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中華民國國旗 為代表 中華民國 的旗幟,是 中華民國國家象徵 之一。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以 五色旗 為 國旗 ,後 國民政府 立法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並在 國民革命軍北伐 勝利後頒行全國。 1928年通過的《 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 》中規定的中華民國國旗為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又稱「 青天白日滿地紅 」,有時略稱為「 青天白日紅旗 」 [1] [2] ,少數情形被稱作「 青天白日旗 」、「天日旗」 [3] :16 [4] [5] [6] [7] [8] ,是 孫中山 以 陸皓東 設計的 青天白日旗 為藍本加上紅色底色而成。 《 中華民國憲法 》第一章總綱第六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3. 2024年5月22日 · 中華民國國旗 為代表 中華民國 的旗幟,是 中華民國國家象徵 之一。 中華民國成立初期以 五色旗 為 國旗 ,後 國民政府 立法定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國旗,並在 國民革命軍北伐 勝利後頒行全國。 1928年通過的《 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 》中規定的中華民國國旗為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又稱「 青天白日滿地紅 」,有時略稱為「 青天白日紅旗 」 [1] [2] ,少數情形被稱作「 青天白日旗 」、「天日旗」 [3] :16 [4] [5] [6] [7] [8] ,是 孫中山 以 陸皓東 設計的 青天白日旗 為藍本加上紅色底色而成。 《 中華民國憲法 》第一章總綱第六條規定:「中華民國國旗定為紅地,左上角青天白日」。

  4. www.president.gov.tw › Page › 96國旗 - President

    我國國旗是由國父孫中山先生以革命先烈陸皓東先生所設計的青天白日旗為藍本,加上紅色為底色,而形成「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 民國17年,北伐成功,全國統一,12月17日,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正式經由國民政府立法通過,頒行全國使用。

  5. 臺灣現行的國旗是中華民國國旗(自1945年10月開始使用於臺灣、 澎湖 、 金門 、 馬祖 )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中華民國國旗. 豎直懸掛版. 臺灣歷代國旗 [ 編輯] 親王旗. 1604年8月-12月( 澎湖 ) 1622年-1624年(澎湖) 1624年-1660年左右( 荷治臺灣 ) 荷蘭旗 (荷蘭語:Hollandsche Vlag) 1630年左右-1662年(荷治臺灣) 1663年-1668年( 雞籠 ) 勃艮第十字旗. 1626年-1642年( 西治臺灣 ) 鄭氏. 1650年-1663年( 金門 ) 1662年-1683年( 明鄭臺灣 ) 1674年-1679年(金門) 三角黃龍旗. 1862年-1889年( 清治臺灣 ) 黃龍旗. 1889年-1895年(清治臺灣)

    • 意涵
    • 使用
    • 國旗使用歷程
    • 使用狀況
    • 事件
    • 以國旗為基底的官方旗幟
    • 相似旗幟
    • 外部連結
    • 參見

    中華民國國旗由青天、白日、滿地紅三部分組成;青天象徵中華民族光明磊落、崇高偉大的人格和志氣;白日象徵坦白公正、無私無我的純正心地與思想;紅地象徵革命先烈的熱血、犧牲奉獻的奮鬥精神。青、白、紅三色又分別象徵著民族、民權、民生之三民主義,以及自由、平等、博愛的精神。十二道光芒,代表一天的十二個時辰、一年十二個月,以及十二個地支,象徵著國家的命脈隨著時間永存於世,亦勉勵國人時時刻刻精進奮鬥、自強不息。其同時也象徵中華文化所傳承的美德;即:禮義廉恥與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的四維八德精神。 另外,中華民國政府更賦予該旗幟以中華民族獨立自由的含義,譬如時任中華民國總統兼中國國民黨總裁蔣中正在1949年中華民國國慶日發表的講稿中宣示「只要有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國旗插在我們中國領土之上,那就是我黃帝子孫獨立自由的...

