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阿拉伯板塊、安納托利亞板塊與非洲板塊

      Image courtesy of researchgate.net

      圖片: researchgate.net

      • 美國「國家地震資訊中心」(NEIC)地震學家阿塔威(Yaareb Altaweel)指出,土耳其位處阿拉伯板塊、安納托利亞板塊與非洲板塊匯聚而成為地震熱點。 當板塊滑過並相互擠壓時會產生摩擦和壓力,能量釋放成為地震。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2月7日 · 2023年2月7日. 最近更新: 2023年2月7日. 土耳其大地震死亡人數增至5000人. 當地時間周一2月7號凌晨土耳其東南部靠近敘利亞邊境接連發生兩次劇烈的地震現在已有逾5000多人死亡數千人受傷。...

    • 2 分鐘
  3. 2023年2月6日 · 這次地震的 震源 位於 安那托利亞板塊 、 阿拉伯板塊 和 非洲板塊 這三塊板塊的交匯處附近,因此地震活動頻繁。 即使如此自1970年以來該地震 震央距 250公里範圍內的區域僅發生過3次規模在6以上的地震,而這些地震均發生在 東安那托利亞斷層 附近。 其中,規模最大的地震為 2020年1月發生的6.7地震 。 與這次地震的震央地區相比,土耳其南部的其他地區和 敘利亞 北部曾發生過更為嚴重的破壞性地震。 例如,儘管歷史久遠的地震的準確位置和規模無法準確知曉,但坐落於敘利亞北部的 阿勒坡 曾因大型地震摧毀過數次。 最顯著的例子是1138年發生的7.1地震和1822年發生的7.0地震。 其中,後者造成的死亡人數達2萬至6萬人 [10] 。

  4. 2023年2月11日 · Getty Images. 周一2月6日凌晨靠近敘利亞邊境的土耳其東南部發生強烈地震造成2萬多人死亡多人受傷。 地震發生在加濟安泰普鎮(Gaziantep)附近,隨後發生了多次餘震,其中一次的強度幾乎與第一次地震一樣大。 為何如此致命? 第一次地震強度很大,它被記錄為7.8級,在官方震級中被列為「重大」。...

    • 這次土耳其的地震規模有多大?
    • 土耳其為什麼會發生大地震?
    • 地震發生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板塊碰撞
    • 這次土耳其錯動的斷層是?
    • 為何地震為何總是突然發生, 而不是緩慢的釋放應力?
    • 台灣為什麼有許多斷層?

    今年2月 6 號,土耳其當地時間凌晨四點,發生了地震矩規模(Mw) 7.8 的強震(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 的測定數據);震央位於土耳其南部與敘利亞接壤,有著 170 萬人口的加濟安泰普省,震源深度僅僅只有 17.9 公里,屬於極淺層地震。 不幸的是,大約 9 小時之後,距離震央東北方不到 100 公里的地方,再度發生規模 7.5 的地震,深度甚至只有 10 公里,最大震度甚至高達麥卡利震度的 X 度,相當於台灣的 7 級地震。 光是在土耳其境內,強震造成四萬一千多人死亡、十萬多人受傷,是土耳其百多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

    地球表面包含地殼和一小部分的地函質地剛硬的地方,被稱為「岩石圈」,它並不是完整的一塊,而是分裂許多個「板塊」。中洋脊新生的海洋地殼會推著兩側的板塊不斷向外擴,最終在海溝下沉回到地函,完成循環。 然而,這些板塊彼此運動的速度和方向並不一致,彼此之間會有碰撞、擠壓、摩擦、分離等等的相對運動,形成相互碰撞的「聚合型板塊邊界」、相互分離的「分離型板塊邊界」以及水平錯動的「轉形型板塊邊界」(Transformation Fault,臺灣中學課本常翻作「錯動型板塊邊界」)。 實際攤開地圖,土耳其大部分區域都位在高原上;但在腳底下,土耳其的土地正不偏不倚的落在四個板塊的交界處:北邊的歐亞板塊、南方有阿拉伯板塊、西南方是非洲板塊,大部分國土則位於安納托利亞板塊上。 這些板塊相互推擠,創造了土耳其豐富的高原地...

    我們常以「板塊的碰撞」作為地震的原因,雖然板塊運動確實會伴隨地震發生,卻不能直接解釋地震發生的機制。 板塊新生及重回地函的地方,構成了板塊的交界,它可以是中洋脊、海溝,如果該二板塊交界處的兩側都是陸地,則可能擠壓形成山脈。 就像拿兩塊吐司互相擠壓,會變形的,不是只有接觸面而已,整塊吐司都會因為兩側施加的壓力,在各處形成變形、甚至破裂。而這個破裂面,就是斷層;斷層錯動的瞬間,就會引發地震。 因此,斷層不一定要位於板塊交界上,而是只要岩層有受力的地方,就有可能產生斷層,它可以位在板塊交界的「附近」,也可以是位在遠離板塊交界的地方。 當然,因板塊的相對運動容易讓應力累積在板塊交界處,在板塊交界附近的斷層數量也就比較多。

    前面提到,土耳其剛好就位於安納托利亞板塊、歐亞板塊阿拉伯板塊與非洲板塊的交界處。由於阿拉伯板塊長年向北運動,又受到北方歐亞板塊的阻擋,因此被迫轉向西北方推擠安納托利亞板塊,使得土耳其國土被逆時針擠出。 在四個板塊的相互推擠下,土耳其境內形成兩條較大的岩層破裂帶,一條是東南方的「東安納托利亞斷層系統(EAF)」,另一條則是橫貫整個國境北部「北安納托利亞斷層系統(NAF)」。 這次土耳其大地震的事發地「東安納托利亞斷層」,形成的主要原因正是阿拉伯板塊長年向西北推擠安納托利亞板塊所產生的應力,使得岩層沿著板塊邊界,以東北西南的方向破裂。除此之外,在這條斷層的北側也發展出好幾條東西方向延伸的破裂面,形成東安納托利亞斷層的分支,也是這次大地震第二次主震發生的位置。 根據美國地質調查所的紀錄,這些破裂面...

