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國際機構列表 ,列舉 國際組織 和各種國際 論壇 。 全球性國際組織 [ 編輯] 聯合國 及其下屬 專門機構 、其他聯合國實體及機構 [1] ,例如: 世界貿易組織. 國際海事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 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糧食及農業組織. 伊斯蘭合作組織. 國際刑警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會.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政黨國際 [ 編輯] 國際民主聯盟. 自由黨國際. 社會黨國際. 第四國際. 共產黨和工人黨國際會議. 已解散的全球性國際組織 [ 編輯] 國際聯盟. 第一國際. 第二國際. 第三國際. 區域性國際組織 [ 編輯] 地區性國際組織地圖. 歐洲 : 歐洲聯盟. 歐洲委員會. 歐洲自由貿易協會. 歐洲太空總署. 北歐理事會. 北歐波羅的海八國.

  2. 国际机构列表 ,列举 国际组织 和各种国际 论坛 。 全球性國際組織. 聯合國 及其下属 专门机构 、其他联合国实体及机构 [1] ,例如: 世界貿易組織. 国际海事组织. 世界衛生組織. 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粮食及农业组织. 伊斯兰合作组织. 国际刑警组织. 國際貨幣基金會.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國際海道測量組織.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政黨國際. 國際民主聯盟. 自由黨國際. 社會黨國際. 第四国际. 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已解散的全球性国际组织. 国际联盟.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第三国际. 區域性國際組織. 地区性国际组织地图. 歐洲 : 歐洲聯盟. 歐洲委員會. 歐洲自由貿易協會. 歐洲太空總署. 北歐理事會. 北歐波羅的海八國.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三海倡議.

  3. 國際組織 是研究國際機關及其程序之一種學問;國際間為處理國際事務而設立機關,為便利處理事務而制定程序 [1] :1 。 具有國際性行為特徵的 組織 ,可以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各項事務,國際組織可分為兩種主要型態: 政府間國際組織 (IGOs):成員都是 主權國家 或其它成員不必為主權國家的國際組織(像 歐盟 和 世界貿易組織 )。 非政府間國際組織 (INGOs):任何國際組織,凡未經 政府 間協議而建立,均被視為是為這種安排而成立的非政府國際組織。 包括 獨立組織 、 民間組織 、 第三部門 、 志願協會 。 從法律角度來講,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必須有一部 公約 作為基礎,並且有一個 法人 。 成員及功能 [ 編輯] 國際組織在功能上,成員以及成員的標準上有區別。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形成與發展
    • 特徵
    • 數量
    • 分類
    • 組織列表
    • 構成
    • 地位與作用

    國際組織是現代國際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兩個以上國家或其政府、人民、民間團體基於特定目的,以一定協定形式而建立的各種機構。

    國際組織分為政府間組織和非政府間組織,也可分為區域性國際組織和全球性國際組織。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聯合國,歐洲聯盟,非洲聯盟,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世界貿易組織等,非政府間的國際組織有國際足球聯合會,樂施會,創行,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國際紅十字會等,各種國際組織在當今世界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中文名:國際組織

    •外文名: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亦稱:國際團體或國際機構

    •特徵:國際性行為

    •性質:常設性機構

    •數量:6.2萬餘個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和全球化趨勢的推進,國際組織快速擴張,它們不僅數量上數以萬計,而且覆蓋廣泛,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體育、衛生、教育、環境、安全、貧窮、人口、婦女兒童等等眾多人類生存和發展相關的領域,已成為左右世界局勢和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了解國際組織的發展與現狀,就是了解國際社會的發展與現狀。

    國際組織是為了適應國家之間的交往日益頻繁,交往的領域和地區不斷擴大而產生和發展起來的。19世紀最早在歐洲出現了如萊茵河、易北河等國際河流委員會。

    19世紀後半期,科學技術和交通工具的進步使國際交往逐步擴大到社會生活的許多領域,在通訊、公共衛生和經濟貿易等方面,出現了“國際行政聯盟”的組織形式,如國際電信聯盟(1865)、萬國郵政聯盟(1875)等。這種以專門業務和行政性的國際合作為目的的組織,成為現代國際組織的雛型。

    進入20世紀後,出現了以政治和國際安全為中心的綜合性的國際組織,其中有全球性的如國際聯盟和聯合國,也有地區性的如阿拉伯國家聯盟、非洲國家統一組織等;還成立了各種專門業務性的國際合作機構,如聯合國專門機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交往越來越頻繁,國家間的相互依賴日益加深,這為國際組織的發展帶來了新的變化,體現出當代國際組織的主要特徵:

