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4日 · 問題可能出於見工時問錯問題,被面試官「叮」。 福布斯雜誌(Forbes)訪問多位企業高層,了解他們對求職者見工時的看法,並總結出6條見工時不應問的問題。

  2. 2021年5月6日 · 期指玩法原理與其他期貨相同,買升時指數上升可獲利,下跌時虧損;買跌或沽空,在指數下跌時便會可獲利,上升時虧損。 買入或沽空期指即「開倉」,賣出或買回期指即「平倉」。 期指教學類型篇:「大期」及「細期」 「大期」以HK$50為1點,恆指每升或跌1點,投資者便有HK$50的利潤或虧損。 「細期」所指的則是「小型恆生指數期貨」,以HK$10為1點。 期指教學結算篇:甚麼是「期指結算日」? 每份期指都設有到期日 (又稱「期結」),一般期指為每月平倉。 期指結算日定在每月的倒數第二個交易日,會以期結當日每5分鐘的平均恆指價位結算,以結算價退回相等現金價值於投資者。 留意期指按金水平 不足時須補倉或斬倉.

    • 港股牛熊證屬衍生合約非實質買賣股票
    • 「牛證」買升 「熊證」買跌
    • 港股牛熊證吸引之處 升跌均可獲利具槓桿效應
    • 港股牛熊證投資關鍵 到達收回價即「打靶」
    • 牛熊證行使價 真正合約履行價
    • 港股牛熊證換股比率 反映牛熊證對追蹤目標敏感度
    • 計算牛熊證升跌敏感度及價位波動
    • 牛熊證財務費用 證商的成本及收益
    • 牛熊證價格計算 內在值 + 財務費用
    • 牛熊證「打靶」收回後 結算方式

    港股牛熊證實質上不是資產,而是由複雜的金融及計算工具所訂定的交易合約。一般人很難完全了解每家牛熊證發行商背後的計算方式,但無論如何也要知道:買入牛熊證,只是與發行商簽下一份具約束力的合約,並不是買入任何實質資產。 亦即是說,每一張牛熊證,都是與投資市場掛勾的「一份協定」。如果你決定購買牛熊證,就等於要按照牛熊證上所寫的規定去履行支出或獲利,不論發行牛熊證的發行商,或是購買牛熊證的買家,都會在相應情況之下獲得或支付金錢。 買賣牛熊證與股票等傳統的資產投資方式完全不同,純粹只是按照合約(牛熊證)的規定行事。所以,又有人會說購買牛熊證的買家不能稱為「投資者」,整個行為甚至可稱為「對賭」。

    港股牛熊證其實是統稱,所指的分別是「牛證」及「熊證」,屬於兩種不同的衍生工具合約,簡單解釋就是,你與發行商立約,透過對象指數、即「相關資產」的升跌而獲利。 買入牛證,當掛勾的資產價格或指數上升,你便可獲利,當下跌時則會虧蝕;而買入熊證,即掛勾資產價值或指數下跌,你便可獲利,如掛勾資產價客或指數上升,即會虧蝕。

    港股牛熊證最大的特徵,在於不論你買升或是買跌,只要方向正確,也能夠獲利,而價值升跌幅也有極為顯著的槓桿效應。一般而言,牛熊證的槓桿比率是指指數或股價變動1%,影響牛熊證價格變動的百分比。 牛熊證價格與資產價格互相槓桿掛勾,動輒以10倍起跳,如果相關資產變動了1%,牛熊證可能有10%的波幅,愈貼近收回價(詳見下文)的槓桿比例愈高,獲利的可能性就愈高。 不過,與所有投資產品一樣,牛熊證的槓桿效應是雙面刃,假設買入牛證,在升的時候多賺10倍,跌的時候也多蝕10倍。