    禮儀

    1. 依據中華民國刑法第160條,意圖侮辱中華民國,而公然損壞、除去或污辱中華民國之國徽、國旗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九千元(於民國108年12月3日由立法院自三百元提高為九千元)以下罰金。 2. 正式升(降)國旗時,依據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第11條,應:一、全體肅立。二、唱國歌。三、升 (降) 旗-敬禮。四、禮成 3. 依據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第12條,國民遇升降國旗時,應就地肅立,注目致敬。各種車輛,除火車、救火車、救護車、軍警追捕車,或應援車外,遇升降國旗時,應就地停車。

    室外懸掛

    依據中華民國國徽國旗法 第5條 國旗之旗桿,白色,配金黃色圓頂。 第7條 門首懸國旗時,應懸掛於門楣之左上方。旗桿與門楣,成三十度之角度。如用兩面國旗時,可交叉懸掛於門楣之上,或並列於大門兩旁。 第8條 室外懸掛國旗之時間,自日出起,至日落時止。 第10條 政府機關、學校、團體及軍事部隊,應於適當地點樹立旗桿,每日升降國旗。 第13條 天雨時,除特殊情形,必須懸掛國旗外,應將國旗降下。雨停後,再行升上。其不在規定升降時間內,不必舉行儀式。

    室內懸掛

    第六條 政府機關學校團體及軍事部隊,應於禮堂及集會場所之正面中央懸掛國旗於國父遺像之上。 1. 中華民國國軍中山室 2. 各級中央、地方政府機關、學校之正廳或司令台、禮堂暨慶典場所、會議廳 3. 公私立學校、民意機關、軍事部隊、公司 4. 中華民國在海外之大使館、辦公室、協會、領土或領島。

    革命的青天白日旗

    1. 光緒十九年(1893年),革命先烈陸皓東寄住於尢列(四大寇之一)在廣州家中的「聽濤閣」時,設計一面「青地、中有白日」的青天白日旗,預備作為革命的旗幟。由於陸已在首次廣州起義(第一次革命)殉難,旗之正確圖案,知者不多,「當時旗上所排列叉光,多寡不一,縫製者多莫名其妙,後經總理(中山先生)解釋,謂叉光即代表干支數目,故叉光應排作十二,以代十二時辰。自是旗上叉光之數,始確定不易。」 2.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興中會總部在夏威夷成立,孫文召集革命同志舉行其首次幹部會議。興中會決定發動廣州起義,會員陸皓東設計之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軍之旗,旗底為藍色,以示青天,旗中置一白日,有白光芒十二道:8。此後多次起義皆以此旗為標幟號召,揭示「光明正照」、「自由平等」之義。 3.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第二次革命時,鄭士良舉義於惠州三洲田起義時,第一次打出青天白日旗為標幟:8。

    討論未果

    光緒三十二年冬(1906年),中國革命同盟會討論國旗之形式,孫文主張沿用青天白日旗,以紀念已犧牲之設計人陸皓東及其他興中會先烈;廖仲愷提議、並連同黃興共同支持使用井字旗有井田和天下九州的寓意;另有人提出用金瓜鉞斧旗,以發揚漢族精神;用十八星旗,以代表十八行省;用五色旗,則可以順應中國歷史和中華文化之習慣。黃興認為青天白日旗之形式不美觀,而且以太陽為標誌,是效法日本旭日旗,有日本並華之嫌;於是設計井字旗,以表示平均地權之意,但被孫否定:8-9。唯當時意見紛歧,國旗選用未解決而擱置。孫文再提出在青天白日旗上加紅地,改成紅、藍、白三色,以符合世界上如法國國旗有自由、平等、博愛之真意,作為革命軍的國旗樣式:8,此想法也成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構想。當時同盟會南洋分會副會長張永福之妻陳淑字(一說淑宗)依孫文「加紅色的新構想」,縫製了四種國旗草案,其中的草案一即仿自美國星條旗的設計,以五條紅線作為青天白日旗的襯底,然而該草案始終未被採用。孫文在民國元年(1912年)1月12日覆參議會函中,清楚定義:青天表示清清白白;白日象徵光明,代表光明正照,自由平等;紅色表示博愛。自丁末1907年潮州黃...

