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 金錢要花掉才能對人生創造價值,而創造價值的衡量方式,是盡可能地去創造更多生活體驗,這些體驗會以回憶的方式對人生帶來價值。我們在財務上的目標,常常是「最大化財富」,但如果想將財富與人生結合,那也許更好的目標,是改成「最大化人生體驗」。
    • 更高的年收入,不見得代表單位時間賺更多。例如年收7萬美元的人,可能工作上需要耗費掉更多的時間,換算單位時間的收入,不一定比年收入4萬美元的人更高。
    • 當你賺很多錢的時候,你會發現,自己很難停下來。原本你覺得賺1500萬就好,等到達成時,你目標又會變成2500萬,然後又變成1億。很難收手是因為,當下你的能力和資源,的確能幫你賺更多錢,
    • 如果你一年能賺100萬,死的時候卻還剩1000萬,這說明什麼?這也許說明,你有10年的工作時間,都在做白工。這些時間,原本你可以拿來做更多人生中想做的事情。
    • 重新看待金錢,不要過度執著,取得平衡。要注意錢、尊重錢、欣賞錢,但別過分執著金錢。這本書最大的重點是幫助讀者:重新看待金錢,重新塑造我們與金錢的關係。
    • 別因近因偏誤而過度承擔風險。投資時,採取中庸之道是最好的,避免過度承擔風險、或是狂壓在單一標的。書中案例:有一名客戶在過去囤積不少雷曼兄弟的股票,客戶自己有發現股價持續下跌,但還是不願賣掉,後來發生的事大家都知道了,當然是血本無歸。
    • 別購買自己不懂的金融商品。避免自已買入不懂的金融商品,除了深入研究之外,技巧性提問也是很好的辦法。購買自己不懂的金融商品,更準確地說,大多人其實都想弄懂金融商品,只是懶得看那些複雜的條文,或是用沒有時間推託,
    • 別試圖「看準」市場時機。預測市場走向的結果,來做投資決策,無疑是把自已完全暴露在風險中。沒有人能比市場聰明,如果想要看準時機,就等於是把自己的情緒,投射到金錢上,導致決策受到情緒盲點和偏見所影響。
  1. 2024年2月22日 · 書中提到一句話很好:. 「戰勝市場的關鍵不是時機,而是時間。. 」 (Trust in time rather than in timing.) 書中作者列舉許多案例, 說明主動選股的績效,遠遠不如 指數化投資 。. 其中一個研究案例由密西根大學的西虹教授 (Nejat Seyhun)所提出,研究團隊以 30 年為一個 ...

    • 曾經有一個朋友問: 「我有30萬元,要怎樣才能靠投資致富?」
    • 大多數投資新手無法想像自己是有錢人
    • 每年讓資產翻倍真的有可能嗎?
    • 想像手上有3000萬元,自己的投資會有什麼不同?
    • 學習投資中「顯而易見的事實」
    • 最後一個問題是:「如果投資這麼簡單,那困難在哪呢?」

    30萬元如果按照6.5%的年化報酬率, 30年後30萬會變成198萬元,但這結果對他而言很失望。 我問他希望能靠投資賺多少, 他回答的數字是1000~2000萬元,相當於需要年化報酬率13%~15%左右。 有趣的是,當我提到13%~15%的年化報酬率可以達成目標, 他眉頭一皺說:「我希望是每年資金能夠成長1~2倍的方法。」 對他來說,每年13%的報酬率相當於明年他的30萬會變成34萬元,只成長區區4萬元。 對他來說,至少一年要賺30萬,也就是100%的報酬率之下,他的財務才會比較「有感」的改善。 後來兩年後再次見面時,他侃侃而談自己操作權證和選擇權的經驗, 兩年下來大概處在略有小賺的狀況,但聽到他的操作巨大的起伏,也讓人捏了一把冷汗。 看到這裡,你應該發現問題在哪裡了。

    大多數人想的事情都一樣:「想追求超高的報酬,並且不要承擔任何風險。」 我們姑且可以把有這種想法的人稱為散戶, 這樣的想法會讓人忽略掉許多顯而易見的投資事實, 而且要說服散戶改變心意非常困難。 這問題無關任何複雜的投資方法,也不是權證和選擇權不好, 只是因為資金少影響了判斷, 導致他不認同市場上公認合理的報酬率,因此選擇了高報酬但也高風險的方法。 在投資中有許多人追逐著一夕致富的方法和技巧, 他們著迷於各種分析技術,認為投資事一件非常困難的技術,甚至認為每年10%、20%的報酬很低。

