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21日 · 古人常說暑不離濕」、「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意思是小暑節氣明顯炎熱到了大暑節氣就更像蒸桑拿濕熱更重身上臉上都容易出汗油膩頭沉重倦怠為減輕濕熱推薦一款湯水功效清心火及消暑

  2. 2016年7月21日 · 夏暑保健之道可從生活習慣開始飲食以清潤及清甜為法則可多進食新鮮瓜果深綠色蔬菜為使臟腑氣血和順調達日常飲食可選吃適量淮山蓮子紅蘿蔔馬蹄羅漢果無花果雪耳等。 推介以下3款解暑濕湯水: 1. 益氣化濕飲. 材料:太子參3錢、茯苓5錢、扁豆衣3錢、南棗2枚. 製法:材料加上8-10飯碗清水,水滾後改用文火煮約40分鐘。 功效:益氣健脾、理痰滲濕. 2. 雙黃西施湯. 材料:老黃瓜約斤半、黃豆両半、南北杏8錢、生薑1両、白米1小撮、西施骨約大半斤. 製法:材料加上8-10飯碗清水,煲約2小時,加鹽調味飲用。 功效:清熱解暑、健脾袪濕. 3. 清潤素湯. 材料:鮮粟米2條、馬蹄肉5枚、紅蘿蔔半條、雪耳2枚、猴頭菇1隻、羅漢果1/5個.

  3. 2020年7月15日 ·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有大暑」,有指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日子本月22日正是大暑」,天文台預測當天氣溫高達32°C。 註冊中醫師朱國棟分享在夏暑期間的飲食注意事,並推介3款湯水。 有關分享原文如下: 天氣酷熱,驕陽似火,有食懶煮,雖然嘆「超勁冷氣」感覺涼浸浸,但不可不知,我們體內環境(五臟六腑)仍是與自然界之溫度相近的。 心臟調節機能較差者,若瞬即離開冷氣間後,較易表現胸口悶熱、目眩及氣促。 不少人經常感到口乾、胸口悶熱,飲水又「肚谷谷」,但又不敢貿然進食涼凍瓜果。 其實,這些人可嘗試在黃昏左右,吃一小片西瓜,清疏一下自己臟內的煩熱、鬱熱與暑熱。 夏暑保健之道可從生活習慣開始,飲食以清潤及清甜為法則,可多進食新鮮瓜果、深綠色蔬菜。

  4. 2023年7月8日 · 香港近日天氣持續酷熱動輒三十幾度今個月小暑大暑齊來大家要打醒十二分精神慎防中暑人處在高溫下隨時有中暑的可能其中四大中暑先兆大家一定要認知包括熱水腫熱紅疹熱痙攣及熱暈厥等而最致命的熱中暑」,最難 ...

  5. 2022年7月22日 · 天文台表示截至21日已度過連續13個熱夜預計明日大暑氣溫將達35 C有機會成為1972年以來最熱大暑而未來數天受副熱帶高壓脊影響本港會持續酷熱晴朗周末及下周初氣溫普遍可達35°C或以上

  6. 2020年7月22日 ·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大暑」,市民外出時要小心中暑避免長時間在戶外暴曬註冊中醫師陳家信分享3款簡單湯水讓大家消暑解熱。 最新影片: 活得健康啲. 【活得健康啲】春夏季有效防蚊驅蚊 中醫教DIY天然防蚊包. 點擊下圖了解更多湯水材料功效: 點擊圖片放大. +3. 1.竹蔗茅根五花茶(2人份量,隨喜好加減) 材料: 竹蔗 隨量 清熱生津,降火下氣. 茅根 5錢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金銀花1兩 清熱解毒,疏散風熱. 菊花1兩 散風清熱,平肝明目. 夏枯草1兩 清火明目,散結消腫. 木棉花1兩 清熱利濕. 雞蛋花1兩 清熱利濕,潤肺解毒. 功效:清熱降火. 宜:見身熱煩躁,口乾口苦,口臭牙肉痛,口舌生瘡,夜睡夢多,皮膚出疹紅腫痕癢,大便乾小便黃。 忌:感冒咳嗽泄瀉不宜。 2.

  7. 2021年5月24日 · 1. 大動脈位置散熱最快. 使用退熱貼或冰敷,大家通常都會貼在額頭上,但原來頸部、腋下、腹股溝、手腳關節位都是散熱快的部位。 散熱快是因為大動脈貼近皮膚表面,亦即可快速將血液冷卻,達至降溫效果。 2. 冷敷可止痛消腫. 冷敷除了可降溫,亦可有止痛、消腫之效,因此如扭傷或撞傷,都可以冷敷紓緩不適。 不過要緊記,不可直接用冰敷在皮膚上,應以毛巾包裹,有傷口或皮膚敏感的尤其要注意。 點擊圖片放大. +9. 3. 冷敷範圍不可超過全身10% 鍾展鴻指出,冷敷範圍太大,身體降溫太快,可能導致低溫症。 冷敷範圍不應超過全身10%,如體溫低於36度就算過低,35度以下是不正常,要盡快求醫。 4. 30度水溫洗澡. 除了用退熱貼或冰敷,鍾展鴻亦建議可以用較體溫稍低,即約攝氏30度水溫洗澡,有助身體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