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提前預測老年痴呆 相關

    廣告
  2. 提供老人癡呆症概況,院舍圖片、收費及雜費概覽,令您掌握院舍資訊。免費服務! 社會企業創立超過十年,為長者提供支援及不同的照顧建議,已服務超過三萬家庭!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3日 · 及早介入 有效預防認知障礙. 事實上,隨著年紀增長,大腦功能在40歲便開始有老化跡象,幸好,不少大型研究報告已指出,只要我們能及早發現,並透過減低相關風險因素,包括透過飲食及藥物控制三高、戒煙戒酒,便可以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的風險。 另外,倘若再配合生活控制,如多做運動,多社交,以及多做需要動腦筋的活動,也可幫助增加大腦血液供應,令腦部神經細胞保持活躍。 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 為腦細胞注入活力. 至於飲食方面,李至南醫生直言,攝取特定營養素如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等建構腦細胞的關鍵元素,其實也可為腦細胞注入活力。 「美國一份大型研究報告亦指出,攝取多種維他命及礦物質有助延緩認知障礙的症狀。 不過,生活在香港這個繁忙大都市,經常忙到食無定時,至營養攝取容易不足,要靠平日飲食去滿足腦部健康所需比較困難。

  2. 2024年4月18日 · 研究團隊利用醫管局資料開發了一套能預測老年糖尿病患者於未來一年出現嚴重低血糖風險的機器學習模型精確率高達85%團隊相信此模型能與現有的電子病歷系統結合為最高風險的年長患者及早提供干預措施預防他們出現嚴重低血糖。 研究詳情已在獲同行評審的國際期刊《PLOS Medicine》及《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上發表。 醫管局數據實驗室載有的匿名數據包括病人的用藥和實驗室化驗紀錄、住院情況、居住區域和其他同時患有的疾病資料。 中大醫學院研究人員分析了來自此數據庫、逾110萬名65歲或以上長者的數據,他們曾於2014年至2018年在公營醫療系統求診。 研究團隊發現在這5年間,此年齡組別的長者整體死亡率下降8%。

  3. 2023年3月10日 · 腦退化症是大腦神經細胞病變引致腦部功能不尋常地衰退的病患之統稱也是一種因腦部功能逐漸喪失而出現的疾病它會影響記憶思維語言判斷能力行為及性格在65歲之前出現腦退化症的症狀會被介定為早發性腦退化症其臨床特徵和一般腦退化症的人士會有所不同患者面對的生活和體驗有更多需要關注的地方。 患者多為在職人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腦退化症人士當中約有9%屬早發性腦退化症。 按此推斷,本港現時約有超過1.3萬人為早發性腦退化症人士,最年輕僅38歲。 崔志文博士指,現時社會上的支援主要針對60歲或以上之腦退化症人士,年輕的腦退化症人士往往是被忽略的一群。 早發性腦退化症牽涉很多成因,例如飲酒、新陳代謝、基因疾病等,成因相對一般腦退化症較為廣闊,較多與家族歷史有關。

  4. 2020年12月2日 · 科學家本周一(2日)表示已研發一種血液分析法,預測患者在未來4年會否發展為阿茲海默症的發病率,預測成功率達88%。 有專家認為,這種測試方法是對抗衰弱過程的有潛力「遊戲規則改變者」。 綜合外媒報道,是次研究結果已在期刊 《自然衰老》(Nature Aging) ,研究根據來自550多名輕度腦退化症患者,檢測其血液樣本兩種關鍵蛋白質的水平。 其中一種蛋白質為澱粉樣蛋白,其沉積物在腦細胞周圍形成斑塊。 另一種蛋白稱為「tau」,在腦細胞內一團沉積物。 瑞典和英國的科學家相信,在出現症狀之前,血液測試可用來預測阿爾茨海默症的發病年齡,追蹤高危一族的進展。 不過,未有參加是次研究的科學家認為,需對更大的人群進一步研究。

  5. 2017年10月18日 · 紓緩專科醫生林國光接受TOPick訪問時說,一般來說,很難說哪種疾病最痛苦,但以癌症為例,癌細胞如轉移或擴散至神經線、骨骼及腦部,病人都會較辛苦。 現邀請他拆解臨終徵兆: 身體徵兆暗示病人快要離世. 當病人將要離開世界,病人不一定會出現發燒、感冒等問題,大多會有以下跡象: 非常疲累. 睡眠時間增加,一天可以睡10多小時. 呼吸節奏緩慢,正常人每分鐘呼氣12至14下;病人則每分鐘呼氣10下或以下. 手腳較冰冷. 手掌、腳板或會出現紫斑. 由於身體循環系統不佳,故血氣不佳,身體溫度下降. 臉色蒼白. 林醫生補充,這只是在形容一般臨終情況,有些患者,如肺炎患者,可能出現發燒、呼吸急促、發冷和帶痰的咳嗽,未必符合以上徵兆。 【延伸閱讀】善寧之家「以家為本」 讓晚期病人在尊嚴和舒適中走完人生路.

  6. 2024年5月7日 · 根據本港政府於2017年發表精神健康檢討報告》,香港患有認知障礙症或稱腦退化症老人癡呆症阿茲海默症的患者高達100,000人接近長者人口十分之一而近年國外有不少研究亦指出認知障礙症有年輕化趨勢有機會在出現明顯症狀前20年已經出現病變早發性認知障礙症」。 綜合外媒報道,現年49歲男子丹野智文,過往是名汽車銷售員,在其所屬公司一直是位王牌員工。 丹野先生透露,自己大約在33歲時已經逐漸覺得自己的記憶力比同輩差,但並不認為自己有認知障礙症的徵兆,故一直不以為意。 他說: 因為自己偶爾會忘記事情,所以會在書本上、電腦前貼上提醒用標籤;不知不覺就貼得比所有人都多。 但當時只是覺得工作壓力太大,或是工作過度有些疲倦而已。

  7. 2021年7月13日 · 認知障礙症是腦部功能病變或衰退病症的統稱,患者的認知能力包括記憶力、語言能力、判斷力等會逐漸喪失。 職業治療師陳淦坤提醒,患認知障礙的長者容易發生家居意外,設計居住環境時要花點心思;同時更不應忽略照顧者的壓力及身心狀況,讓他們也能在舒適自在的環境中陪伴摯親。 認知障礙症患者並非一無事處,只要有適當環境設計配合,也能尋回自我。 (iStock圖片) 認知障礙症是老人家的尋常病,根據有關統計,現時全球每3秒就有1人確診,而全港70歲或以上長者每10名便有1名患者;85歲以上患病率更高達三分一,然而未來人口持續老化的話,患認知障礙症的長者人數亦會同樣升高,情況不容忽視。 認清認知障礙3大類.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