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成立香港公司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 萬 名用戶曾瀏覽 profitaccounting.hk

    無隱藏收費,開香港公司,開 BVI 公司, 收費合理,手續簡單,免費速遞文件 ! 一站式服務,只需1天。成立香港公司成立 BVI 公司。無隱藏收費,立即行動。

  3. 商業登記費,註冊費用及公司名稱查冊費用全包絕無隱藏收費!你的可信賴合作夥伴,歡迎查詢! 專業人士跟進,TCSP信託或公司服務提供者牌照編號:TC002940

  4. 專辦恢復公司註冊,讓企業重新運作,重用被凍結戶口、取回銀行存款。 本行律師團隊龐大,員工超過百人,天天接收查詢,致力提供高效率及專業法律服務給普羅大眾。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31日 · 美孚新邨是香港首個大型私人屋苑,於1960、70年代分階段建成,以成為全球最大屋苑為目標。 美孚新邨所在地本來是美國巨企美孚石油(Mobil)的石油貯存庫,因阻礙葵涌高速公路興建,政府提出換地方案作補償,不單撥出青衣土地供貯存庫搬遷,還允許美孚石油重新發展原址餘下的36英畝土地。 當時代表公司與港英政府磋商的,是美孚石油執行董事宋啟鄖。 其背景符合韓墨松的「跨商定義」:生於漢口,曾在美國聖母大學和芝加哥大學留學,曾加入美軍並取得美國國籍,並在1953年移居香港。 當年美孚新邨這投資計劃在香港史無前例,更讓人驚訝的是,這是美孚石油在全球踏足地產發展的首個嘗試。

  2. 2022年9月25日 · 文章日期:2022年09月25日. Share. Mil Mill實現的循環經濟理念,將回收紙包飲品盒打成紙漿送往內地再造紙品,同時將收來的辦公室廢紙運往越南製成廁紙,將廢物變成可再投入市場的資源。. (曾曉玲攝、網上圖片). 【明報專訊】上周Mil Mill不獲科技園 ...

    • 公私不分的混合體
    • 發展權原是「應急錢」
    • 服務退步 駛離正軌
    • 誰讓港鐵壟斷發展權?
    • 「幹成事」移走港鐵「大山」
    • (系列之七)

    港鐵全名「香港鐵路公司」,多年來借鐵路建設為名,從政府手中取得土地供應權和規劃權,參與地產遊戲,化身實質意義的地產商,藉政府給他們的社會資源在地產和物業管理方面賺大錢,卻沒有把賺到的錢讓利予搭車的普羅市民,盈利不絕而車費只升不減,惹起公憤。港鐵由服務市民的鐵路公司變成忘記初衷的牟利地產商的過程,有很精彩的短片講解(註2),看後為政府行政權流失和被利用感到十分不安,引發把所知的事記下。 港鐵前身是1975年成立、香港政府全資擁有的地下鐵路公司,負責營運集體運輸系統(即口語裏的「地下鐵」),2007年吞併九廣鐵路後改名港鐵,範圍擴至東鐵、西鐵等,壟斷了全港的鐵路運輸。 地下鐵路曾經是香港的驕傲,快捷便利,安全可靠,但是2000年香港政府被當時流行的「市場主導」思維荼毒,把地鐵上市和像領匯(後來的...

    香港地下鐵發展初期不是一帆風順,1970年代全球石油危機及經濟動盪,承建的日本財團退出,地下鐵路網被迫縮減規模,同時為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才出現1975年政府把4個地鐵站上蓋發展權授予地鐵公司的決定(註3),即是德福花園、旺角中心一期、金鐘海富中心和中環環球中心。這項措施是為了給地鐵公司提供「應急錢」的一次性安排,不是長遠政策,行政局文件也清楚說明,政府全權控制地鐵上蓋的發展權,可以用作興建公營房屋,也可以出售作私人發展,而不是必然送給地鐵公司的禮物。 還有一點,1975年地下鐵路公司成立時,政府文件認定鐵路是公共交通工具,鐵路公司以審慎商業原則運作,而不是追求投資回報最大化,政府也表示鐵路物業發展帶來的額外利潤,用作維持「保守的車費政策」,即是把車費調節在較便宜的水平,這些就是港鐵公司的指...

    二十年來地鐵領導層巧妙地利用社會形勢,一方面吃掉九廣鐵路,另方面藉着「鐵路」招牌取得沿線貴重土地,壟斷了鐵路站的商場和住宅地的建設,幾乎無本生利地做地產生意,賺取豐厚利潤,但是非常奇怪,2006年訂立的車費可加可減機制,車費與地產盈利脫鈎,以致現實裏地鐵年年在地產方面賺錢而車費只升不降,遠離政府成立地鐵的「初心」。普通市民看在眼裏,一則不明港鐵何以有此基於公共資源(土地和發展權)的賺錢特權,二則不滿搭車負擔年復一年上升,港鐵成為民怨「三座大山」之一不難理解。 二十年來主導港鐵公司行政的高層逐步把原來的地鐵駛離正軌,地產盈利遠遠超過客運盈利,以2019年社會事件發生前的2018年度為例,以除息除稅前盈利計算(EBIT,最後數目四捨五入),客運20億元,車站商務50億元,物業租賃及管理42億元,...