    其實答案顯而易見。 試想一個簡單的加減乘除問題: 如果你手上有30萬台幣,每年報酬率100%, 若能持續30年,資產會變成322兆美金。 相當於124個比爾蓋茲的總資產,或20年的台灣總GDP、可以建造5772棟101大樓… 這結果很明顯不合理。 許許多多顯而易見的「普通常識」,一但心態不正確,就會變得視而不見 反之如果你能調整心態,不需要太多高深的技術, 就足夠讓你靠投資創造額外的財富。

    想像明天一早睡醒,股市大跌,你的總資產下跌了2%,相當於虧損60萬元。 等於一個台灣上班族工作一整年的薪水化為烏有。 這時候你會選擇怎樣的投資方法? 1. 首先你會希望自己晚上睡得著覺 畢竟投資就是為了讓生活過得更好,如果動不動就幾十萬上下,生活品質也會蠻受影響的。因此在投資方法上,你會選擇一些輕鬆又安心的方法,避開一些高深複雜、需要常常看盤、造成自己情緒起伏的操作技巧。 2. 接下來,你也不再需要每年100%的報酬率 甚至不需要13~15%,你在意的是10年後如果能保持在每年6~7%左右的報酬率,3000萬資產就可以成長到5000萬到6000萬,至於明年賺多少那不是很重要。 3. 你會非常在意極端的風險,深怕遇到單一無法預期的巨大傷害 因為萬一資產突然間受到30%~40%的損失,那可是高達...

    《投資前最重要的事》這本書整理很多的比較數據、破解許多市場上看似直覺的迷思。 例如: 大多數主動型基金報酬率無法勝過ETF的被動操作 失業率高的年頭看似市場會比較差,但實際上報酬率卻相對經濟好的年度來得高 透過資產配置是否真的能降低風險,過程最差時會發生什麼狀況等案例。 作者都有明列出詳細的測試數據,許多數據統計長度甚至超過70年,只有在這麼長的周期下你才可能認識到許多短期內看似不存在的風險與報酬效益。 書中提到幾個重要且顯而易見的事實,對於還沒有仔細研究過投資的人來說, 如果能把這些基本常識仔細了解,實際上投資並不困難,舉幾個例子: 1. 股票的報酬率遠優於債券 1928年以來,S&P500的年化報酬愈高達9.6%,即使扣掉通膨也還高達6.5%,但如果你持有債券,扣除通膨的年化報酬率就只剩...

    雖然理論你都知道,但人們對於難以預期的未來心中仍是抱著恐懼和不安。 要消除不安的方法,就是先去預想自己未來將會面臨哪些困難。 股市崩盤時怎麼辦? 當獲利不如預期時怎麼辦? 當朋友向你推薦一檔他認為可能有高報酬的標的時該怎麼辦? 家人親友認為你的投資是在賭博時應該怎麼辦? 看完這本書後,相信你能找到答案。 後記: 這次市場先生寫的推薦序特別長, 許多投資觀念方法也許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的原因, 都不是出自於觀念方法的好壞,只是因為自己的資金太小而已。 假裝自己有錢,並不是要你騙自己 而是試著從有錢人的角度去思考同樣的機會以及背後的風險, 也許你會得到和現在完全相反的答案。 有興趣可以看看這本書《投資前最重要的事》 關於投資理財, 額外分享給你幾篇相關文章: 1. 77年次林禮祥靠房地產和投資,...

  2. 2021年12月5日 · LTCM的夢幻組合成員. 1994年,長期資本管理公司LTCM成立了,韋勒找來了華爾街一群頂尖的菁英加盟, 其中包含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Robert Merton和Myron Scholes (就是發明選擇權定價理論Black-Scholes Model之一的Scholes), 還有美國前財政部副部長及美聯儲副主席David Mullis, 並挖角所羅門兄弟幾個頂尖的債券交易員。

  3. 2020年9月23日 · 恐懼與貪婪指數 (英文:Fear & Greed Index)是由CNN Business開發的指標,用來衡量投資人對股市的情緒。. CNN Business認為投資人會受兩種情緒影響:恐懼和貪婪,太多的恐懼會使股價遠低於它們應該達到的水準,當投資人變得貪婪時,則會把股價抬得太高。. CNN Business將 ...

  4. 2023年11月22日 · ROIC-WACC Spread 意思是指公司的資本投資報酬率 (英文: Returns on Invested Capotal,簡稱 ROIC )是否能長期高於平均資金成本 (英文: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簡稱 WACC )。. 當ROIC-WACC Spread > 0 代表公司賺取正的超額經濟利潤 ,其投入資金的報酬率大於投入資金的 ...

  1. 相關搜尋

    李佳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