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12日 · 林黛嫚facebook當知道林黛嫚老師的作品孤獨的理由被選為2018年DSE中文閱讀卷篇章時我先是高興繼而疑惑怎麼考評局把文章刪得這麼短? 原文不是近5000字嗎? 我馬上把文章傳給林黛嫚老師便一頭栽進工作當中上課寫筆記拍解題片回答學生問題誰料次日黃昏便看到報章報道原作者林黛嫚老師在這篇孤獨的理由閱讀卷中不少題目未能取滿分云云。 多年前,學生之間曾有一段趣話:「有些閱讀卷題目,其難度之高,連原作者也未必懂得回答。 」此刻竟被印證。 下課後,收到林黛嫚老師的一通電話,大家暢談甚歡,話題當然圍繞著: 為甚麼原作者會在以自己的文章擬題的考卷中,取得低分成績?

  2. 2018年4月10日 · 林黛嫚facebook文憑試中文科開考卷一閱讀理解部分的白話文篇章孤獨的理由》,是台灣作家林黛嫚的作品作者藉媳婦和家翁兩個孤獨的人打開心窗接納對方的經歷描繪了生存的孤獨感並點出關懷才可以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礙這位淡江大學中國文學學系助理教授在個人社交平台形容,「出題很靈活很多題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又指如果我是考生大概只能低分掠過吧。 以文學為考題不容易 時代需要如此. 林黛嫚接受《香港01》訪問時親身解畫,認為公開試的性質與簡單地閱讀文學有所不同,「文學無分對錯,但考試就要分出對錯」。 被問到考題連原作者也難以解答是否有問題,她就稱不便評論。 但她指見到有不少考生都可理解文章作答,只不過以文學作為考題文本,「本來就不容易,但時代需要如此。

  3. 2018年4月9日 · 孤獨並不僅是文學家習於抒發的題材也是心理學家頗費筆墨研究的主題不管他們怎麼闡釋分析至少你同意孤獨是人生的基調」。 那種與生俱來的孤獨感並不陌生你記得你很小時向母親伸出需索的手卻等不到一隻溫暖的手回握你記得所有在田野獨自戲玩的時光你記得每一次在熱鬧的人群那不由自主的冷寂你記得你在有伴的孤獨過程中如何學習和自己相處。 可以說,你很習慣孤獨,你只是不習慣和孤獨的人共處。 婚後,你和丈夫回家。 農家還是農家,少了女主人打理,似乎更加破敗。 你必須擔起振衰起敝的工作,雖然你並不擅長。 首先你把一屋子的空保麗龍便當盒丟出去;接下來你把老舊得只剩螢光點點的黑白十四吋換了大一點、新一點﹑彩色的電視機;你還燒了一頓飯,不怎麼可口,卻有家的味道。 然後,你們去散步。

  4. 2018年4月10日 · 今屆 DSE 中文卷卷一已於昨日進行考核當中佔70分的乙部閱讀能力考核中選取了白話文與文言文各一篇分別是台灣作家林黛嫚的孤獨的理由和唐代李翱的命解》,昨晚林黛嫚則在自己的Facebook上表示:「出題很靈活很多題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 撰文:Jack | 圖片來源Facebook網上討論區編輯乖乖隆地洞central. 應屆DSE中文卷一孤獨的理由》,連作者林黛嫚都被考起! 台灣作家林黛嫚在Facebook 上表示收到香港友人傳來的訊息,打開附檔的試題,看了十二題與《孤獨的理由》相關的題目,覺得出題很靈活,很多題連作者都不知道如何答,唯有有空才來嘗試作答。 有網友更是直指閱讀理解應該視乎考生對文章的理解,分析合不合理,而不是只有一個標準答案。

  5. 2019年2月18日 · 孤獨的理由是白話文但含意之深遠拆解起來絕不比文言文容易其一文章篇幅較長考生假如平時操練不足難以在有限時間內一目十行快速看完文章與解題作答其二作者採用的第二人稱寫作手法考生平時較少接觸難免不能在短時間內代入作者的內心戲充分理解文意。 考生或許感到很氣餒,要是身為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的作者也被試題考起,那身為中六生的自己怎可能答對題目? 筆者和晉博教育中心的學生說過,要做好閱讀理解,必先掌握語境的作用、熟知分析語言特點的方法,潛而默化,考試時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深層含義。 首先,我們要知道文中的「你」是指作者,而「他」是指作者的家翁。 作者透過描寫初次與家翁見面、家翁趕火車參加婚禮以及散步等情景,剖析家翁予人強烈孤獨感的原因,以及自己對家翁的感受的微妙改變。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8年4月9日 · DSE. 1. 0. 2018年中學文憑試(DSE) 中文科筆試今日9日開考卷一閱讀卷甲部文言範文中出現的包括勸學》、《出師表以及詞三首當中的青玉案元夕》;而乙部的閱讀理解的兩篇文章包括孤獨的理由以及命解》。 《孤獨的理由的作者台灣作家林黛嫚今日9日晚上在社交網站Facebook發帖文指從香港友人傳來的訊息得悉筆下作品成為考試篇章。 她形容:「出題很靈活,很多題我自己都不知如何答,有空時再來試著答題。

  8. 2018年4月17日 · Emrkrosso. ·. Follow. 11 min read. ·. Apr 17, 2018. DSE範文作者教你中文 林黛嫚(《孤獨的理由原作者我知道時間與距離都不會對閱讀造成障礙我們讀着李白杜甫的詩徐志摩琦君的散文帕慕克孟若的小說便是如此。...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