香港全港青少年羽毛球比賽及與香港管弦樂團合辦紀念音樂家莫扎特250歲冥壽的「都會莫扎特」音樂會。[永久失效連結]

    1994年:中銀集團贊助該年的甲戌狗年香港賀歲煙花匯演
    2017年:香港慶祝回歸20週年中銀香港贊助香港除夕倒數、香港跨年煙花匯演
  3. 其他人也問了

  4. 1种语言. 不转换. 工具. 中國銀行外匯兌換券 (英語: Bank of China Foreign Exchange Certificate ),俗稱「 外匯兌換券 」、「 外匯券 」,為 中國銀行 發行,曾在 中華人民共和國 境內流通、特定場合使用,面額與 人民幣 等值的一種特定 貨幣 ,但不是另一種貨幣。 分為1979年和1988年二個版本,外匯兌換券自1980年4月1日開始流通,1995年1月1日停止使用。 背景 [ 编辑] 20世紀70年代後期,隨著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业 的發展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活動的不斷增加,來中國大陸的 非中國大陸籍人士 、 華僑 日漸增多,專門為他們服務的 賓館 、 商店 及其他服務部門也相應增加。

  5.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是一種貨幣發行局制度。貨幣發行局制度的意思是貨幣基礎的流量和存量均得到一種外幣提供百分百的支持。 言之,貨幣基礎的任何增減變動都必須得到外匯儲備按固定匯率計算的配合。 在香港聯繫匯率制度下,三家發鈔行可以按7.8港元1美元的匯率以美元向金管局購買負債 ...

  6. 2024年4月26日 · 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英語: Bank of China Limited,縮寫:BOC),簡稱中國銀行、中銀或中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第四大銀行,為財政部管理的中央金融企業之一 [2]。 中國銀行是全球29家「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之一 [3],在《財富》雜誌的2023年世界500強排名位列第46位 [4];2018年,在全球權威 ...

  7. 中銀大廈(英語:Bank of China Tower)是中銀香港的總部,位於香港 中西區 金鐘 花園道1號。 於1985年4月18日動土啟造,翌年招租,由日本熊谷組負責承建,在1989年竣工,8月取得入伙紙,1990年5月17日正式啟用。 原址為美利樓。大廈落成時超越新加坡華聯銀行大廈,成為當時亞洲最高的摩天大樓,現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