    組織機構趨於完善

    19世紀的國際行政聯盟,是由常設機構國際事務局負責日常工作,成員國代表會議只是在若干年內討論一次有關條約規定的國際合作,並不負責實際工作;當代國際組織一般在常設秘書處之上設定大會、理事會這種實質性的權力機構,享有決策權。

    組織規模龐大

    19世紀的國際組織,其成員國基本上是歐美少數已開發國家。當代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幾乎包括了世界所有國家,各種專門組織絕大多數都擁有 100多個成員國。

    形成國際組織網路

    20世紀以來若干年份政府間國際組織(IGOs)數量

    年份 數量 年份 數量

    1909年 37 1989年 4068

    1951年 123 1992年 4878

    1962年 163 1996年 5885

    1970年 242 2000年 6556

    按成員分類

    政府間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IGOs),指一般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通過宣言等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公約而成立的國際組織, 例如,聯合國專門機構(Special Agencies of the United Nations)等。

    非政府國際組織(International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NGOs),指未經政府間協定而建立,由獨立機構、民間組織、志願協會等團體組成的國際組織,占國際組織總數80%以上。例如,國際紅十字會(International Committee of the Red Cross,ICRC)、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等。

    按地域分類

    全球性國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名稱一般以聯合國(United Nations)、世界(World)、全球(Global)、國際(International)的英文字母縮寫開頭,例如,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國際勞工組織(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UNICEF)。

    區域性國際組織:這類國際組織的名稱一般指明其所在地域,例如,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 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EU)等。

    經濟文化類組織(非政府組織) 政治類組織

    歐洲聯盟(歐盟) 獨立國家國協(獨立國協) 上海合作組織 阿拉伯議會聯盟 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 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 拉丁美洲議會 阿拉伯馬格里布聯盟 非洲聯盟(非盟) 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歐安組織) 美洲國家組織 法語國家組織 東南亞國家聯盟(東協) 南美洲國家聯盟 里約集團 國際移民組織 伊比利亞美洲國家首腦會議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 桑戈委員會 亞洲議會和平協會 禁止化學武器組織 華沙條約組織(華約) 歐洲委員會 南亞區域合作聯盟 波羅的海國家理事會 各國議會聯盟 維謝格拉德集團 巴統 亞洲議會論壇 海灣合作委員會 聯合國協會世界聯合會 大赦國際 國際刑警組織 伊斯蘭會議組織 前政府首腦國際行動理事會 大英國協 國際刑事法院 加勒比國家聯盟 南美國家共同體 社會黨國際 核供應國集團 葡語國家共同體 中歐倡議國組織 不結盟運動 澳新美理事會 自由進步黨國際 古阿姆民主與發展組織 巴黎俱樂部 七十七國集團 國際勞工組織 中國-阿拉伯國家合作論壇

    經濟類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世貿) 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 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 政府間發展組織(伊加特)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經合組織) 亞洲開發銀行 世界銀行 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 15國集團 非洲開發銀行 歐洲復興開發銀行 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 20國集團 美洲開發銀行 加勒比開發銀行 中部非洲國家經濟共同體 24國集團 歐洲中央銀行 歐洲自由貿易聯盟 南部非洲發展共同體 國際展覽局 南方共同市場 比荷盧經濟聯盟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 關貿總協定 安第斯共同體 太平洋島國論壇 大湖國家經濟共同體 博鰲亞洲論壇 太平洋共同體 東部和南部非洲共同市場 非洲發展新夥伴計畫 世界旅遊組織 東非共同體 西非經濟貨幣聯盟 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 國際能源機構 拉美經濟體系 中美洲一體化體系 大湄公河次區域經濟合作 世界能源理事會 拉美一體化協會 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科托努協定 黑海經合組織 發展中八國集團 反洗錢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南方銀行

    科技、文化、體育等專業類組織

    世界衛生組織 第三世界科學院 世界民主青年聯盟 國際足聯 英國心靈研究協會 國際科學理事會 世界基督教會聯合會 亞奧理事會 國際檔案理事會 國際自由工會聯合會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國際殘疾人奧林匹克委員會 世界遺產委員會 國際交流發展計畫 萬國郵政聯盟 國際軍體理事會 世界漢語教學學會 世界盲人聯盟 國際音樂理事會 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 國際世界語協會 國際新聞工作者協會 國際新聞學會 國際戰略研究所 國際新聞工作者聯合會 國際大學協會 國際奧比斯組織 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 世界穆斯林大會 無國界醫生組織 國際翻譯工作者聯合會 世界土著人理事會 國際新聞電影協會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 世界佛教徒聯誼會 世界科技城市聯盟 國際志願服務協調委員會 國際會計師聯合會 世界休閒組織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聯合會 亞太空間合作組織 世界醫護人員聯盟 國際反貪局聯合會 國際反捕鯨委員會 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 國際竹藤組織

