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割包皮康復 相關

    廣告
  2. 割包皮資訊—專科醫生主理,提供激光無刀割包皮資訊,香港首創,歡迎查詢。 專科醫生主理,提供激光無刀割包皮資訊,24小時查詢及預約。

  3. 專業割包皮資訊,專科醫生提供激光無刀割包皮資訊,即日完成,歡迎查詢。 專業團隊,提供優質的醫療儀器服務,先進微創技術盡心協助病人。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6日 · 消委會早前發表 報告 ,指有醫療中心職員聲稱可借醫療保險承擔脫疣療程費用。 消委會提醒,除非有關職員持有保險從業員資格,否則難以就保險索償問題提供可靠陳述。 職員提及的成功理賠例子可能是個別個案的結果,消費者切勿輕信。 事實上,保險公司只會賠償屬「醫療所需」(medically necessary),並由註冊醫生親自進行的手術或療程。 以美容為目的的手術或療程,通常屬不保事項。 此外,如索償金額超出「合理及慣常」(Reasonable and Customary)的醫療費用,保險公司亦未必會全數賠償。 另外,用家亦要留意醫保的賠償範圍。 部份產品縱使全數賠償一般手術,但可能就指定手術設個別細項賠償上限。

  2. 2022年3月3日 · 一般情況下,如主診醫生證明投保人已完全康復超過一段時間,可以接受投保申請。 而所有的新冠肺炎驗測結果均以符合政府檢測要求為準。 如沒有入院或醫療求診紀錄的個案,將視乎個別情況作考慮。 保誠續指,如沒有需要入院治療,並在已完成自我居家隔離、無併發症及恢復正常的身體功能和活動的大前提下,而驗測結果顯示已完全康復超過1個月,可以標準保費承保。 所有的新冠肺炎驗測結果均以符合政府檢測要求為準。 至於新冠肺炎可能出現的併發症包括呼吸衰竭、急性呼吸困難綜合症、敗血症和敗血症性休克、血栓栓塞或多器官衰竭,包括對心臟、肝臟或腎臟的傷害,年齡較大或本身有健康問題的患者(例如高血壓、心肺疾病、糖尿病、肥胖症或癌症等),有較大機會出現嚴重情況。 保誠表示,這些健康風險都是核保時需要考慮的重要因素。

  3. 2022年3月3日 · 一文睇清保險公司解答. 「在過去5年內,您是否曾接受或曾建議接受檢查? 」買壽險、危疾保險、醫療保險等都需要申報過往健康狀況,當你曾經或現在是新冠肺炎(Covid)患者,或是香港進行強制全民檢測時驗出對於新冠病毒呈陽性反應,無論病況如何,究竟會否成為一項「已有狀況」,最終影響買保險? 【新冠肺炎免費額外保障比較 強制隔離都有得賠? : 按此 】 保險中介:中Covid難通過核保. 現時這條疑難尚未有答案,但本港不少保險中介人已經開始借這個機會推銷醫療保險,例如提到「有準客戶的朋友因為中咗Covid,所以仲未過到核保(即保險公司判斷是否接納受保人或要增加保險條款),就算買到都好大機會肺部不保,甚至乎係買唔到」。 點擊圖片放大. 傳個別保險公司在核保時加條款.

  4. 2022年7月14日 · 以富通「悅康保」 醫療保障計劃為例就皮膚或皮下病變組織切除術冷凍術電灼術激光治療外科醫生費每次手術最多賠償5,000港元。 為減少爭拗,保單持有人宜於手術或療程之前,先向保險公司查詢,了解索償範圍和初步的賠償金額後,再決定是否進行。 本文最後更新日期:2022年7月7日.

  5. 2024年4月25日 · 市面上物理治療費用大約是800至1200港元一次,10Life參考市場上收費水平,找出5款物理治療保障較全面的意外保險產品。 從表1可見,就上述物理治療假設情況, 保誠、恒生及藍十字的產品可全數賠償 ,所以得到物理治療保障評分10分滿分。 - 表1: 比較5款意外保險物理治療賠償保障(港元)- 假設投保人士為35歲文職人士. 點擊圖片放大. 值得留意,大部分意外保險均要求,在接受註冊物理治療師治療前,受保人須先得到註冊醫生建議或持有轉介信。 假如消費者為了物理治療開支保障而揀選意外保險, 應考慮以下三大事項: 是否僅需要物理治療? 如果需要多種治療,可能需要更高的醫療費用限額; 平日物理治療的費用金額多少? 假如較為昂貴,可考慮不設每次物理治療賠償上限的意外保險; 尋求物理治療的頻率幾高?

  6. 2019年2月11日 · 由於受保人未能證明有關症狀已經完全康復」,第二次的通波仔手術可能最多只能索償2萬而且其後再沒有相關的保額直至完全康復後再經過90日為止. 其實市面上還有一些保單會以「每宗手術」(per surgery)計算,可以避開類似爭議. 賠償按「每宗手術」 (per surgery) 計算,即會按每宗手術計算上限,不會因為同一病症要做兩次手術而拒絕再賠. 不會限定同一疾病要「完全康復」,只要有需要再進行手術便會再賠. 以例子說明,賠償方式不同,假設保額是20萬,受保人因通波仔手術花費了18萬,雖然手術已經完成,但醫生要病人繼續服用藥物控制病情,直至2年後受保人又再因心血管阻塞需要接受通波仔手術.

  7. 2018年11月5日 · 以每症賠付的計劃一般要疾病完全康復再相距90日後才會更新保額。 如果想避免患上長期疾病時保障不足,最好選擇每年更新保額的醫療計劃。 另外,每個醫療計劃都有不同的等候期,意思是等候期內發生的疾病將不獲賠償。 以傳統保單為例,一般首30日不會保障疾病引致的醫療費用. 部份指定的專科疾病或會有120日的等候期. 懷孕併發症或HIV或有指定的等候期. 想減少索償的限制,最好選擇沒有等候期的計劃。 除此以外,各個醫療計劃都可能會有住院時數限制,一般限制為0至12小時。 同時可以留意計劃能否保障一些門診的費用(例如癌症治療、門診手術、門診MRI)。 「最高賠償額」與「實際賠償額」可以相差很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