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28日 · 作者: Esor Huang 10月 28, 2021. 執行任務難免有很多臨時意外與零散資訊,工作時候本來就有很多會議與討論,我們為了不要忘記,準備一本筆記本,開始把這些事情記下來。 不過,筆記是寫了,但為什麼這些筆記往往還是無法有效的拿出來利用,總陷入下面這樣的情況: 「筆記愈記愈多,但看到凌亂的筆記更頭大,雖然寫下來,最後還是只好依靠大腦記得牢不牢靠,當大腦遺忘,筆記該要用的時候還是會漏掉去查看。 於是工作最後還是只能兵來將擋,水來土淹,死到臨頭趕快解決,沒辦法發揮筆記的妙用。 其實可以從兩個「筆記習慣」,查看我們的筆記整理邏輯是否有效: (相對無效)筆記是照著發生時間寫. (相對有效)筆記是照著任務邏輯寫. (相對無效)筆記寫的時候只想要記住資訊.

  2. 2018年9月12日 · 直到最近我幫張永錫老師完成他的第二本著作:《不成功因為你太快練習每日覆盤不二錯不瞎忙年度目標有效達成》,這是一本以寫日記為時間管理方法的書裡面提到了一套用未來日記設定年度目標用年度目標撰寫每日成功日記的方法

    • 張晉1
    • 張晉2
    • 張晉3
    • 張晉4
  3. 2018年9月7日 · 作者: Esor Huang 9月 07, 2018. 在幫張永錫老師完成他的第一本著作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我曾經寫下這篇文章:「 為什麼要做一本不輕鬆的時間管理書?. 早上最重要的3件事後記 」,那是兩年前的事情了。.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就開啟了第二本書的計畫,但 ...

  4. 2017年8月30日 · 既然沒辦法堅持每天寫日記那有沒有辦法換個方式獲得寫日記的好處呢其實我隨時隨地在收穫著寫日記的好處即使我沒有一般所謂的每天寫日記的習慣我是怎麼做的呢? 今天這篇文章就來分享我的方法,也提供可能無法養成一般寫日記習慣的朋友,一個變通參考。 我們或許無法堅持每天單獨空出時間寫日記,但可以在本來的工作與生活流程中納入寫日記方法。 寫日記的價值: 首先,我問自己為什麼要寫日記? 我的 三個「目的」 是: 1.記得自己做過什麼,以後可以回憶。 2.反省自己做過什麼,下次可以改進。 3.在心無旁鶩的時間深刻認識自己。 而這三個目的,如果也可以在我的「日常工作與生活的進行中」「同時」達成,這樣就不用另外空出時間寫日記。 工作即日記:

  5. 2018年4月21日 · 1. Gridzzly 各種方格紙筆記線上 DIY ,客製方格筆記本免費列印. 如果你需要空白筆記頁面,想要方格筆記? 或是自己設計舒適的格點? 那麼很適合來這個網站,透過簡單的自訂,設計出自己的筆記版面,儲存為 PDF ,以後需要筆記頁時就可以重複列印。 2. Mandalachart 幫你列印一紙本曼陀羅九宮格年度計劃表格. 若是要幫一整年做一個計畫,或是幫一個大專案做計劃,甚至像最近知名的棒球選手大谷翔平那樣用這個九宮格做出他的棒球人生計畫,這時候都可以試試看曼陀羅九宮格年度計畫表。 從中心開始,建立自己「四面八方」的目標,然後擴散出每個目標自己的九宮格實現計畫,可以幫我們很有組織地做出相對全面的思考。

  6. 2017年7月19日 · 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個意思就是先把「整份文件鎖起來」,先設定整份文件都不允許修改。 3. 當整份文件都不允許修改後,接著我就開始「開放部分可以修改的例外」。 先在文件中圈選出想要允許修改的區域,然後到「例外」中勾選「每個人」。 這時候的意思就是讓其他人可以編輯我圈選起來的區域。 4. 我可以分次圈選多個不同的區域,例如一份文件中可能有不同地方的段落、欄位可以允許修改,就一一照著上述步驟完成例外設定。 5. 設定完成,最後按下[是,開始強制保護]。 6. 然後設定這份上鎖文件的解鎖密碼。 7. 這樣就完成我需要的設定了。 把這份文件傳給客戶填寫,當客戶想要填寫其他欄位時,會發現無法進行編輯,上方的功能列也都呈現灰色狀態。 8.

  7. 2016年8月27日 · 第一個影片是「 提姆.厄本用有趣的概念講解拖延 」(可以打開中文字幕喔! ),他其實沒有提到什麼具體解決辦法,但這段影片相信可以讓所有愛拖延的人會心一笑,並且「釋懷」,不再那麼苛責自己的拖延( 而這很重要,因為愈苛責自己,通常愈會繼續拖延)。 第二段影片則是對我很有啟發的「 Adam Grant 講有原創力的人都愛拖延 」(一樣可以開中文字幕),他說這些人喜歡迅速開始,然後拖延、拖延,因為他們在不停思考,但這個拖延的過程中,他們終會找到一個原創力的甜蜜點,讓自己雖然看起來緩慢,但不會迅速卻平庸的結束,也不會一直拖延到什麼都無法完成。 第三則是篇文章,來自我很喜愛的「小強的時間管理博客」,他說:「 玩美主義者戰勝拖延的方法:爛開始 」,裡面分析了許多幫助愛拖延的人「如何先開始」的態度與方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