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10月28日 · 丘的人事擔保為翠湖花園的業主銚澤,於去年遭新昌管理集團有限公司 (2340)入稟高院控告誹謗及申請臨時禁止令,禁止續發放誹謗言論。 新昌今年9月再次入稟高院,指藐視法庭,仍發布相關的誹謗言論,案件今在高院提訊。 昨在庭外自稱是受害人之一,但因為丘向廉署自首,方能夠揭發承辦商之間圍標的情况,「佢咁幫我哋,我哋梗係要幫番佢」。 透露,翠湖的業主們已經準備了20封求情信為丘求情。 控方陳述的案情指出,丘作為中間人,為新昌時任執董兼董事總經理樊卓雄、時任物業經理許鈞碧、黃潘建築師事務所有限公司董事黃志光、翠湖花園業主立案法團主席黎國樑及香島建築有限公司董事楊永燊安排飯局。

  2. 5 天前 · 明醫網 > 傅卓明物理治療師. 肩膊岡上肌斷裂屬於旋轉袖肌群斷裂 (Rotator Cuff Tear) 中常見的一種斷裂。 旋轉袖肌群其實包括四條肌腱:肩胛骨上方的岡上肌、後方的岡下肌 (Infraspinatus)、下方的小圓肌 (Teres Minor) 及前方的肩胛下肌 (Subscapularis)。 研究發現每四個五十歲以上人士之中便會有一人的肩膊岡上肌斷裂,所以是中老年非常普遍的肩疾。 但研究亦同時發現岡上肌斷裂患者只有三分一人會出現症狀。 所以普遍觀點認為岡上肌斷裂是人類自然退化的一部分,如無症狀者其實不用治療。 造成岡上肌斷裂的成因主要有兩種:一為意外受傷 (例如跌傷)、另一種為重覆性勞損 (多為長時間重覆將手臂舉高過肩的動作)。 通常岡上肌斷裂的症狀包括: 1.

  3. 2022年7月14日 · 明報 > 新聞 > 港聞. 支聯拒交資料案 控方:調查初期毋須證外國代理 辯方:須證明被告代理人身分犯案. [2022.07.14] 發表 推文. 被告之一漢光(左),與鄧岳君、鄒幸彤否認《國安法》下實施細則的「沒有遵從通知規定提供資料罪」,同案另兩名被告梁錦威及陳多偉早前認罪,各判囚3個月。 (林靄怡攝) 鄧岳君(圖)的代表大律師稱,《國安法》附表5列明「外國代理人」須提交資料,警方不是以其他附表中門檻較低的條文發出手令等索取資料,故控方須證明支聯會是外國代理人。 (林靄怡攝) 【明報專訊】支聯會涉去年9月8日拒應警方國安處要求交資料,前副主席鄒幸彤、常委鄧岳君及漢光否認「沒有遵從通知規定提供資料罪」,昨日在西九龍裁判法院開審前處理初步爭議。

  4. 2015年1月26日 · ★煤氣廠. 土瓜灣從前作為本港「工業重鎮」,可見不同類型的工業。 其中,於1956年啟用的中華煤氣公司煤氣廠 (北廠)是土瓜灣的地標。 煤氣廠俗稱「煤氣鼓」,分南廠、北廠,同位於土瓜灣附近的馬頭角。 起初煤氣製作以燒煤為主,至1960、70年代則改用較環保的油 (如石腦油)為原料。 南廠已停產及改建成住宅翔龍灣,土瓜灣現存的煤氣鼓只餘北廠。 【波叔話你知】 1950至1970年代是香港製造業發展的高峰期,土瓜灣因鄰近人口密集的九龍城,可提供龐大的勞動人口,令該地的工業發展更興旺。 隨社會轉型,工廠紛紛遷出。 現時土瓜灣雖還有工廠大廈,但多十分殘舊,部分正待重建。 【小記者採訪手記】

  5. 2017年4月27日 · 江聯基石廠及教會均向原訴人表示無能為力,因為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收到4名被告寄來的律師信,禁止任何人更改墓碑,除非該等人士與眾被告達成協商。 兩名原訴人指出,其代表律師曾去信被告一方,要求眾被告遵守早前協定,但未獲回覆,故原訴人遂興訟解決。 原訴人又估計,更換墓碑開支約13.7萬元。 【入稟編號:DCCJ1971/17】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6. 2017年12月27日 · 2007年9月,一名韓裔男子Peter Lee被指潛入妻子家中,捅死妻兒岳丈外母後,再自戕身亡。 該宗兇殺自殺案轟動一時,共導致5人死亡,包括只有6歲的男童。 2016年7月,高貴林也發生倫常慘案,一名22歲女子被發現倒斃在Eagleridge Drive一戶住宅中。 警方其後在Buntzen Lake發現年長女疑犯的屍體。 警方相信,該案是一宗謀殺自殺案。 親友稱兩人是母女關係。 近年發生的亞裔家庭倫常慘案包括﹕. 1996年1月,台灣移民商人黃錦洲在素里家中,連開20多槍,將母親、妻子、兩名女兒殺死後,再飲彈自殺,不過他在最後放過了只有幾歲的小兒子。 2002年9月,台灣移民童世祥在本那比家中,引爆易燃氣體,他和太太喪生。 2004年3月,素里市一個韓國移民家庭發生三口滅門慘劇。

  7. 2018年6月3日 · 小艇在鹹鹹臭臭的海風中搖曳,飄入李敏婷爺爺與父親成長的地方。 李敏婷的爺爺從前以艇為家,負責替人打理遊艇、帆船,又為進出維港的商船和軍艦補給。 李敏婷說,父母都是在水上出生,父親小時候常將?上魚餌的魚絲牽上腳趾才入睡,一感被拉扯,即爬起來拉魚絲,試過大力一拉,卻不見魚,原來魚已飛入被窩中跳來跳去,結果被長輩責罰。 70年代漁業式微 水上人漸離艇遷公屋. 1960、70年代起,漁業式微,水上人的子女也開始上學,學校以漁民子弟學校為名,卻不教漁業知識,課程與其他學校無異;避風塘同時迫上萬人,居住及衛生環境惡劣;政府又四處填海建高樓。 最終,水上人離開家艇,成為黃竹坑邨、鴨脷洲邨等公屋居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