    據UIA統計,2004~2005年,包括其所有類型的各類國際組織共有58859個,比1991年多1倍以上,其中,政府間國際組織數目為7350個,非政府間國際組織有51509個,分別比1991年多61%和109%。國際社會的日益組織化不僅表現在國際組織數目的增長上,更重要的是體現在國際組織範圍的擴大上,它早已衝破初創時期的地域、領域局限,活躍在當今人類社會的所有方面。

    國際組織的分類很多,這裡根據UIA的國際組織分類和數據解析當今國際組織的結構。根據UIA2004~2005年《國際組織年鑑》的數據,表3包括的各種類型下的全部國際組織有57964個,其中,IGOs有7306個,INGOs有50658個,分別占全部國際組織的12.6%和87.3%,INGOs的數目是IGOs的7倍,從INGOs的數目一直多於IGOs,而且INGOs的增加速度一直高於IGOs,二者數量上的差距越來越大。同時我們通過各類IGOs和NGOs的數目進行相關分析,發現它們的相關程度高達0.81,這也說明IGOs和NGOs的各類組織形式結構基本類似。

    在UIA三大類國際組織中,協定性國際組織是最重要的,而其他兩類組織,即特殊形式的國際組織和其他形式的國際組織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際組織,2004~2005年,協定性國際組織,包括IGOs和NGOs,共占到全部IO的13%,其他類型國際組織占26%,特殊形式國際組織占61%,第三種類型的國際組織數量最多。

    在協定性組織中,區域性國際組織份額最大,占其全部的77.98%,比三類全球性國際組織的總和還多,顯然,覆蓋的地域越大,國際組織數量越少;其他類型的國際組織中,以國際事務為導向的國家組織(G類)占45.19%,其次是包括基金等形式的特殊形式的組織(F類,31.85%);在數目最多的特殊類型的國際組織中,目前不活躍的非協定性的(H類)或尚未被確認的國際組織(U類)占到70%以上,其次,包括雙邊條約的國家組織(N類)占10.67%,多國條約(T類)占6.61%,在特定複雜的國際組織內獨立存在的內部組織或附屬機構(K類)占5.66%,而排在最後三類是:宗教(R類,2.57%)、國際會議系列(S類,2.04%)和新出現的尚未得到確認的國際組織(J類,1.31%)。

    各種類型的國際組織對當今國際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特別是協定性IGOs,是國家間多邊合作的法律形式,是一種機械化、組織化的國家間合作。國際組織首先是國際社會的論壇和談判場所,如聯合國大會在伊朗核問題等危機出現時的討論,在解決爭端或規則制訂等方面為成員國提供了時間或空間;國際組織是國際立法的組織者和推動者,自二戰後,涉及各個領域的國際公約或多邊條約,幾乎都由國際組織完成;國際組織是國際事務的管理者和組織協調者以及國際資源的分配者,比較典型的如石油輸出國組織在石油的生產、銷售、價格等方面制定的管理機制。對於國際社會最大的安全問題,國際組織是和平解決爭端的機構,是國際和平與安全的維護者。二戰後世界範圍內的和平得以維持,和平成為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國際組織功不可沒,如聯合國、非洲統一組織、美洲國家組織等都曾有效地緩和、平息了多起地區衝突、內部動亂,為防止戰爭的蔓延和升級、恢復和平、解決爭端奠定了基礎。

    目前INGOs對國際社會事務的參與和協調能力也越來越強大,其活動範圍越來越廣,除了在救濟、後勤、運輸、醫藥服務、安全、人權、健康和環境等方面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外,在支持落後國家全面發展、危機國家重建等方面也起到重要作用,甚至在政治和司法領域也發揮越來越重要而複雜的作用,如歐洲國家的NGOs甚至有抗衡政府或制衡政府的作用,對決定福利、國家法令、政府資源分配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影響力,1997年的草根運動(GRASS ROOT CAMPAIGN)被當做NGOs參與政治影響力的分水嶺。它們不僅與政府對話,與IGOs也互相影響,如在WTO坎昆會議等對開發中國家諸多不利的談判中,NGOs一直給予干擾,對世界貢獻良多。有時在危機情況下,NGOs的行動比政府組織更有效。NGOs目前在全球經濟中也起著重要作用,在將近40個國家裡,NGOs的經濟活動占GDP的5%以上,占就業人口的4%以上(Lester Salamon,S.Wojciech Sokolowski,2004)。在可以預料的將來,各類國際組織在國際事務中會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非政府組織。

