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五色旗又称 五族共和 旗,是 中华民国 建国之初 北洋政府 时期使用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比例为5:8。 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 汉族 、 满族 、 蒙古族 、 回族 、 藏族 ,所选用的五色为五个民族传统上所喜爱的颜色,象征着这五族共和。 而此五色也是 五行 学说代表五方的颜色;也有说法,五色旗取自凤凰五色,同时也代表仁、义、礼、智、信 五德 ;还有人认为,其与传统五行概念对应的5种色彩还涵盖了方位上的东西南北中。 [1]1928年12月29日 国民政府 形式统一中国后彻底被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取代。 中文名. 中华民国国旗. 外文名. Five-colored Flag. 别 名. 五色旗、 五族共和 旗. 作 者. 赵凤昌. 类 别. 国旗. 代 表

  2. 编辑. 1932年大同元年3月1日满洲国” [1]政府发布了国旗制度布告》,规定满洲国国旗由五色组成旗地为黄色左上角分别为红黑的四色横条各占四分之一横纵比例为3:2。 [2] 1933年(大同二年)2月24日“满洲国” [1]国务院发布了第三号布告《对国旗意义的解释文件》,将国旗的含义解释如下:蓝色代表东方,红色代表南方,白色代表西方,黑色代表北方,黄色则代表中央,象征中央统御四方,其色彩来自社稷中的五色土。 [3] 根据“满洲国” [1]国务院总务厅发布的《满洲国国旗考》中的解释,黄色象征五行中的土,象征统御四方的帝王仁德;红色象征火,代表热情和勇敢;蓝色象征木,代表青春和神圣;白色象征金,代表纯洁和正义;黑色象征水,代表意志和决心 [3]。

  3. 中华民国国旗(1912-1949),是 中华民国 的国家象征之一。. 辛亥革命部分省份暂用铁血十八星旗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时期法定采用五色旗由赵凤昌设计由红黑五色横条从上到下依次排列构成。. 象征五族共和;国民政府北伐 ...

  4. 0. 五族共和,是 中华民国 成立初期的政治口号。 这一原则强调了在 中国 的五大族群汉满蒙回藏和谐相处,共建 共和国 。 中华民国以五色旗作为 国旗 ,分别代表 汉族 (红); 满族 (黄); 蒙古族 (蓝);回族(白); 藏族 (黑)。 其中“回族”泛指内地 回民 和西北各地说 突厥语系 语言的诸多 穆斯林 民族,包括 维吾尔族 , 哈萨克族 等。 清朝曾将新疆称为 回疆 。 五族共和源自清末 立宪运动 的“五族大同”。 [1] 中文名. 五族共和. 外文名. Five Races Under One Union. 设立机构.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法律依据. 《 清帝退位诏书 》 思想起源. 1911年末. 目录. 1 口号起源. 2 版图. 办法. 历史沿革. 3 孙中山时期.

  5. 播报 讨论 上传视频. 现代洪荒流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设定. 先天五方是现代 洪荒流 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设定,但实际上这五分别出自《封神演义》、《西游记》。. 中央~ 戊己杏黄 :金莲万朵、无物可破、诸邪避退、万法不侵。. 东方~ 青莲宝色 :舍利毫 ...

  6. 佛教教旗由蓝橙及前五色的混合色组成是佛陀成道时圣体放出的六种光色。 1885年,奥尔科特设计出佛教旗;1952年, 世界佛教徒联谊会 第二次大会上确认正式确认该旗帜为佛教的教旗。 佛教教旗是佛教的象征是智慧平等慈悲和平的象征佛教信众都需团结在这一神圣伟大的旗帜之下为利益众生而不懈努力。 中文名. 佛教教旗. 外文名. Buddhist Flag. 颜 色. 蓝、黄、红、白、橙. 创建时间. 1952年. 目录. 1 发展沿革. 2 设计要素. 3 象征意义. 4 使用原则. 发展沿革. 播报. 编辑.

  7. 0. 1915年12月, 中华民国 大总统 袁世凯 欲将中华民国更改国号为 中华帝国 ,原定民国五年(即1916年)为中华帝国 洪宪 元年,史称 洪宪帝制 ,废 五色旗 ,改为中华帝国旗。 中文名. 中华帝国国旗. 产生时间. 1915年底. 使用时间. 未正式使用. 国旗图案. 十字形红色框架分割黑白黄蓝四色. 目录. 1 诞生过程. 2 国旗特色. 3 基本信息. 4 消亡. 诞生过程. 播报. 编辑. 公元1915年12月12日至1916年3月23日间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多重因素影响下,预备成立一个 君主立宪制 的中华帝国。 1916年欲定为洪宪元年,中华民国总统府改为新华宫(今中南海)。 国旗特色. 播报. 编辑. 相对与孙中山等人倡议的五色旗,中华帝国国旗是五族共和旗的变种。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