    國旗多次更易

    武昌起義後,中華民國於民國元年(1912年)1月1日在南京肇建,1月2日起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代行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職權。1月10日,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決議以五色旗作為中華民國國旗,取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之意;定鐵血十八星旗為陸軍旗,青天白日紅旗為海軍旗,請孫頒行全國:16:10。在討論中華民國國旗的問題時,因各省革命軍使用的旗幟並不一致,引起各省代表的爭執。其中,湖北、湖南、江西省共進會使用鐵血十八星旗,代表十八行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的中國同盟會卻使用五色旗,以代表;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貴州省則沿襲同盟會傳統,使用青天白日旗;陳炯明在惠州舉兵時曾採用井字旗,會師廣州後,未再使用。1月12日,孫認為五色表示五族取義不確,將五色上下排列亦不平等、仍有階級,未可遽付頒行,遂函覆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可俟諸民選國會成立後,再經由國民公開表決:10。 1912年1月28日中華民國臨時參議院成立,2月15日,臨時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5月6日,參議院討論國旗統一案:12。5月14日,臨時參議院議決以五色旗為國旗,將十八星旗改為十九星旗以置...

    抗戰之前

    1928年(民國1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成功後,該旗作為代表中國唯一法定國旗,普遍使用在公家機關及國民黨單位,但直至抗戰以前,中國民眾對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認同感有限,這與當時的中國整體環境有關;而中國共產黨在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後則多使用中國共產黨黨旗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旗,至1937年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才開始普遍使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另外,1933年19路軍在福建發動閩變時,建立了中華共和國,採用上紅下藍,中嵌黃色五角星旗與國民政府對抗。 儘管如此,由於當時國民政府已經在表面上取得了中國的統一,所以即便是山西的閻錫山、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廣東的陳濟棠、青海的馬步芳還有寧夏的馬鴻逵等國民黨地方派系,也陸續掛起了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以象徵中華民國的再度一統。所以無論是1930年的中原大戰,還是1936年的兩廣事變,交戰各方均使用一樣的國旗,以爭奪孫中山繼承者的正統地位。 西方媒體與歷史學者習慣以Nationalist China(國民黨統治下的中國)來與先前使用五色旗的Chinese Republic(中華民國北洋政府)在意義上進行區分,而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在西方人眼中具有...

    抗戰時期與戰後行憲時期

    1936年西安事變後,國共兩黨結束了對立關係,國民黨內各地方割據勢力也在團結抗日的口號影響下,陸續團結到了中央政府的旗幟之下,從而使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成為了中華民族主義的象徵,也廣泛的受到了當時中國愛國知識份子的認同。 八年抗戰期間中華民國國旗被海內外人士視為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抵禦外來侵略者的象徵,尤其是1937年10月29日,在上海四行倉庫持續抵抗日軍進攻的八百壯士們,因為升起了由女童子軍楊惠敏所攜帶的青天白日滿地紅國旗,而使得中國軍人洗刷了長年以來遭遇外國軍隊時,只能被動挨打的恥辱,並贏得了上海租界內外籍人士的肯定。 陳納德率領的飛虎隊在抵達遠東展開戰鬥之後,由於隨時可能會遭到日本飛機或者地面砲火的擊落,因此國民政府也頒發了上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血幅(Blood Chit),上書:「來華助戰洋人,軍民一體救護」。隨後包括取代飛虎隊的駐華空軍特遣隊以及第十四航空隊等美軍正規作戰部隊的飛行員,也持續的使用這份文件作為保命的護身符。由於大多數的美國飛行員在遇險之後,多能依靠血幅獲得不同政治勢力,甚至是親日政權部隊的幫助而回到後方,因而使得中華民國國旗連帶著血幅一同受到了當時同盟國軍方...