    國際組織在條約和宗旨規定範圍內,享有參與國際事務活動的獨立地位,具有直接承受國際法權利和義務的能力,而不受國家權力的管轄。這是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基本特性。《聯合國憲章》第 104條規定:“本組織於每一會員國之領土內,應享受於執行其職務及達成其宗旨所必需之行為能力。”這種地位與能力具體表現在:有權同會員國及其他國際組織締結條約或簽訂協定;負責召開各種立法會議,並間接參加造法性條約的形成過程;聯合國機構和人員在會員國境內享有為執行其任務所必要的特權與豁免;保有及處理本組織資產的權利。多數學者認為,國際組織特別是聯合國組織,具有國際法的主體地位與資格。但國際組織與國家有所不同,前者的權利來源於各國簽訂的條約和該組織的組織法,它在國際法上的主體地位是派生的,即使聯合國組織本身,也並不是國家那樣的政權機構。因此,有的學者把聯合國作為世界政府的見解,是缺乏法理和事實根據的。

    為成員國展開各種層次的對話與合作提供場所

    每個國際組織都是特定區域範圍或特定問題的國際論壇,是一種常設的固定的國際會議形式,是聯接、溝通各成員國的紐帶和渠道。經由這一所有成員國平等參與的國際議事機構,各國可自由表達本國的立場觀點,可充分討論共同關心的國際問題,有利於國際社會形成和宣示某種世界輿論,有利於協調成員國的政策與行動。這種論壇也是多邊外交的一種組織形態,為成員國之間正式或非正式的交往、會談提供了方便的時間與場所,有利於雙邊關係的發展和緊張局勢的緩解。

    管理全球化所帶來的國際社會公共問題

    如同一國政府是本國內外事務的管理者,國際組織在一定意義上充當了國際社會共同事務的管理者的角色。特別是在那些專門性或技術性領域,從郵政、電訊、海事、衛生,到氣象、民航、原子能、智慧財產權,諸如此類,全球性或區域性管理規則的制訂,管理機構的建立與運作,都是由相關國際組織來完成的。儘管有人對這類管理性國際組織的成效一再提出質疑,但也不否認這些方面國家間合作的必要性。在人們驚呼世界已進入一個地球村的時代,國際組織的管理者職能只會越來越加強。

    在成員國之間分配經濟發展的成果和收益

  4. 2021年10月29日 · 台灣退出聯合國之後,也被要求退出隸屬於聯合國的各個國際組織,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國際民航組織ICAO。 在國民黨馬英九任職總統期間,即2008年之後,台灣曾連續數年以觀察員的身份參與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 當時WHO和北京都沒有聲稱這一舉動違反聯合國原則或國際法,被認為是兩岸政治緩和帶來的突破。...

    • 國際組織1
    • 國際組織2
    • 國際組織3
    • 國際組織4
    • 國際組織5
  5. 世卫组织致力于推动全世界非传染性疾病和精神卫生疾病患者有意义地参与,最新推出了一个与该主题相关的以联合国所有六种语言制作的新电影系列。 烟草:电子烟. 电子烟分为电子尼古丁传送系统和电子非尼古丁传送系统两大类,其中包括电子雪茄和电子烟斗。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国际组织國際組織 - Wikiwand

    國際組織 是研究國際機關及其程序之一種學問;國際間為處理國際事務而設立機關,為便利處理事務而制定程序 [1] :1 。 具有國際性行為特徵的 組織 ,可以解決國與國之間的各項事務,國際組織可分為兩種主要型態: 政府間國際組織 (IGOs):成員都是 主權國家 或其它成員不必為主權國家的國際組織(像 歐盟 和 世界貿易組織 )。 非政府間國際組織 (INGOs):任何國際組織,凡未經 政府 間協議而建立,均被視為是為這種安排而成立的非政府國際組織。 包括 獨立組織 、 民間組織 、 第三部門 、 志願協會 。 從法律角度來講,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必須有一部 公約 作為基礎,並且有一個 法人 。 Oops something went wrong: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