    二十年來房屋供應失調是香港的根本問題,港鐵空有大片土地的發展權,卻沒有發揮任何解決基層市民住屋需要的作用,只顧與地產商「合作」在鐵路站上興建商場和豪宅,以及從壟斷性的物業管理中賺取巨額收入,我們要問:政府行政體系有要求過港鐵配合政府多建公屋或居屋嗎?又或者為什麼港鐵可以頂住政府意願而不加以配合? 既然港鐵的地產盈利與車費脫鈎,又在擁有土地的有利條件下不出力解決香港住屋問題,我們要問:港鐵何德何能要求政府自動提供鐵路地皮上的發展權和物業管理權?政府為什麼偏心港鐵,讓它不用跟他人競爭而壟斷這些「好處」?在集體運輸鐵路公司化、上市和部分出售股權的過程中,政府得到一筆一次性收入,投資者和小股民贏到錢,長期把鐵路站上蓋發展權授予港鐵,公司從地產賺大錢,高層高薪厚祿,股民有點得益,但是普羅市民卻蝕了本來...

    港鐵多年來取得了香港的土地優惠,必須以香港平民百姓的利益為依歸,再不能以「上市公司」名義卸去對香港人的責任。 今天的香港要求管治者必須「堅守為民情懷」,「不僅要想幹事,還要會幹事、能幹事、幹成事」(註6),因此行政體系不可再躲在港英時代成立的各種「局」、「公司」後面,必須用心和主動,親力親為,站到台前,直面問題,發揮強大的領導力,為人民的生活創造幸福感。因此香港政府行政體系必須深入檢視港鐵作為上市公司對政府行政權的侵蝕,停止以公共土地資源支持港鐵進行跟營運公共鐵路系統無關的地產業務,果斷糾正過去一段日子的錯誤。

    鳴謝:本文參考了今年8月本土研究社分析「港鐵霸權」的文章,謹表謝意。 註1)政務司司長就「要求政府解決民生『三座大山』」議員議案開場發言 註2)本土研究社:四分鐘拆解永續港鐵霸權 www.facebook.com/watch/?v=311673477387005 註3)本土研究社:還原「物業帶動鐵路」的歷史時空 註4)《草雲居》2021年7月24日:機場管理局的失敗故事–政府功能公司化之禍 註5)《草雲居》2021年8月1日:出售公共資產損害民生–領展案例 註6)紫荊雜誌,2021年7月30日:夏寶龍:全面深入實施香港國安法 推進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3. PAST ARTICLES. 行政權流失故事系列政府功能公司化令行政權迷失——機場管理局案例. 文章日期:2021年06月20日. Share. 機場三跑填海進度攝於去年5月。 (資料圖片) 【明報專訊香港回歸前港英政府不知無心還是有意把一堆原本在行政體系內的功能及工作調出體系外新成立了的一批委員會」,香港機場管理局是其中之一於赤鱲角機場啟用之日取代民航處管理香港國際機場

  4. 2020年11月8日 · 該廠於今年2月全城鬧口罩荒時成立3月網上開賣錄得逾40萬人搶購口罩工廠可謂搶喝了頭啖湯雖然中間捲入過不少負面新聞最終都安然在香港本土生產和出貨現時公司在元朗設有2萬多呎廠房包括15條口罩生產線楊正賢說產能最高可達一個月 ...

  5. 2021年2月21日 · 1. 本地生產 供應留港洋人. 牛奶在港供應初時對象並不是香港人牛奶的引入有賴於1868年成立的牛奶公司。 麥秀華指,文遜(Patrick Manson)是位德高望重的醫生,專門研究亞洲熱帶病毒,同時也是個好精明的生意人──英殖時期,本地農戶即使養牛都全是水牛,水牛奶產量不多,也不便宜,眼見養殖環境惡劣,少數英軍會特地將乳牛運輸來港,生產牛奶給家人。 文遜於是看準商機,招攬立法局議員和商界高層成立董事會,並以「幫助經濟上無法負擔的人」的題旨,指出西方乳牛的牛奶對嬰兒和病者如何重要,撰寫報告建議給來港工作的洋人提供新鮮牛奶,終獲准以低廉價錢於薄扶林的政府土地上建設牛場,「現在演藝校舍以前就是養牛,牛不習慣住亞洲咁熱的地方,一定要向南的山坡,太陽不能直接照射,風涼水冷才不易生病」。

  6. 2023年2月14日 · 港產黑膠冷水中成長 流轉本地好音樂. 文章日期:2023年02月14日. Share. 外銷為主——雖然曾有香港唱片公司稱會找首榮出黑膠唱片但陳英明說後來才發現只是客套回應直到現時香港訂單仍只佔生意額的5%遠不及內地日本及韓國。. (黃志東攝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