    牛熊證最大風險,除了是極為劇烈的波幅之外,就是俗稱「打靶位」的收回價。 每一款牛熊證,都有其收回價,如果是牛證,收回價必然低於可買入價,亦即是當掛勾指數或股價下跌到收回價,牛熊就會被收回;而熊證的收回價則必然高於可買入價,當掛勾指數或股價上升到收回價,熊證就會被收回。 還記得上文提到,牛熊證是一種「合約」嗎?由於合約中列明,無論任何時候,一旦觸及收回價,該牛熊證在市場上的所有交易便會終止,被發行商收回後,無論掛勾資產或指數之後回升或回跌,牛熊證都不能再進行交易。發行商會收回所有牛熊證相關的資金,如果是R類牛熊證 (詳見下文),而未觸及行使價水平,才會退回少量現金。

    牛熊證另一個概念 -「行使價」,經常有人會將它和收回價互相混淆。行使價(Strike Price)其實是傳統投資證券常見概念,即使雙方立約決定必須出售或購買的合約價值。 由於港股牛熊證設有收回價,觸及收回價時就會終止交易,而收回價可以與行使價相同,亦可以不同。如果相同,那麼證券商在收回牛熊證後,就會完全沒收所有資金。 如果收回價與行使價有差異,就會出現所謂「剩餘價值」,將會退還若干金額予牛熊證的買家。因此,亦有牛熊證買家會說行使價是「止蝕位」,用以計算被「打靶」後仍可獲得的金額。 收回價與行使價相同的牛熊證,被稱為N類牛熊證;如果不同,則被稱為R類牛熊證。目前香港大部份牛熊證均為R類。 有人會問,那每次均買入行使價與收回價相差最遠的R類牛熊證,不就最安全?別忘了發行商會計算槓桿比率及牛熊證的...

    牛熊證「換股比率」的意思,其實是指以多少份投資產品,才能換到1份正股或1點指數。假設換股比率為10,000:1就要1萬份,而換股比率為100:1,就要100份,如此類推。牛熊證的價格,亦會根據換股比率而定,在計算上愈容易換到正股,價格自然就愈貴, 你或許會問,既然港股牛熊證並非在買入資產,那為何還要計算「換股比率」,實際上這是一種計算工具,與牛熊證的敏感度有關。 換股比例愈高,可換到的正股/指數愈多,與正股/指數關係愈「緊密」,即敏感度愈高,牛熊證的價格跳動就愈快(不論升或是跌),獲利就較多但風險也較高。如果換股比例愈低,敏感度愈低,風險及回報亦較低。

    如果要計算港股牛熊證跳動幅與掛勾指數/股價的關係,就需要先了解兩件事:一、最低買賣格位;二、換股比率 (或稱兌換比率)。 目前香港證交所規定了不同種類牛熊證的最低買賣格位,按價格範圍而分類,如果證券價格為HK$0.01至HK$0.25,每跳一格就是HK$0.001。而指數牛熊證常見的價值範圍,則可參考以下表格:

    牛熊證之所以能夠「以小博大」,其實是買家本身只提供了類似保證金的少量金額,其他部份則由發行商來支付以履行整份牛熊證合約。過程中會由發行商「代為」履行及計算所有升幅跌幅,所以在牛熊證的價值當中,會包括少量的「財務費用」,與發行商的利率掛勾。

    牛熊證的價格,主要有內在值及發行商的財務費用所組成。內在值即是牛熊證行使價與指數或股票價格的差距 牛熊證內在值計算公式: 牛證:(指數或股票價格 – 行使價) / 換股比率 熊證:(行使價 – 指數或股票價格) / 換股比率 假設某指數牛證行使價28,000點,現時指數28,050點,換股比率10,000:1,內在值即為 (28,050 – 28,000) / 10,000 = HK$0.005 至於牛熊證財的務費用,包含發行商所收取的手續費、借貸成本及利潤。 牛熊證財務費用的計算公式是: (行使價 / 換股比率) x 參考利率 x (剩餘日期/365) 不過,不同發行商的財務費用計算方法或有分別,購買前可參考牛熊證財銷售文件。

