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2月21日 · 經過一年的努力港大研究團隊完成了香港退休保障的未來發展研究報告以詳盡的理據和數據回應了推行全民退休保障計劃的可行性及可持續性問題而多次民意調查顯示有關建議是得到社會的民意支持現在問題的關鍵只是現屆政府有沒有決心在任內落實推行周永新及黃於唱分別撰文指研究結論對建議中老年金的可持續性相當有信心回應了計劃的可行性。 他們指出資源的運用十分重要,但他們要解決的是如何令長者安心生活。 他們更指出長者不論貧富在退休時都有權利享受穩定的收入,將會對香港社會產生很大的凝聚力。 經濟審查的爭議. 香港政府一向推崇澳洲政府需要經濟審查的退休保障制度,並認為最符合香港的實際情况。

  2. 2019年10月25日 · 港聞. 深度報道. 【全民退保社會已有共識 政府決心才是關鍵. 撰文:評論編輯室. 出版: 2019-10-25 18:00 更新:2021-11-25 12:31. 平情而論不論是強積金制度或是其他長者扶貧政策皆有不足之處和漏網之魚難以取代全民退休保障成為老有所依的最後防線事實上周永新的研究團隊和政府的公眾諮詢皆指出各項民意調查及公眾諮詢論壇對退休保障的取態已今非昔比多數市民支持設立免經濟審查由勞資官三方供款及透過增加對財團徵收利得稅的全民退休保障制度。 可是,什麼才是理想的全民退保呢? 承接上文:【全民退保.二】強積金大有不足 退休保障難言至臻. 雖然政府一直迴避跟進全民退保的可行性,但坊間已有不少政黨、智庫和倡議團體提出具體的方案和落實細則,可供參考。

  3. 為了促進社會大眾、社福界同工及服務使用者理解退休保障議題,社聯已印製「退休保障懶人包」單張 (中文及英文版),內容包括有關退保的常見問題及答案、不同退保方案的資料等,單張內容如下:

  4. 其他人也問了

  5. 全民退休保障的原則是以 稅收 和工作人口的供款為長者退休後提供穩定及基本的生活保障是應對 人口老化 及長者貧窮的政策。 香港老人貧窮及人口老化現狀根據統計處的數據2012年香港65歲以上老年人口多達92萬並預計老年人口將會持續上升2039年將會多達249萬佔整體人口28%老年撫養比例高達454每1,000名15至64歲人口需要供養老年人的數目),平均每兩個工作人口就要供養一個老人香港明顯面對嚴重人口老化問題。 隨人口老化而來的,正是老人貧窮問題,因此香港社會必須為這嚴重社會問題作長遠。 背景 [ 編輯] 根據香港立法會秘書處編製的《香港退休計劃的歷史發展》文件資料顯示;早於1966年,當時港英政府已就在香港設立中央公積金的可行性展開研究。

  6. 2022年3月15日 · 港聞. 深度報道. 退休保障最大爭議 在於全民還是非全民撰文01周報. 出版: 2022-03-15 18:42 更新:2022-03-15 18:42. 5. 全民退休保障其實早在港英政府末年已經進入公眾視野引發社會對此激烈討論然而因為分歧過大最後宣布放棄2012年特首選舉期間時任候選人梁振英提出要在短中長期研究改善退休保障和社會保障坊間普遍也把梁振英的說法理解成為全民退休保障承諾。 然而時至今日,全民退保一直只聞樓梯響,政府雖也發起多次討論,可惜結果都是官商民三方「雞同鴨講」。 系列報道: 政府不擔責 安老之難從黃婆婆的「三難困境」說起. 安老三招漏洞百出 退休保障似有還無. 全民退保輾轉討論三十年 官商民三方仍然「雞同鴨講」

  7. 現時世界銀行提出五條支柱的退休保障方案分別為: 零支柱:給予貧困長者最低入息的社會保障制度. 設有資產審查機制。 確保社會上不會有長者落入赤貧狀態。 第一支柱:公共退休保障金. 國家對合資格者給予退休金。 不同國家對領取資格有不同定義,例如居住年限、審查機制。 某些國家亦不設任何審查機制。 第二支柱:強制性職業或個人的退休保障計劃. 要求僱員及/或僱主在退休前為職業退休計劃或個人的退休計劃進行供款。 確保社會上收入較高的市民除最基本的公共退休保障金外,能夠獲得額外退休金。 第三支柱:自願性的儲蓄制度. 通過個人的儲蓄協助維持長者退休後的入息水平。 第四支柱:非正式的支採 (如家人支援)及其他非財務的支援. 通過家人的支持或其他非財務性公共資源/服務,協助提升長者的生活水平。

  8. 2015年12月25日 · 2015/12/25, 政治. 甚麼是真正的問題? 誰是真正的敵人? ——關於全民退保. Image Credit: Illustration Works / Corbis / 達志影像. 精選轉載. TNL 編輯精選好文轉載,感謝作者的熱情分享! 訂閱作者. 收藏本文.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文︰Tam Daniel. 過去幾天,幾種概念,常被混為一談。 「中年」婦人的勞動和勞損 5年前. 我們是一群對於現今媒體不滿又想要做出一些改變的人。 有一直在媒體產業的編輯,有多年在海外各地工作的專業經理人,還有對於網路技術有熱情的開發者,以及一群對於我們這個夢想有興趣,願意一起幫忙的實習生、朋友以及許多外稿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