    臺灣戰後時期之使用

    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中華民國國旗在台灣開始使用至今,目前也是一些國際官方及非官方場合用來標識及代表台灣的旗幟。大多數的台灣人對中華民國國旗有認同感,也認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為代表中華民國或台灣的旗幟。政府機關、公共建築物或車站都會懸掛中華民國國旗;中、小學生朝會時必須參加升旗儀式,對其行標準或稍加改變的禮儀,唱《中華民國國歌》。升降旗時,演奏或演唱《中華民國國旗歌》。 現行中華民國法律條文對國旗的使用時機、場合、地點、尺寸、擺設方式、原料選用有詳細的規範,甚至為維護國家尊嚴,亦禁止變造國旗樣式或添加圖示等作為。

    蘋果公司據報導限制發送代表中華民國的emoji,尤其在設備的國家代碼或語言設置為中國大陸或簡體中文時。根據安全人員Patrick Wardle的調查,該政治審查代碼中的一個漏洞會導致系統崩潰。 2019-2020年香港反修例抗議活動期間,蘋果公司再次審查該emoji,並將其從香港和澳門地區設備中的iOS鍵盤移除。 1986年公映的美國影片《捍衛戰士》,飾演主角的湯姆·克魯斯身穿的皮褸背後有聯合國旗、美國國旗、中華民國國旗和日本國旗,但在2019年拍攝的影片續集《捍衛戰士:獨行俠》中,中華民國國旗和日本國旗都消失不見,被質疑好萊塢向中國審查妥協。 2020年10月8日,台北駐斐濟商務辦事處舉行雙十國慶日活動,現場懸掛中華民國國旗,蛋糕上也標有中華民國國旗圖案,引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斐濟使館不滿,...

    1928年北伐完成後,官方先後啟用了7面以國旗為基底的旗幟,分別是:1929年海關旗(同海關艦艉旗)、商船旗、鹽務旗、警艇旗、1931年海關旗(同海關艦艉旗)、護漁巡艦及漁業調查試驗等船旗幟、1947年警察旗。

    1927年成立的臺灣民眾黨黨旗便仿中華民國國旗設計。另外薩摩亞國旗、1948年和1974年版緬甸國旗相似,納米比亞國旗和南非新國民黨黨旗中的黃色太陽造型也與中華民國國旗的青天白日極為接近。 2008年北京奧運中,北京奧運官方在有中華台北隊參與的比賽中,限制攜帶中華民國國旗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進入賽場。有台灣棒球迷將當時的緬甸國旗帶入棒球賽現場為中華成棒隊加油。

    旗海圖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國旗的故事~國民政府檔案中有關國旗之史料(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內政部提供之中華民國國旗與國徽畫法(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黃龍旗、五色旗、鐵血十八星旗、青天白日旗、五星紅旗
    中華民國旗幟列表、中華民國軍旗列表
    中華民國國徽、青天白日徽
    中華民國國歌、中華民國國旗歌
  6. 基本介紹. 中文名 :中華民國國旗. 外文名 :The Flag of Republic of China. 別稱 : 五色旗 、 青天白日滿地紅旗. 歷史沿革 :北洋政府、國民政府. 提議 :滬軍都督府、孫中山. 設計 :趙鳳昌;陸皓東. 圖案 :紅黃藍白黑五色;青天白日紅底. 曾用地區1 : 中國內地 (1911-1928) 曾用地區2 : 中國大陸 (內地)(1925-1949) 目前使用地區 :中國 台灣地區 (1945-今) 國旗含義. 五色旗. 江蘇都督 程德全 及國民黨代理理事長 宋教仁 等認為:五色旗之創意根據中國文化用五數之習慣,以紅、黃、藍、白、黑五色代表漢、滿、蒙、回、藏五族聯合成大共和國之至德,寓義甚當。

  7. www.wikiwand.com › zh-tw › 臺灣國旗臺灣國旗 - Wikiwand

    臺灣國旗 大部分是指自1945年10月起管轄、有效統治 臺灣 的 中華民國 所使用的 中華民國國旗 (現行國旗)。 目前台灣地區 (自由地區)所使用並代表其 政權 的官方旗幟為 中華民國國旗. 但也有可能是指: 於1895年成立的 臺灣民主國 所使用的 臺灣民主國國旗 。 臺灣獨立運動 所擬議及實際推廣使用的 各種國旗 。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臺灣國旗大部分是指自1945年10月起管轄、有效統治臺灣的中華民國所使用的中華民國國旗(現行國旗)。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