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25日 · 首先在薪酬方面根據政府向立法會提交的2020至21年度預算文件政務司司長月薪約為38.5萬元保安局局長月薪約為34.8萬元即李家超升任為政務司司長後月薪增加約4萬元而鄧炳強過往警務處處長的薪酬每月為約29.5萬元升官後更可以加人工超過5萬元鄧炳強升官後失官邸. 第二,在福利方面,李家超可遷至位於山頂白加道15號的政務司司長官邸,該處佔地逾3萬多平方呎、樓面1.45萬平方呎,同時全年可獲49萬元非實報實銷、與官邸相關的酬酢津貼。 此外,政務司司長有留宿廚師及助理廚師,按2018年一則招聘廣告,留宿廚師需「精通中西廚藝」,並最少要有4年大戶家庭或大型機構烹調經驗。 至於居住半山馬己仙峽道「一哥」官邸的鄧炳強,升官後便需要遷出,由於局長沒有官邸,估計鄧炳強需要自行租屋居住。

  2. 2022年8月3日 · 李家超月薪增6萬元. 行政長官薪酬定於政務司司長薪酬水平的112.5%而司局長薪金每年根據丙類消費物價指數作出調整不過前特首林鄭月娥2020年起決定問責官員連續兩年凍薪期間根據機制所累積但未加薪的幅度已介乎2.6%至2.8%新一屆政府官員的薪酬將追回過去兩年的升幅連同根據今年5月丙類消費物價的調整一眾官員薪酬均大有進帳。 根據最新資料,特首薪酬增至約45萬元,換言之李家超月薪由出任政務司司長期間的約38.5萬元,增加逾6萬元。 除此之外,特首每月可領取81,866元的非實報實銷酬酢津貼,用以支付在官邸舉行的公務款待開支。 政務司司長及財政司司長每月則分別有40,958元及31,392元的非實報實銷酬酢津貼。 至於今屆政府新設的副司長職位,月薪統一為363,400元。

  3. 2022年8月3日 · 香港01向各政策局查詢副局長及政治助理薪酬在目前已履新的官員中副局長最高月薪逾27.1萬元最低約23.5萬元相差近4萬元政治助理薪酬差距更甚最高月薪達12.6萬元最低月薪僅7.2萬元相差超過5萬元。 + 3. 醫管局過檔 李夏茵屬副局高薪一族. 根據政治委任官員的薪酬條款各政策局局長薪酬劃一副司長及政治助理的薪酬則各有不同副局長的現金薪酬在局長現金薪酬的65%至75%而各司局長所聘任的政治助理現金薪酬上限設定為局長薪酬的35%。 新一屆副局長之中,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陳浩濂、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運輸及物流局副局長廖振新及醫務衞生局副局長李夏茵,屬薪酬最高的一批,月薪達271,900元。 陳浩濂及廖振新於上屆政府已是副局長,劉震曾是財庫局副秘書長。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2年5月17日 · 架構重組副司長月薪逾36萬 有政助貴賓車 兩福利未看齊司長. 行政會議今日17日通過政府架構重組方案由目前三司十三局」,增至六司十五局」,包括增設3名副司長職位即政務司副司長財政司副司長及律政司副司長。. 根據政府文件 ...

  6. 2022年8月25日 · 根據政府回覆香港01的數字律政司司長政治助理洪曉敬月薪為$126,900政務司副司長政治助理葉紹堅月薪為$90,600財政司副司長政治助理宋佩瑜月薪為$90,600至於同於昨日公布任命的環境及生態局副局長黃淑嫻局長政治助理李世隆局方其後回覆指月薪分別為$253,750及$72,500發展局副局長林智文方面據局方回覆其他傳媒的資訊月薪為$235,650。 據《香港01》較早前報道,副局長和政治助理之間本身亦「同工不同酬」。 副局長月薪由$235,650至$271,900不等;政治助理月薪則分四級,由$72,500元、$90,600、108,000至126,900元不等。 今年7月1日,李家超為新任副局長和政治助理監誓。 (政府新聞處) 政府:薪酬按職級、個別資歷有所不同

  7. 2022年5月17日 · 18. 候任特首李家超今日17日進一步公布政府架構重組的細節大致吸納了現屆政府於1月提出的三司十五局方案但增設3名副司長變成六司十五局」。 本文整理李家超公布的第六屆政府架構圖。 1. 增3名副司長 六司十五局新建議加設3名副司長分別隸屬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及律政司司長。 須注意的是,《基本法》規定特區政府只會設3個司,但副司長一職在第48條亦有列明可以設立,所以「六司」只是一個俗稱,指未來政府新班子內會有6位司級官員。 政策局方面,將由13個增至15個,部份職稱亦有變更,15個決策局包括: - 公務員事務局. - 教育局. -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 -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 - 環境及生態局. - 醫務衞生局. - 民政及青年事務局. - 房屋局. - 運輸及物流局

  8. 2022年5月6日 · 至於政務司司長財政司司長及律政司司長未計及今年物價指數變動月薪已經分別應調升至396,000元382,600元及369,650元現時政治委任制度下共有43個職位包括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但因為出缺當中39個職務有官員出任。 未來政府架構重組後,管治團隊勢進一步膨脹。 「實際」一欄顯示現時凍結在2019年的薪酬水平,「名義」一欄顯示計及過去兩年變動的「應有」薪酬水平。 (政府文件) 委員會:只是回復應有水平 不應視作加薪. 薪津委員會注意到,現時凍薪的安排,是現屆政府為展示管治團隊與社會共渡時艱,而決定即使過去兩年的丙類消費物價指數變動為正數,官員也不加薪,反而凍結在2019年7月的水平。