    當指數或股票價格觸及牛熊證的收回價,發行商便會停止所有相關交易,收回牛熊證並進行結算。在收回後發行商通常會觀察2個交易時段的指數或股票價格,以最高或最低位計算剩餘價值;如果該價位升穿 (熊證) / 跌穿 (牛證) 的行使價,剩餘價值會歸零。 牛熊證「打靶」收回後的剩餘價值計算公式為: 牛證:(最低位價格 – 行使價) / 換股比率 熊證:(行使價 – 最高位價格) / 換股比率 假設某指數牛證收回價28,000點、行使價27,900點、換股比率10,000:1,觀察期內指數最低位27,920點,每股牛證剩餘價值為 (27,920 – 27,900) / 10,000 = HK$0.002。

  3. 2018年8月31日 · 別人可以花幾秒偷大家的理論,但可能窮一生也偷不走你的技藝。 人在職場,身懷別人偷不走的技藝,才是升職加薪的關鍵。 第五:勿望中大獎 培養興趣可致富

  4. 2018年11月21日 · 1號牌照有兩種,行內術語稱為「大牌」及「細牌」。 當中,大牌可以有坐盤,細牌不可。 坐盤指股票行可接收客戶的盤,即與客戶進行對賭。 股票行如有坐盤,它們所給予的投資建議或有欠中肯。 所以,倘若大家有朋友是股票經紀,教大家投資股票輸錢,請大家別怪他,因為他可能也是受害者。 原因就是他相信了公司所謂的分析報告。 股票行設「盤房」 布局賺客錢. 股票行內均有一間神秘房,稱為「盤房」。 房內決策人多為公司的RO(持牌負責人員,Responsible Officer,簡稱RO),以決定公司盤的交易策略。 因為盤房內存有眾多敏感資料,故其所在位置絕對不會存在著前線股票經紀。 有些股票行,盤房的員工與前線股票經紀更在同一大廈的不同層數上班,以防兩者因為關係要好,而合謀贏取公司金錢。

  5. 2018年4月22日 · 小斯. Fly For Miles. 文章由小斯提供。 延伸閱讀: 平住名牌酒店 有方法! 有預訂連鎖集團酒店的朋友均知,一般酒店的折扣代碼都不適用,故慳錢方法就是善用不同酒店集團的最優惠價格保證計劃 (Best Rate Guarantee,下稱BRG)。 海外簽賬 ,一般人均認為用銀聯信用卡最好,因為沒手續費。 可是,這未免忽略了使用信用卡得到的積分能否彌補簽賬手續費之餘,還能帶來正收益這個重點! 故今次就跟大家從信用卡滙率、手續費及積分三方面,討論海外簽賬用哪張卡好。 求稿! 各位朋友, MoneySmart 誠邀大家投稿,分享生活上的理財、投資技巧及慳錢小智慧。

  6. 2021年4月27日 · 窩輪其實是英文「Warrant」的音譯,是一份可以瞄準一個指定價格 (行使價),在指定日期 (到期日) 而買入或出售有關資產 (股票、指數、基金、外匯、商品等) 的合約。 現今的窩輪基本上不作購入資產,到期時以現金結算,只作為投資獲利的工具。 窩輪種類 認購證買升 認沽證買跌. 認購證 (俗稱Call輪) 即一張窩輪在到期前,以指定價錢行使「購買權」的合約。 如果對象資產發升至HK$120,HK$100認購證的持有者,便可賺HK$20;如果最後對象資產跌至HK$80,剛好到期必須行使認購證,便會虧蝕HK$20。 除了認購證,窩輪還有認沽證 (俗稱「Put輪」),投資者可認購在到期前出售對象資產的權利。 假設是HK$100認沽證,如果到出售日之前,對象資產跌到HK$80,便可多賺HK$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