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7月1日 · 本篇透過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系主任及中國人壽資深副總經理點出民眾思考的盲點。 5月新冠疫情升溫,防疫保單詢問度與買氣大增,許多民眾皆因此被喚醒危機意識而增添保障、投保相關保單及險種。 此外由於先前臺灣出現首例30歲男子在接受AZ疫苗後出現血栓等不良反應,加上國外新聞也出現諸如之清況,令許多民眾擔憂施打疫苗後,萬一出現副作用該怎麼辦? 對此,許多業者紛紛推出疫苗險供民眾投保。 在市場選擇多元的狀況下,民眾投保有哪些細節需要特別留意,以建立完善的風險防護網? 投保防疫保單應從需求出發,瞭解保障內容.

  2. 2022年6月1日 · 隨著疫情的快速擴散,再加上防疫中心為了因應疫情變化,針對確診、治療、隔離等防疫政策所做的各項調整,接續發生了保險公司對「防疫保單」的緊急停售、續保紛爭、理賠申請、甚至鉅額理賠金的可能衝擊等各種議題。 對於上述議題與紛擾,主管機關、保險公司、民意代表、保戶及社會大眾或許都有各種不同見解,但身為一個保險從業人員,這些過程倒是給了我幾個啟示。 1.風險往往來的又快又大,甚至超過專業的評估. 對多數臺灣人來說,很難想到短短幾週的時間,臺灣每天的確診人數竟然從個位數,急升到好幾萬人。 人們從抱著「應該不會是我吧! 」的心情,一下子轉變成「恐怕可能會是我喔!

  3. 2022年1月1日 · 在疫情期間,各保險公司持續加強遠距及線上服務效能,將數位科技導入保險服務流程中,包含智能核保與理賠、智能客服諮詢、MID身分認證等。 通路經營則運用數位工具輔助壽險行銷推動,包含客戶聯繫、保單健檢、視訊投保等,以此滿足客戶投保需求。 顯見保險業面對疫情已能迅速調整策略,確保公司營運及服務不中斷。 他認為,後疫情時代,保險公司應持續加速數位化建置與發展,將作業流程結合數位科技,提升行政效率及服務品質,另外還要逐步建構智能化客戶服務,運用AI、語音轉文字等新興科技,快速回應客戶需求,進而提升客戶服務體驗。 以4大策略為主軸,強化業務人員的核心能力. 2021年受疫情影響,業務人員在展業上難免面臨挑戰。

  4. 2022年1月1日 · 因應疫情,金管會於2021年修正「保險業辦理電子商務應注意事項」,增加「疫苗接種綜合保險商品」、「經主管機關指定平臺入口銷售重大疾病健康保險商品」及「法定傳染病綜合保險」等商品險種,以及開放財產保險業得透過網路投保辦理以父母為要保人為其

  5. 2020年11月1日 · 意外無法預測,因此人人都需要意外險的保障來預防風險的發生,就如同剛出生的嬰兒接種疫苗般,倘若風險發生,意外險即能適時填補傷痛,而不至於面臨無法負擔突然其來的事故傷害費用,抑或是生活中極大的損失。

  6. 2023年2月1日 · 疫情持續3年的時間,應對方式從清零轉為共存,即便政府逐步放寬限制,戴口罩還是成為民眾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隨著染疫的人數增加,有愈來愈多的案例發現在肺炎痊癒後,身體仍留下些許後遺症,也就是所謂的「長新冠」症狀。. 根據衛生福利部的 ...

  7. 2022年1月1日 · 一、保險商品銷售前程序作業準則部分條文修正. 此修正旨在強化人身保險商品費率適足性評估、銷售額度控管機制、再保險安排有效性、以及落實保險公司商品銷售後對公司財務、業務及清償能力影響之整體評估分析。 此政策的實施讓保險公司經營相關業務時有所遵循,使保險公司在未來經營時更能確保穩健而安全。 二、第六回生命表的實施及調低個人傷害險危險發生率上限. 近年醫療技術進步,臺灣民眾死亡率下降,壽命持續延長;而最新的第六回生命表實施,間接影響了壽險保單的費率,也幫助民眾能以更經濟的價格享有保險保障,促使保險普及率的上升。 除此之外,近年來民眾意外死亡發生率呈現下降之現象,因此政府也調降個人傷害險危險意外死亡率之上限,可幫助民眾以更便宜的保費購買意外傷害險,並享有意外傷害險的保障。 三、放寬小額終老保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