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五色旗又称 五族共和 旗,是 中华民国 建国之初 北洋政府 时期使用的国旗,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比例为5:8。 红、黄、蓝、白、黑五色分别表示 汉族 、 满族 、 蒙古族 、 回族 、 藏族 ,所选用的五色为五个民族传统上所喜爱的颜色,象征着这五族共和。 而此五色也是 五行 学说代表五方的颜色;也有说法,五色旗取自凤凰五色,同时也代表仁、义、礼、智、信 五德 ;还有人认为,其与传统五行概念对应的5种色彩还涵盖了方位上的东西南北中。 [1] 1928年12月29日 国民政府 形式统一中国后彻底被 青天白日满地红旗 取代。 中文名. 中华民国国旗. 外文名. Five-colored Flag. 别 名. 五色旗、 五族共和 旗. 作 者. 赵凤昌. 类 别. 国旗.

  2. 五色旗 是 中華民國 成立之初執政的 南京臨時政府 和 北洋政府 所採用的 国旗 ,旗面按顺序为 红 、 黄 、 蓝 、 白 、 黑 的五色横条 [1] ,比例为5:8 [2] 。 红 、 黄 、 蓝 、 白 、 黑 取自中國傳統 五方色 ,順應 以五為定數 的歷史文化習慣。 五色同時亦代表 汉 、 满 、 蒙 、 回 、 藏 五族共和 [2] 。 历史. 1911年11月上海南京路悬挂的五色旗. 中華民國元年月份牌,上有五色旗. 提议. 五色旗最早于1906年冬 同盟會 本部讨论《革命方略》和国旗草案时被提出 [3] 。

  3. 五色旗 是 中華民國 成立之初執政的 南京臨時政府 和 北洋政府 所採用的 國旗 ,旗面按順序為 紅 、 黃 、 藍 、 白 、 黑 的五色橫條 [1] ,比例為5:8 [2] 。 紅 、 黃 、 藍 、 白 、 黑 取自中國傳統 五方色 ,順應 以五為定數 的歷史文化習慣。 五色同時亦代表 漢 、 滿 、 蒙 、 回 、 藏 五族共和 [2] 。 歷史 [ 編輯] 1911年11月上海南京路懸掛的五色旗. 中華民國元年月份牌,上有五色旗. 提議 [ 編輯] 五色旗最早於1906年冬 同盟會 本部討論《革命方略》和國旗草案時被提出 [3] 。

  4. 五色旗又稱 五族共和 旗,是 中華民國 建國之初北洋政府時期使用的國旗,旗面按順序為紅、黃、藍、白、黑的五色橫條,比例為5:8。 紅、黃、藍、白、黑五色分別表示漢族、滿族、蒙古族、回族、藏族,所選用的五色為五個民族傳統上所喜愛的顏色,象徵著這五族共和。 而此五色也是 五行 學說代表五方的顏色;也有說法,五色旗取自鳳凰五色,同時也代表仁、義、禮、智、信 五德 ;還有人認為,其與傳統五行概念對應的5種色彩還涵蓋了方位上的東西南北中。 1928年12月29日國民政府北伐後完全被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取代。 基本介紹. 中文名 :中華民國國旗. 外文名 :Five-colored Flag. 別稱 :五色旗、 五族共和 旗. 設計者 : 趙鳳昌. 類別 :國旗. 代表 :漢、滿、蒙、回、藏.

  5. 2019年12月27日 · 佛教教旗由五種顏色組成,五種色條在旗桿一側縱向延伸,在另一側橫向延伸,縱橫均為藍、黃、紅、白、橙五色。 根據《佛光大辭典》,橫向象徵人類和睦共處,縱向則表示世界和平;藍、黃、紅、白、橙五色分別象徵佛教慈悲和平、中道了義、莊嚴吉祥、清淨解脫和智慧之義,五色和合之色則代表真如不二。 x. 法忍法師開示,這五色組成的光,據說是佛陀成道時散發出的光,也有另一說法指五色光是佛度眾生時對應的五道眾生(人、天、地獄、餓鬼和畜生,把阿修羅納入天界),放出五色光救度這五類眾生。 五色旗亦代表了佛陀成道和佛教的起源,如果沒有佛法,凡夫眾生便無解脫之法。 教旗是佛教的標誌,在佛教節日和其他傳統節日如元宵節和春節等,不少寺院都會掛上教旗。 標籤 : 五色旗, 佛教教旗. 分享:

  6. 五色旗. 此條目頁介紹的是任何五種顏色所組成的 旗幟 。. 關於越南的一種傳統旗幟,請見「 五行旗 」。. 關於 中華民國 曾使用的五色國旗,請見「 五色旗 (中華民國) 」。. 關於中國民間信仰和道教宮廟的作法器具,請見「 五營旗 」。. 五色旗 泛指以五種 ...

  7. 基本介紹. 中文名 :中華民國國旗. 外文名 :The Flag of Republic of China. 別稱 : 五色旗 、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歷史沿革 :北洋政府、國民政府. 提議 :滬軍都督府、孫中山. 設計 :趙鳳昌;陸皓東. 圖案 :紅黃藍白黑五色;青天白日紅底. 曾用地區1 : 中國內地 (1911-1928) 曾用地區2 : 中國大陸 (內地)(1925-1949) 目前使用地區 :中國 台灣地區 (1945-今) 國旗含義. 五色旗. 江蘇都督 程德全 及國民黨代理理事長 宋教仁 等認為:五色旗之創意根據中國文化用五數之習慣,以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聯合成大共和國之至德,寓義甚當。

  8. 國立歷史博物館藏《五色旗》(館藏編號82-00291),五色旗是中華民國建國之初,執政的南京臨時政府和北洋政府所採用的國旗,旗面按紅、黃、藍、白、黑色的順序,由上而下排列五橫條。. 特別選用了五個民族傳統.

  9. www.vajrayanacf.org.hk › wisdom › html_file藏密宗五色旗

    五色旗豎立與懸掛之處,以高山岩壁、雪山峯、天龍、地基主所住之聖 山、山中經常祭神之地、山頂岩石堆聚之高處為主。 另外,也可將五色

  10. 2023年4月18日 · 五色旗(五族共和旗),是1912年1月10日中华民国建国之初执政的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所采用的国旗,也是中华民国第一面法定国旗。 旗面按顺序为红、黄、蓝、白、黑的五色横条,比例为5:8。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