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0月13日 · ,本指人與人之間相互親愛,關心。. 仁,是一個會意字,從人,從二。. 二是相對說,言人與人的人際關係,意思是人與人的相處之道。. 樊遲問仁。. 子曰:「愛人。. 」。. 愛人如己,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怒」而已。. 施諸己而不願,亦勿施於人 ...

  2. 106年10月全家福班:林講師. 題目:找到道心方向. 一、什麼是道? 1.道~路~良心~自性. 道:乃是要了脫生死輪迴之正道 也就是要回無極理天的正路. 良心::好比路燈,回到本來面目.

  3. 2017年10月28日 · 仁是父子有親;義是君臣有義;禮是長幼有序;智是夫婦有別;信是朋友有信。 亞聖孟子提出「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分別為「仁」、「義」、「禮」、「智」的源頭,並列「四端」,「信」居中統四端兼萬善。

  4.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 語譯:同情心人人都有;羞恥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就是仁;羞恥心就是義;恭敬心就是禮;是非心就是智。

  5. 2016年12月3日 · 八正道-「正思惟」一貫解義 興毅忠信. 又作「正志」、亦謂諦念,起心動念思惟皆不離真理大道的範疇,包括出離思惟、無恚思惟、無害思惟,其中思惟可分為三種:邪思惟、漏正思惟、無漏正思惟。. 正思惟又作諦念、諦見。. 即明見,即思苦、集、滅 ...

  6. 2020年4月25日 · 若是在造惡中,內心生起強猛的煩惱,而且是長時間的造惡,其惡業力就很強大;其中又以瞋恚的力量最大。. 《入行論》中說:「以千劫時間修布施、供養佛等所累積的一切善行,只要一念瞋,就能毀之殆盡。. 此復若瞋同梵行者,及瞋菩薩較前尤 ...

  7. 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義禮智,非外鑠我也,是我固有之也。 」聖人始終明性守心,更以此心為天地立心。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