    現在最廣為人知的地震理論,是在 1906 年舊金山大地震時,美國的地質學家李德,觀察加州的畜牧農場的圍籬在地震後發生的錯位情形,並於 1911 年提出了「彈性回跳理論」;其認為斷層附近的岩層先是受到某種外力而發生變形,當斷層面的摩擦力最終無法抵抗外力時,岩層將沿著斷層面一口氣錯動、釋放累積的能量,就產生了地震。 有了這個理論,我們還能推測,已經存在的斷層因為本身就是岩層破裂的地方,結構較為脆弱,當岩層繼續受到外力擠壓變形,就容易再次沿著斷層方向錯動。就像是一片玻璃摔過之後,裡面產生微小的裂痕,雖然玻璃沒有碎掉,但可以預期,如果這塊玻璃再摔到一次,這些微小的裂痕可能就變成了破口,甚至徹底碎裂。 至於讓斷層附近的岩層變形的「外力」除了板塊運動外,地表的侵蝕作用、火山活動等,都是可能的原因。

    回頭看,位於板塊交界帶上的台灣,在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擠壓下,從北到南遍布了大大小小的斷層。根據經濟部地質調查所在 2021 年公佈的數據,台灣共有 36 條活動斷層。 至於板塊交界處則是在花東縱谷。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的邊界,從北方的琉球海溝劃過台灣的下方,向南延伸到馬尼拉海溝;在地表上,這條邊界一路從花蓮北端貫穿整個花東縱谷平原。 從一千五百萬年前開始,菲律賓海板塊就不斷地朝西北方向推擠,如今仍以每年 7~8 公分的速度,向著歐亞板塊邁進,海岸山脈也因此不斷衝向中央山脈。 我們可以將台灣岩盤的變形狀況想像成是推土機推雪:海岸山脈是推土機,中央山脈則是雪堆。當推土機推著雪堆向前行時,雪堆前、後和底部的變形最強烈。在海岸山脈的推擠下,變形量最高的地方集中在西部平原、花東縱谷以及中央山脈...

  5. 2023年2月7日 · 土耳其鄰近敘利亞邊境6日清晨遭遇本世紀最強地震規模7.8深度僅17.9公里。 約略9小時後,規模7.6強烈餘震再襲。 截至目前,已知超過4800人罹難。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死亡人數可能比目前所知還多7倍土耳其強震這一次這麼嚴重地球的地殼由不同的板塊組成相鄰的板塊彼此摩擦抵抗阻止了過劇烈的移動但隨著壓力累積凝聚當一個板塊猛然一動就會導致地震。 在土耳其的這一次強震中,阿拉伯板塊向北邊歐洲方向移動,土耳其所在的安納托利亞板塊被推開。 過去,此區域的強烈地震都是阿拉伯板塊與安納托利亞板塊移動所造成,像是1822年8月的規模7.4強震。 19世紀的這場地震,光是在敘利亞阿勒坡就奪走7000人性命,毀滅性餘震斷斷續續持續了一整年。

  6. 2023年2月8日 · 美國國家地震資訊中心的地震學家阿塔維指出土耳其位處阿拉伯板塊安納托利亞板塊與非洲板塊匯聚而成為地震熱點當板塊滑過並相互擠壓時會產生摩擦和壓力能量釋放造成地震倫敦大學學院地震學家希克斯表示阿拉伯板塊每年北移約1.1厘米位於安納托利亞板塊的土耳其因此被向西擠壓如此地質運動讓土耳其有兩大斷層易產生地震包括長1,488公里的北安納托利亞斷層以及近500公里長的東安納托利亞斷層。 東斷層逾百年未發生大地震. 土耳其許多規模較大的地震都是發生在北安納托利亞斷層,因位置較靠近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伊斯坦布爾,也較受關注。 但希克斯表示,這次強震是沿東安納托利亞斷層區侵襲,自1900年地震監測網絡建立以來,當地還沒有出現過規模7級以上的地震。

  7. 2023年2月7日 · 土耳其許多規模較大的地震都是在北安納托利亞斷層因位置較靠近人口稠密的大城伊斯坦堡也較受關注但希克斯表示這次強震是沿東安納托利亞斷層區侵襲此前自1900年地震監測網絡建立以來當地還沒出現過規模7以上的地震希克斯說多年來東斷層沒有發生大地震加上阿拉伯板塊向北移表明這個地區蓄積的壓力已久土耳其位處3大板塊匯聚地。 (中央社製圖) 為何傷亡如此慘重. 救難人員在敘利亞伊德利布省倒塌的建築物中搜救。 (敘利亞民間防衛團體提供/安納杜魯新聞社) 傷亡慘重是多重原因所致,包括規模大、震央淺層且靠近民眾聚居地。 6日強震的深度僅約17.6公里,地震波很快就到達地面造成更劇烈搖晃,且餘震超過40次。 阿塔威說,外界目光易受主震吸引,但餘震破壞力也不容小覷。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